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组织路线问题。从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对党的组织进行规定,到党的大首次明确提出'组织路线'概念,党的组织路线逐步形成和确立,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部署各地武装起义的同时,还努力整顿遭受严重打击的党在国统区的组织。

  • 标签: 组织路线 党组织 支部生活
  • 简介: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胡适建立了新的学术典范。其中,“先秦无家”论就是胡适提出的一大创见。所谓“先秦无家”论是指先秦时代并不存在司马谈所说的大学派。它的重点在于对“名家”、“道家”、“法家”的质疑和批判。在该论的建立过程中,胡适受益于西方逻辑学的训练,借鉴了梁启超的《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受到了顾颉刚的影响。然而,胡适之所以能够形成系统的理论,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方法指导下的疑古辨伪学实践。此论破除了对先秦诸子派分的汉人论述之迷信,恢复了先秦学者因人研究的路径,对于当下的诸子学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因此,胡适的“先秦无家”论是20世纪学术史上具有前瞻性和典范性的重大命题,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 标签: 胡适 “先秦无六家”论 名家 道家 法家
  • 简介:1936年11月,32岁的丁玲从南京逃脱国民党特务机构的绑架和软禁,在中共地下党的帮助下,辗转奔赴陕北保安,成为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后知名作家参加革命队伍的第一人,引领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奔赴延安的时代风尚。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丁玲经组织安排离开延安。

  • 标签: 延安时期 丁玲 恋爱 青年知识分子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地下党
  • 简介: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隋唐时期与漕运相关的粮食仓储情况更多地为人所知,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对地下仓窖形制的剖析,对漕仓的整体布局和不同类型漕仓的储粮方式关注较少。从隋唐时期漕运相关粮仓的考古遗存出发,结合史料,可见大型漕仓多以仓城的形式存在,小型漕仓则为简易临时性仓场。同时漕仓的选址、平面布局、储粮量和储粮方式在唐前后期有所变化。

  • 标签: 隋唐 漕仓 选址 平面布局 储粮方式
  • 简介:1940年8月20日到1941年1月24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历时5个月的百团大战,取得巨大胜利,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有力地配合了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极大地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有效地推迟了日军的南进步伐,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国际声望。

  • 标签: 李修仁 太行区 抗日根据地 和顺县 武装斗争 对敌斗争
  • 简介:东晋时期的北府兵在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与之紧密相关的城市——京口也随之走上历史前台,在东晋及刘宋前期政治中扮演重要角色。但这一繁荣的背后却隐含着危机:这座近乎完全依赖政治及军事扶持发展起来的城市,其经济情况极不理想,多山的地形决定了其宜耕土地较少且土壤贫瘠,在传统农业经济下无法保障其编户数量,这就决定了它注定只能依靠政治的扶持。随着南北局势的变化,政权无力从江北抽调居民充实京口,这座此前耀眼的重镇地位也随之直线下降,直至最终被取消军府,成为江南防御的薄弱环节,直接沦为都城建康的附属区域。

  • 标签: 东晋南朝 京口 军府 流民
  • 简介:本文对古罗马社会的城市女庇护人进行考察,并以此为基础对罗马帝国时期公共生活中的性别关系和罗马上层女性的社会地位加以分析探讨。共和时期,罗马人在对外扩张的过程中与其他地区城市建立了庇护关系,有权势的罗马贵族成为城市庇护人。进入帝国后,除男性权贵外,上层女性也被选为城市庇护人。女性当选城市庇护人可看作罗马社会对上层女性的认可。然而,对城市女庇护人及其家庭情况的考察表明,城市女庇护人较高的社会地位离不开其家族男性权力的支撑,女性对男性的依附在上层社会的两性关系中更加隐蔽,藏于上层女性享有较高社会地位的表象之后。

  • 标签: 罗马帝国 公共生活 城市庇护人 性别关系 女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