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英国方面把占有爱尔兰的合法性,上溯至1155年罗马教皇阿德里安四世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二世写的《祝祷书》。爱尔兰方面通过文献释读,用《抗议书》否认《祝祷书》是英格兰征服爱尔兰的合法性依据。《祝祷书》与《抗议书》形成了历时性对立关系,对立的焦点是爱尔兰的宗主权,而非现代民族国家的主权。
简介:《北齐书.神武帝纪上》载:“有欵军门者,绦巾袍,自称梗杨驿子,愿厕左右。访之,则以力闻,常於并州市搭杀人者,乃署为亲信。”“搭”字,江蓝生《唐五代语言词典》释为“击,打”,
简介:元初虞集在其《道园学古录》中谈道:大抵宋人书,自蔡君谟以上,犹有前代意,其后坡、谷出,遂风靡而从之,而魏晋之法尽矣!……至元初,士大夫多学颜书,虽刻鹄不成,尚可类鹜。而宋末之张(即之)之谬者,乃多尚欧阳率更,书纤弱,仅如编席,亦气运使然耶。自吴兴赵子昂出,学书者始知晋名书然。[1]
简介:"六书"在先秦时期是应识字教学的需要而产生的,"六书"的社会意义在汉代已与先秦时期不同,"六书"中的一些基本条例的出现,可能早到甲骨文时代,运用出土的文字材料和传世的识字教科书有助于探讨西周至春秋期间的识字教育问题。
简介:子弟书是清代特有的一种说唱俗文学,早期子弟书主要以案头文学形式存在,供演出居其次。其创作者、演出者和接受者都是以八旗子弟为主。子弟书以北京、沈阳、天津为活动中心,且各有特色。子弟书的传播途径有三:传抄、版本传播、市场演出。子弟书从“清音子弟”转变为“生意子弟”,完成了其从文学到曲艺的俗化过程。
简介:宋人任渊所撰《黄陈诗集注》引用的宋代文献十分丰富,其中多种已经亡佚。这些佚书的种类包括史部的纪传、编年、别史、杂史、传记、地理、政书,子部的医家、道家、杂家、小说家,集部的总集、诗文评等。上述佚书的部分残篇赖《黄陈诗集注》得以保存,并可为考察宋代文献提供佐证。尤其是宋代官修之《实录》,史家多归入编年类。任渊所引各朝《实录》,多有大臣附传的纪传体内容。《黄陈诗集注》所引宋代佚书,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简介:在博物馆服务对象中,儿童是极其特殊又不能忽视的一个群体。博物馆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学习场所,教育是其重要的社会功能。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国内博物馆儿童教育功能远未得到发挥。近几年不少博物馆纷纷举办各类儿童教育活动,编写儿童教育项目策划书或将成为一种“时髦”,其编写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儿童教育活动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剖析儿童教育策划书的作用、探究策划书应包括哪些内容以及编写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希翼为博物馆内教育工作者策划教育活动抛砖引玉,从而推动儿童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简介:最近,一部揭露国民党秘史的新书面世了,那就是80年代逝世的台湾"中华民国财政部"关务署署长周德伟所写的回忆录《落笔惊风雨》。此书为什么时隔30年才问世,看罢原因不言自明。书中晒出了作者亲历亲闻的而又鲜为人知的一段国民党秘史,其史料价值很是珍贵。
简介:由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开发的《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以对提交的论文与数据库内包含的几千万份已发表文献进行比对,对于文字完全重合的文字描红标出,最后进行总体统计并给出分析报告。
简介:四川是汉赋的第一故乡。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载,虽肇端于战国荀卿(今存《礼赋》、《知赋》等五篇),但真正成为讲究文采、韵节,兼有诗与散文性质的赋体,则是在西汉。西汉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当时处于西汉战略出发地和战略大后方的巴蜀地区,最早感应到大汉太平盛世的脉搏跳动。从成都走进长安的司马相如,最早运用大赋的形式讴歌天汉气象,放飞时代梦想(以《子虚赋》、《上林赋》为代表)。
简介:宋元之际戴侗撰《六书故》一书,保存了丰富的《说文解字》异本材料,本文将笔者最新发现的5条唐本《说文解字》材料、12条蜀本《说文解字》材料逐一录出,根据明清以来各家之说和甲金文字材料,对其得失优劣加以简要的考证和评论,并认为这两种异本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说文解字》的原本面貌,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有助于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以及文字学的发展。
简介:1973年,长沙马王堆西汉早期三号墓中出土了字体不同的两种帛书《老子》,其中字体较古的《老子》甲本卷後抄有《五行》、《九主》、《明君》、《德圣》四种古佚书。由张政娘等先生组成的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下文提到时简称为“原整理者”),对《五行》等四篇古佚书已作了最大程度的拼接和复原(《德圣》後半部分——自458行“者”字以下——残损严重,
简介:伊斯兰文化体系中的知识论集中在伊斯兰最高经典《古兰经》与记录至圣穆罕默德言行的“圣训”中。《论语》中所记录的孔子对知识话题的叙述则是传统儒家知识论的本体。对比上述两种知识论可知,虽然源于二者所归属的文化母体的本质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但采持一个宏阔的视阈又能发现,无论是伊斯兰文化还是儒家文化,都包含着普遍意义上的知识、知识者和求知活动等主题的论述,而在这一层面上是不受民族、国界与文化背景拘圃的。文章力图以此为立意中心,以《古兰经》、“圣训”与《论语》三种经典文本为立论平台,进行一次跨文化比较的尝试。
爱尔兰宗主权之争——从《祝祷书》到《抗议书》
《北齐书》“搭杀”解
元初书风丕变与赵孟頫
“六书”与上古时期的识字教育
清代子弟书的传播特色及其俗化过程
任渊《黄陈诗集注》所引宋人佚书考
试论博物馆儿童教育项目策划书的编写
一部书揭开一段国民党秘史
关于启用《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的通知
辞丽言约 一千两花——读《徐炜书徐康辞赋选》
《六书故》所引《说文解字》唐本、蜀本材料辑评
以《五行》为例谈谈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卷後古佚书重新整理的情况
“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伊斯兰经典与《论语》相通知识论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