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是徽州府最后一部统志,也是现存徽州府志中资料保存比较丰富的一部佳志。该志卷帙浩繁、内容宏丰,在体例编纂上多有创新,书中保存了大量地区性史实及文献著录,为研究徽学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史料。

  • 标签: (道光) 《徽州府志》 马步蟾 价值
  • 简介:楹联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民族的沃土中,寓寄于深厚坚实的社会基础上,虽历经沧桑,却以自身顽强的生命力长盛不衰。

  • 标签: 楹联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祠堂 客家 社会基础
  • 简介:黄侃在儒家经书上用功至深,曾三次手批《白文十三经》。在熟读注疏的基础上,黄氏用朱、墨两类符识分别将《春秋》《左传》的正字、注音、校勘等文本问题,以及左氏汉儒师说、三传异文异说、诸书所见左氏经传异文异说等解释问题逐一标出,构成了一张庞大的左氏学知识网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黄氏这种朱墨批校的治经方法,可能师法汉儒。黄侃圈点断句虽以杜注为准,但并非尊崇杜氏学。黄氏推崇汉儒旧注,驳斥杜氏新说,这反映出其左氏学立场更近于刘师培,异于中晚年的章太炎。

  • 标签: 黄侃 《白文十三经》 《左传》 批点 杜预
  • 简介:在东亚汉文化圈的历史上,各国使者的往来频繁,并且留下了大量的行纪文献(俗称“燕行录”)。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在本世纪以来的束亚地区形成了热点。然而在重视文献“可贵”的同时,人们对其特徵缺乏必要的把握,从而导致了一些谬误的产生。本文着重从前後因袭、观看态度以及“文战”场合三方面入手,对其“失实”问题予以探讨。强调只有充分掌握行纪文献特徵,才能使大量的行纪资料实现其应用的价值。

  • 标签: 束亚 行纪 失实 明清中国 朝鲜 日本
  • 简介:黑釉凸线纹瓷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诸窑场中常见而具有鲜明特色的黑釉产品。本文以罐这一典型器类为切入点,根据其装饰特征和形制变化,并参考出土单位早晚关系等,将黑釉凸线纹瓷器的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繁荣、衰亡三期,年代分别为宋末至金代前期、金代中后期、金末至元代;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兴衰与磁州窑的市场地位、社会生活背景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此外,笔者推断黑釉凸线纹技法直接源自白釉凸线纹碗盘,后者可能是受定窑“出筋”技法启发而成。至于初创窑口,目前学界有“鹤壁窑说”“钧台窑说”“观台窑说”“磁州窑说”等四种观点,本文倾向于最后一种;其创烧年代应在宋末金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北宋中晚期。

  • 标签: 黑釉凸线纹 白釉凸线纹 瓷器 出筋
  • 简介:雷礼编纂的《国朝列卿纪》165卷,成书于万历初年。所记人物上至洪武,下迄嘉靖,是明中后期私修史浪潮中较早的传记类著作。《列卿纪》保存了大量珍贵史料、在体例上有所创新,对《明史》以及后世史书编纂有深远影响。由于《列卿纪》成书较早、可供参考史料相对较少、受编辑体例所限,加之全书篇幅宏大,却是一人之力编纂而成,难免存在史实讹误、出处不明、内容重复等不足,在引用前需仔细甄别,详细考证。

  • 标签: 《国朝列卿纪》 雷礼 明代 史学史
  • 简介:近几年来,我国传统戏曲发展变缓,晋剧也同样面临窘境。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如何与新媒体相结合,是新时代新环境下戏曲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介绍环境背景入手,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晋剧发展和传播的优势及劣势,进一步探究如何借助新媒体实现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新媒体 晋剧 传播发展
  • 简介: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因为先天的自然条件,他们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居住文化,产生独具特色的民间美术工艺,其中木雕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土家族木雕是艺术性与实用性共存的民间传统工艺,是土家人精神的物质承载,也是研究土家族这一无文字民族历史文化的钥匙.

  • 标签: 土家族 木雕 价值
  • 简介:本文对北朝纪年墓中出土的瓷器进行类型学分析,据此将北朝时期的瓷器生产分为连续发展的三个阶段.北魏迁洛至东魏建立之初为初创期,东魏建立之初至北齐早期为发展期,北齐中晚期至隋代初年瓷器生产趋向成熟。在北魏迁洛之前的北魏早中期的墓葬中也出土了少数瓷器,这主要为南方地区的产品。

  • 标签: 北朝 瓷器 纪年墓 类型学 分期
  • 简介:在青海湖南的大山深处,有一座叫白石头的城。这是我见过的最古老最神秘的一座古城。虽经历了千百年的风吹雨打,古城依然气势峥嵘,遗世独立,似向世人诉说,此城非等闲,它曾风云际会,藏龙卧虎,星移斗转,旌旗成灰。一门独开,进出过多少英雄豪杰……古城筑在鹰巢之上早在三十多年前,这座古城就印在了我的心中。

  • 标签: 青海湖 古城 石头
  • 简介:在传统文献中,玉琮是先秦时期重要的礼仪用玉,但文献和出土玉琮的年代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研究者对玉琮形制及功能的认知有较大分歧。本文从出土实物出发,梳理了西周一汉代有明确出土位置的玉琮材料,再与东周时期礼书记栽的玉琮功能一一对比分析.探索其功能的演变..通过本文研究可知:西汉时期出土的玉琮,符合文献中“礼玉”、“瑞玉”的功能。两周时期出土的玉琮。更多地体现出敛葬的用途,其宗教、礼仪的性质并不明显,不宜称之为“礼器”。

