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正>在《蒙古秘史》的研究中,完全撇开其中许多有关文体类型方面的疑点是不妥的,这些疑点大多与它的哲学思想、翻译方法及其成书经历有关,但有一个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即此书在内容上集历史事件与英雄传奇于一身。而关键的问题在于我们应分清哪些成分是历史事实,哪些成分才是传奇。在本文中,笔者即试图通过研究《秘史》的两个主要人物——成吉

  • 标签: 蒙古秘史 成分 成吉思汗 英雄传奇 札木合 翻译方法
  • 简介:楚国黄金货币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用贵金属铸造而成的称量货币,战国时以金版形式出现(或有金饼),西汉时期有圆形饼金、马蹄金、麟趾金。其币材产地、冶炼技术、问题仍存在诸多未解之处。关于币材来源,目前的研究主要依据《战国策》、《管子》、《史记》等史料中有关南方地区产黄金的记载,认为楚国的黄金来源地可能在今湖北、江苏、江西等地,这无疑对理解楚国黄金货币币材来源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黄金货币 楚国 《战国策》 成分 称量货币 西汉时期
  • 简介:战国时期齐国的货币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重视。在人们通常的观念中,齐刀以坚实敦厚、制作精良著称,但合金组成究竟如何,尚鲜为人知①。最近,我们在山东省日照市博物馆、临淄齐故城博物馆等单位的支持下,对齐国的铸币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检测分析,现

  • 标签: 齐法化 尖首刀 燕刀 齐之法化 合金成分 背文
  • 简介:<正>广西土官民族成分问题不解决,存在一千多年的广西土官制度和自宋以后的广西壮汉民族关系的历史就得不到正确的阐述。为此,1963年我发表了《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初探》(《民族团结》1963年2、3月合刊),1981年又发表了《广西土官民族成分再探》(《学术论坛》1981年2期)。随后又发表了《广西土官制度的渊源》(《广西民族研究参考资料》,1982年2辑)和《过去土属地方修志应注意的问题》、(《广西地方志)1987年4期)两文,大量的史料说明广西西部的土官绝大部分都是“土酋”,是壮族的上层分子。

  • 标签: 广西西部 民族成分 外来说 土官制度 狄青 土司
  • 简介:大同云冈第1、2窟图像一体设计而成。两窟周壁与中心柱四面配置第7、8窟以来流行的法华经、维摩诘经图像,结合中心柱上端及窟顶图像,共同表述奉持释迦佛所说大乘教法,将来往生至弥勒菩萨所居兜率天并最终成佛之意涵。

  • 标签: 云冈第1、2窟 法华经图像 维摩诘经图像 中心柱
  • 简介:为探讨东周楚式戈斑纹的处理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EBSD研究了上海博物馆藏的楚式斑纹戈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讨论了其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东周楚式戈富锡层厚度不均,以十余μm左右的厚度居多,最多处由4种不同物相组成,分别为η相、ε相、δ相及(α+δ)共析相。富锡层与基体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现有其它富锡工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认为此件楚式戈与其它地域的富锡技术具有共同的工艺特征,应为热镀锡工艺。但在工艺参数掌控方面应呈现地域上的差异。

  • 标签: 楚式斑纹戈 富锡工艺 SEM 铜锡合金
  • 简介:<正>巴蜀文化是四川地区殷周以来形成的一种地方文化。在巴蜀文化中,地方特色很浓厚的青铜兵器是很有代表性的,它在形态、纹饰、捆扎技术,使用方法等方面都与中原地区同一时代的青铜兵器截然不同。为了研究和探讨巴蜀式青铜兵器的冶炼和铸造技术,我曾对1976年在绵竹县清道乡出土的战国晚期的巴蜀式青铜剑,进行了合金成分的分析。分析的结果除了具有青铜器应有的主要合金成分——铜、锡、铅外,在微量成分中,还发现了磷元素。这是在中原地区出土的同时代的青铜兵器中,尚未见到的合金成

  • 标签: 青铜 兵器 合金成分 巴蜀文化 中原地区 战国晚期
  • 简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一批三星堆铜器进行了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结合成分数据结果和器物类型分析,并对部分典型铜器进行了金相观察。研究表明:三星堆铜器不同器类的合金配比存在差异;与金沙、汉中和新干铜器群的比较显示,三星堆铜器与其他铜器群的合金成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异,值得注意的是三星堆铜器铅含量普遍较高。

  • 标签: 三星堆 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
  • 简介:采用ICP-OES法对24件郑州地区出土二里岗期青铜容器的化学组成进行了分析检测,为了解二里岗期商王都地区的青铜业,尤其是青铜礼器的合金技术,提供了迄今为止数量最多的一批重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二里岗期商王都范围与其他地区,主要是盘龙城出土的青铜容器,在合金成分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同时也讨论了这一时期对二里头晚期青铜容器合金技术的继承和发展。

  • 标签: 郑州地区 二里岗期 青铜容器 ICP—OES 合金技术
  • 简介:1引言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的两汉时期,经历了西汉、新莽、东汉三个朝代。伴随着政权的更替,其间实行了多次币制改革,铸行了刀、布、圜钱等形制各异、轻重不等、币值不同的青铜货币。而钱币铸造也是石范、铜范、叠铸等多种工艺并行^①,甚至翻砂工.艺也似乎初显端倪。迄今为止,已有较多学者对两汉青铜钱币的合金成分进行了研究。

