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尽管暴力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普遍现象,但长期以来,暴力研究一直处于社会学的边缘地带。对于这种忽视,最常见的理由,也是绝大部分社会学家的共识,就是:现代性意味着人类普遍的理性化、经济增长、科技进步与社会和平。暴力既不是现代社会的常规状态,也不是社会生活的内在特征,它是非理性化的远古时代的遗留物,随着"文明的历程"必将烟消云散。虽然上述观点颇有道理,但这种判断显然过于草率和乐观。

  • 标签: 非理性化 现代性 常规状态 研究评述 遗留物 边缘地
  • 简介:1975年7月22日,胡耀邦受中央和国务院的委派,到中国科学院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污蔑为“臭老九”的知识分子,不仅在政治上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在生活上也遇到很多困难。在科学院,后勤工作如同科研工作一样,秩序混乱,处于停顿、半停顿状态。

  • 标签: 胡耀邦 科技人员 “文化大革命” 中国科学院 1975年 知识分子
  • 简介:吴禄贞在武汉加入湖北新军,经历从湖北武备学堂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训练。他身处两湖学生社群,与清廷官僚、革命党人、立宪党人和各种革新人士广泛交游。中国面临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机与日本明治维新后现代化的发展,共同刺激吴禄贞精神世界的巨变,生成反帝排满的双重民族主义思想。他秘密参加自立军起义,回国后继续在两湖地区从事革命活动,探索复兴中国的革命方略。

  • 标签: 吴禄贞 社会交游 清末革命
  • 简介:按在本书①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我交代一下所收录文章的“来源”:《作为超社会体系的文明》,以《超社会体系——对文明人类学的初步探讨》为题,发表于《中国人类学评论》第15辑(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文明,及有关于此的民族学、社会人类学和社会学观点》,发表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 标签: 中国人类学 社会体系 文明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前言 社会人类学
  • 简介:青苗善事是乡土社会进行农业祭祀的重要仪式,广大民众通过对神灵的信奉达成现实的目的,具有社会控制的效果。本文通过对桥头村官房和庙宇举行的青苗善事仪式的描述,表明这一农事祭祀仪式在传统乡土社会中,与基层行政管理相协调,为保持农业生产秩序,促进乡土社会和谐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青苗善事 乡土社会 仪式 社会控制
  • 简介:龚自珍是我国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折时期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杰出思想家。作为封建末世清醒的大思想家,龚自珍意识到中国社会正处于"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危机前夜。他目睹这危机前夜整个社会所呈现出的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内外交困、思想沉寂的局面,心急如焚,满怀忧国忧民之情,以治国平天下为己任,针砭时弊,提出了一系治国安邦的社会改革思想。具体说来,其社会改革思想主要有:改变选人方法,注重经世致用;反对论资排辈,用人不拘一格;主张以礼待臣,尊重大臣人格;陆防海防并重,抵御一切外侮。

  • 标签: 龚自珍 社会改革思想 刍议
  • 简介:(1970年)问:在1929-1930年和1931-1934年间谁是国际执委驻中国代表?答:1929年是谁,不知道。1930-1931年是一位波兰同志雷里斯基,他出席了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还有一位德国同志盖哈德(盖哈德·埃勒斯),他出席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春,米夫也去过。我记不准确,国际执委会驻上海的共产国际远东局代表,在各个时期都是谁。

  • 标签: 远东局 工作人员 研究所 科学院 1931年 苏联
  • 简介:关于"旅游是什么"的讨论由来已久,但以往对此问题的研究多采用演绎逻辑或历时分析。通过访谈收集62位社会大众对此问题的回答,并使用内容挖掘分析法提取高频词后,本文发现,旅游的核心构成是时间、空间与体验;旅游的本质动机包括放松、体验、猎奇、享乐、社交与审美。本文又采用扎根理论编码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的消费者建构不同的旅游类型,具体包括享乐型旅游、体验型旅游、生活型旅游和消费型旅游。对文本进一步批判性分析又发现,社会大众建构的旅游是被体制化的,旅游所追求的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体现在旅游时间和空间的限定以及对旅游行为特征的刻板印象。

  • 标签: 旅游 本质 社会大众视角 反思
  • 简介:周初周武王、周公、周成王以解决殷商内外服问题为契机,从总结夏商周社会治理经验出发,努力探寻建立稳固新秩序的良策。考察周初周王朝治理殷商内外服势力的策略演变,可得见周初社会治理模式重构的历史进程,以及商周间制度的承袭与变革。

  • 标签: 周朝 社会治理模式 以史为鉴
  • 简介:火枪相对于冷兵器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也有射击速度慢、精度差等缺点。在16、17世纪的欧洲逐渐形成了线式战术,士兵们排成横队轮流齐射,这种集群轮流射击的应用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火枪的威力。火枪应用方式的改变促使军队编制体制、军事训练和军事文化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现代军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火枪成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暴力工具,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国家,为欧洲各国的海外殖民提供了条件,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 标签: 火枪 应用方式 军事革命
  • 简介:发展研究与各国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利益诉求密切相关。1500年以来,发达国家占尽了先发的优势并获取了全球化的绝大部分红利。后发国家如何在这样一种格局中寻找自己的发展路径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实践为这样一种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它使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多元化的可能,也使得发展理论本身更加丰富多彩。只有在多元化探索的基础上,构建一个以和平发展为主导的世界才有可能,而占全球人口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才可能真正分享到世界发展的红利,这应该是社会主义实践对发展理论以及世界发展本身最大的贡献。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发展理论 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 简介:作为网络社会中的新叙事文本,IT笑话是在信息技术引入中国、技术群体逐渐崛起、专业知识术语开始出现以后产生的一种新民间叙事体裁。IT职业群体以内部形成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框架重新解释日常生活实践,进而把对信息技术本身、人、自然以及世界的思考和认识传达给行业内部以及行业外部群体,对于这一知识的讲述和阅读就是IT笑话的生产过程。IT笑话重返了技术与民俗的关系这一主题,技术与民俗并不是一组相对立的范畴:技术并没有终结民俗,相反技术却进入到民俗的叙事结构中。网络社会所创造的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相叠加,一并成为民俗传承的空间,民俗因技术而获得了历史的连续性。