  • 标签: 玉琮 西周至汉代 礼器 玉敛葬
  • 简介:本文试图以绘画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的视角,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及陈淳前期与后期的艺术作品,来分析陈淳花鸟画艺术特色形成的前因后果。陈淳师承沈周、文徵明学习意笔写意花鸟画,取其元人墨花画法的文人画笔墨精神,一花半叶,淋漓疏爽,诗、书、画三绝,气韵生动情逸。他生性疏旷,无意官场,潜心艺文,读书玩古,称为逸士,这些都对他的绘画风格特色起着重要的作用。陈淳的艺术特色及其性格在明代画坛十分突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亦是一位重要的画家,因为他是一个真正社会化和客观化的个性风格鲜明的画家。

  • 标签: 陈淳 写意花鸟画 意笔写生
  • 简介:秦汉以后开辟的粤北古道是海陆丝路对接的重要孔道。从隋唐开始,原居荆湖及福建等地的岭北少数民族,由于受战乱及自然灾害的影响而陆续地渡江逾岭,经粤北古道而进入粤北的乳源、连阳及南雄始兴等地,成为了粤北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他们的到来促进了粤北及岭南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 标签: 粤北古道 瑶族 壮族 移民
  • 简介:通过对郝家台遗址探沟剖面和钻孔资料的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貌和地层的相关资料,重建了地貌演化的过程。郝家台遗址的地貌基础是冲积平原中地势相对较高的天然堤。龙山文化时期的先民直接在消亡的湖沼之上建立了最初的聚落,并通过城墙和城壕等设施的修建以及在城内不断地垫土加高,很好地应对了冲积平原这种不稳定的环境。

  • 标签: 郝家台遗址 地貌背景 湖沼 天然堤 冲积平原
  • 简介:20世纪末以来,宁夏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宁夏河渠能否发挥最有利的功能,成为一个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因素。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和借鉴历史上宁夏河渠的发展。本文以明清志书中有关宁夏河渠之记载为基础,注视的重点不在笼统评述,而在于地域河渠发展程度的具体探求。

  • 标签: 明清时期 开发利用 宁夏 河渠 管理 经济社会发展
  • 简介:为探讨余姚田螺山遗址出土古菱角的实验室保护方法,选用PEG4000法、山梨醇法、乙醇-十八醇法对其进行试验,并以空白样品为参照,分别对不同方法处理后的古菱角样品进行多方面分析,以选取保护效果最佳的处理方法。经过处理的古菱角尺寸干缩率明显下降,基本密度大幅提高,菱壳强度增加,并能保持成分基本不变。切片显微观察表明,加固材料的填充能有效支撑菱壳的细胞壁,使古菱角保持稳定的状态。乙醇-十八醇法通过乙醇置换脱水后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使十八醇渗透菱角进行加固,处理后的样品表面色泽与冻干的空白样品最为接近,且久置后状态稳定,在三种方案中最佳。

  • 标签: 古菱角 实验室保护 加固定形 脱水干燥
  • 简介:英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早,目前很多博物馆都建立了自己的在线藏品数据库,通过互联网开放给全世界的博物馆爱好者学习浏览。本文对英国主要博物馆的在线藏品数据库现状进行了调研,并总结了其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对我国博物馆藏品数字化工作有一些帮助。

  • 标签: 英国博物馆 藏品数据库 藏品数字化 元数据标准
  • 简介:随着第三产业的崛起,服务职能成为各个行业持续发展的一个战略制高点。对于具有社会公益性质和文化教育性质的博物馆来说,“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是其新阶段的组织目标,而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博物馆管理的工作重心。从观众对于博物馆服务职能的评价和服务期待入手,探究影响博物馆观众服务满意度的影响要素,旨在通过对影响因素及其内在联系的研究,为博物馆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提供知识参考信息。

  • 标签: 博物馆 服务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1906年初,宁绍台地区的商人以宁波商会的名义,向时任浙江巡抚张曾教发函控诉宁绍台道高英侵吞税厘数万两,该事件终以高英称病去职而落幕。从公布的收支状况来看,清末地方官员确有庞大的非正式收入,并以此应对日渐繁复的公务。透过此事亦可知,清末道员职能庞杂,与现代官僚体制存在着明显的扦格之处。“治官”胜过“治民”的“中层”特质使得晚清以降道制存废无常,反映了地方行政在层级取舍上的困境。

  • 标签: 清末 宁绍台道 收支
  • 简介:文章对河南开封尉氏县新庄遗址二里头灰坑出土的两例成年颅骨进行了人种学的研究。与亚洲各近代颅骨组比较,尉氏新庄组与东亚蒙古人种的华北组、朝鲜组和华南组在颅骨外貌形态上最为接近;与我国先秦时期不同体质特征的人群的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显示,尉氏新庄组一方面属于二里头文化时期中原地区的土著古中原类型居民,另一方面也与古华北类型居民和古西北类型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因此不能排除在二里头文化时期,作为古中原类型的尉氏新庄组居民与北方和西北方不同体质类型人群发生联系并受其影响的可能。

  • 标签: 尉氏新庄遗址 二里头文化 人种学 古中原类型 古华北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