  • 标签: 两汉时期 钱币铸造 金相分析 成分 出土 遗址
  • 简介:为探究滇西地区青铜文化及相关铜器的制作技术,本研究使用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pXRF)对滇西祥云县大波那墓地、检村石棺墓和红土坡古墓群出土357件铜器进行了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XRF可在无损、原位的情况下,基本做到铜器合金成分的定量分析。铜器材质均以红铜和锡青铜为主,铅锡青铜和砷铜居少量。三处墓地铜器Sn、Pb配比模式高度一致。铜矛、铜剑等兵器中出现少量高锡青铜。这些现象反映出祥云地区各时期铜器的制作工艺高度一致,可称之为昆明夷铜器工艺类型。大波那墓地铜器基本不含铁,其余墓地存在较多高铁铜器,大波那地区的先民应该采用了不同的冶炼技术。砷铜全部出自红土坡古墓群,初步推测晚期墓葬出现的砷铜乃至砷铜工艺很可能是沿着"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由西北地区传入祥云地区的。

  • 标签: 祥云地区 青铜器 PXRF 昆明夷
  • 简介:中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为了能够更好地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需要准确认识和阐释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和遗产构成。通过对国外和国内的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对比我国文化遗产价值评估及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申遗)价值评估与阐释,结合大运河申遗研究,探索和完善了一种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评估与分析方法。文化遗产的突出普遍价值评估和遗产构成的确定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和核心的工作,本文介绍的分析评估方法可为文化遗产突出普遍价值评估和遗产构成分析提供一种参考。

  • 标签: 大运河 突出普遍价值(OUV) 遗产构成 方法研究
  • 简介:中国古代泥塑彩绘工艺的研究兼具文化遗产传承和文物修复保护方法探讨的双重意义。须弥山石窟保留着的大量泥塑彩绘,在中国泥塑彩绘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本研究采用悬浮沉淀法、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能谱仪、显微拉曼光谱、酶联免疫和免疫荧光法、哈式切片法等检测方法对宁夏须弥山石窟48窟明代5件泥塑彩绘样品进行了由内及表的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发现,塑泥中使用的土和砂都经过人为加工处理,粗泥层的掺砂量大于细泥层,塑泥中掺加的纤维根据不同部位的需要分别选用了麦杆、苎麻、黄麻和棉;彩绘胶结物检测发现,须弥山48窟明代泥塑彩绘中曾使用动物胶和蛋清作为颜料粘结剂,彩绘层中红色颜料为朱砂,白色颜料为白垩;手指部位采用了贴金技术。研究结果为探讨古代彩绘泥塑原料成分和制作工艺提供基础数据。

  • 标签: 须弥山 泥塑彩绘 制作工艺 成分配比 纤维 颜料
  • 简介:为探索先周时代以至西周初年周人的活动地域和陇东地区先周文化的发展历史,运用光学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甘肃崇信于家湾出土的先周至西周早中期16件青铜器的金相组织、合金成分和制作工艺进行研究。发现有13件为低锡青铜,3件为高锡青铜;就制作材质而言,共有锡青铜5件,铅锡青铜8件,铅青铜、CuS-nPbAs四元合金和CuSnPbFe四元合金各1件;其中4件经热锻加工制成,12件为铸造加工制成。5件铜盆中的4件是目前经金相分析确认的最早的锻打成形青铜容器。本工作为甘肃地区先周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和青铜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

  • 标签: 甘肃于家湾 先周 西周 青铜器 铸造 锻造
  • 简介:2002年8月13日-15日,由国家文物局组织,上海市文管会主持召开了鉴定会,古陶瓷完整器的元素成分无损分析方法研究通过了国家文物局文物科研项目的成果鉴定。

  • 标签: 元素成分 分析方法研究 古陶瓷
  • 简介:为了研究刚出土的青铜器在新的环境中的发展变化情况,在宝鸡眉县27件国宝级西周窖藏青铜器出土一年半后,对这批器物出土前后的锈蚀类型及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描述,并对每一器物的锈蚀产物进行了系统检测分析。结果显示,这批青铜器腐蚀类型主要为封闭环境中的大气腐蚀,主要产物为碳酸盐和氧化物。但同时在其中一个器物上发现了氯化物类有害锈成分,分析认为,出土前后环境的变化是有害锈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 标签: 西周 窖藏青铜器 锈蚀特征及成分
  • 简介:油画具有色料种类繁多、同一色系的颜料多样及对环境比较敏感等特性,加上颜料自身的风化作用,仅凭肉眼难以分辨。在修复性保护工作之前,对需要补色、补底处原色料的鉴定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以便为修复时色料的选择提供依据。为此,本研究运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荧光(XRF)等方法对7幅安徽博物院收藏的待修复的潘玉良油画矿物色料进行了物相及成分分析,讨论了补色修复时色料选择应注意的问题,以避免因色料粉之间不兼容(起化学反应)而对画作造成的二次伤害。

  • 标签: 油画修复 色料 XRD 潘玉良
  • 简介:该项目是由上海博物馆承担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技研究课题,于2007年5月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清代系我国古代制瓷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由于常规的元素测试方法大多需要取样,国际和国内目前对清代官窑完整器的检测研究较少。课题组基于此前研究建立的古陶瓷完整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EDXRF)元素成分无损分析方法,率先对一大批珍贵的清代瓷器进行系统的成分测试,研究样品由古陶瓷专家选自上海博物馆的珍藏,器物标准、年代可靠,研究成果整体处于领先水平。

  • 标签: 元素成分 成分分析 课题组 清代 官窑 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