  • 标签: IT笑话 新民间叙事 网络社会 IT职业群体
  • 简介:为了全面推进吐鲁番地区第二轮修志工作,2015年1月13~14日,吐鲁番地区地方志编辑室一行8人赴哈密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学习考察。哈密地区、哈密市和巴里坤县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和修志人员介绍了第二轮修志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吐鲁番地区 哈密地区 学习考察 修志人员 地方志 编辑室
  • 简介:普洱茶在清代获得很大发展,成为云南地区的"大钱粮",进贡朝廷及远销各省,享誉省内外。普洱茶很快兴起趋于繁荣,与藏区茶叶消费市场的开拓、普洱茶主要产地社会环境的优化,以及清廷的积极支持和有效管理有关。普洱茶的崛起和兴盛与滇东南多民族社会的发展,两者有如影随形的密切关系。

  • 标签: 普洱茶 滇东南 六大茶山
  • 简介:从先秦时期到明朝末年满族的祖先先后被中原王朝称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他们远居中国东北远及外兴安岭,但是他们与中原王朝保持着联系。三四千年前,满族先民就开拓了从东北至中原地区的"丝绸之路",它也是丝绸之路从西安往东的延伸。满族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它在推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起过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 标签: 满族 先祖 东北
  • 简介:民国十八年年馑是宁夏灾荒史上极为惨烈的一幕,这次因灾致荒的历史悲剧不仅仅是天灾,更是人祸。在以农为本的宁夏地区,农田水利设施的落后、传统仓储制度的被破坏、大烟种植、交通运输的落后都成为这场灾祸发生的社会原因。

  • 标签: 宁夏 民国十八年 年馑 社会原因
  • 简介:新年伊始,木里县县长伍松到县史志办看望慰问史志干部,调研史志工作。伍松指出,近年来,县史志办认真履行史志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服务”作用,志鉴编纂富有成效,充分展示了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对《木里藏族自治县年鉴(2014)》等志鉴荣获省、州表彰表示肯定。他要求,县史志办要再接再厉,立足本职,围绕中心大局,突出资政服务,强化编研,多出精品,加快推进《木里人物风采录》等地情书籍编纂进度,更好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 标签: 史志工作 木里县 领导重视 社会满意 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书籍编纂
  • 简介:古代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诞生直接关系到古埃及社会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历史发展方向。其诞生机制的深层根源在于古代埃及“原史”时期所处的生存压力性质:掌控自然变化和实施社会管理,远重于应对外部入侵。重自然而轻外战的英雄崇拜促使古埃及人产生一种崇尚秩序、平衡、公正的“玛阿特”观念。从这一观念对自然秩序与社会秩序的规定性中,我们清楚地看出古埃及社会主导意识的沿革与分期:玛阿特一期与玛阿特二期文化。对于把握古代埃及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甚至于宗教的本质,玛阿特观念的研究都至关重要。

  • 标签: 玛阿特 历史分期 社会主导意识 生存压力
  • 简介:近代中国危机深重,国人迫切希望寻到摆脱危机、实现富强的捷径。受长期专制统治的影响,国人颇相信政治对社会、国家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当西方近代政制的优越性以及德国、日本推行的国家主导近代化的模式为越来越多的知识精英所推崇时,改革政治,以近代化的国家权力推动国家发展,实现国家富强,就成了时代思潮。政治革新需要社会条件的支撑,近代中国思想界对此也有所认识,但在时局的催逼与国亡无日的焦灼感的驱动下,从甲午战败到第一届国会解散,政治改造优先论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近20年专注于政治改造未见成效,而时局日趋黑暗,思想界围绕未来路向乃发生政治改造与社会改造之争。此番论争规模不大,但其提出的问题实为近代中国思想的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从此争论,我们可以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思想理路。

  • 标签: 民初 政治改造 社会改造 思想论争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动物考古学成为考古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利用动物骨骼遗存研究复杂社会显示出动物考古学的特殊魅力。本文利用旧大陆西部和新大陆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案例,首先讨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贸易和交换中的作用,接下来又探讨了动物遗存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来重建社会不平等,最后,则批判地考察了动物遗存在辨认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族群差异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从事复杂社会研究的动物考古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动物群分析可以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动物考古学除了为饮食和生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外,动物骨骼分析还可以用于重建过去的交换系统,辨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族属。但要做到这一点,动物考古学家必须把分析建立在大量精心收集且出自合适的考古学遗迹单位的动物遗存之上。这意味着动物考古学家必须首先是考古学家,他们应当少花一些时间担心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以及其他计算生物分类单元丰度的方式的优劣上,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怎样能把动物资料与其他考古学和历史学证据整合起来。因为只有把动物群资料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复杂社会的经济基础。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群 族属 绵羊和山羊 历史时代 交换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