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藏有一封蒋介石给居正的私人信件。全文如下:觉生先生:法院讼案,甚觉失态。易堂平时行动态度,本不能任高等法官。此实本党无人,滥竽充数之象,殊为可耻。言念及此,不禁为本党气也。此事不可再以老党员关系致贻误党国也。

  • 标签: 法院院长 民国时期 焦易堂 罢免 中国近代史 私人信件
  • 简介:2015年2月7日,本刊编辑侯春燕采访了在京参加第六届一次理事长会议的河南博物院院长田凯。事实上,因为没有先期沟通和准备,这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采访,而只是一次即兴式漫谈,其逻辑严谨性也就难免缺失。然而惟其如此,被访者的预设框架也就相对较少,从而使整个访谈过程有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最大程度地保持了思想的原生性。访谈中,田凯结合河南博物院的工作实践和革新尝试,就中国博物馆的人才培养、展陈、教育和科研等问题畅谈了自己的所思所想。田凯认为,创新始终是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而关键问题在于,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人才”和“创新”等概念的不同内涵及其培育和实现路径。

  • 标签: 创新 可持续发展 博物馆人才
  • 简介:清末设立民政部,开始中国现代民政行政的探索。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内政部是管理民政行政事务的全国机关,其基本职权和内设机构在保持稳定性的同时,也呈现出变化性。内政部不同时期施政重点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工作重心。

  • 标签: 南京国民政府 民政行政机关 职权演变
  • 简介:清代进士基本都能选官任职,是社会权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候选、休致以及丁忧、终养等各种休假时期,他们处于离任职状态,亦即所谓"乡居"时期。"乡居"进士多与省、府、州、县等各级官府交往,他们利用权力和社会影响力,较多介入地方行政和社会管理,为地方官出谋划策,帮办地方事务,为本乡土绅士及下层百姓的利益交涉官府,发展家族等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武装动乱和灾荒等非常时期,他们对基层组织的介入程度更为深广。乡居进士对地方行政和社会管理的影响,是官僚政治的延伸,利于地方社会的政治整合,利于中央集权和皇权在社会基层的渗透。

  • 标签: 清代进士 乡居 社会管理 团练 赈灾
  • 简介:里耶秦简中大部分是秦代地方的行政文书,为我们考察文书的运作形态提供了根据。从已经公布的简牍来看,秦代文书的运作形态十分规范。撰写公文由专门的书佐承担,并且要在背面左下角以"某手"的形式签署,此人即为始发公文的责任者。在中间每一步处理环节书写完毕都要紧接着处理意见签写其责任者的名,同样是以"某手"的形式。公文在抄写副本时也要将这些署名照录。收到文书后由责任者发阅,根据公文内容判断是否需要回复或转发。如果不需要,就直接在原简背面最左边写下收文记录并署名"某手"。如果需要回复或转发,就要另制作一份抄件副本,将来文内容抄于其上,并且将原文件的责任人署名照录于副本的同一位置,然后在背面左起第一行写下记录,这些工作完成之后再把来文的原件交给上级处理。在文书运作中,文书的性质也随着"传""别书"而发生变化。对于"某手"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书写者的签名,而应是文书的责任人。

  • 标签: 里耶秦简 行政文书 运作形态
  • 简介:地方监察制度成形于秦汉,成熟于盛唐,完备于明清,期间多次出现中央派出的地方监察官逐渐行政化为地方行政长官的现象。其中以汉王朝最为典型。武帝时确立刺史制度,成为强化中央集权和监督地方官吏及豪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东汉后期刺史却逐渐演变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拥有割据一方的军政实力。汉代地方监察机构的产生与演变,可为我国当代政治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 标签: 监察制度 行政化 汉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