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针对徐州苏山头汉墓中出现的陪葬与女尊男卑现象,结合徐州地区已有的考古资料展开讨论,认为该地区西汉时期的陪葬现象多存在于大、中型墓葬中,其墓主在生前或为拥有显赫社会地位的刘姓宗族,或为列侯高官;而陪葬者当属妾或奴仆等与墓主人关系较为密切的人。从性别上看,陪葬者男性、女性都有。从时代上看,主要集中在西汉早、中期。西汉时期,男尊女卑是社会主流,而在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了不少的女尊男卑现象,这正是其地域特点的体现。徐州作为楚国的政治中心,聚集了众多的刘姓贵族。因为楚国刘姓势力的强盛,刘姓宗室女的地位相对较为显赫。徐州地区西汉墓葬中出现的女尊男卑现象,应与刘氏宗室女的下嫁相关,是特殊女性政治地位或自身身份的体现。
简介:本文以晚清出现的新词汇“女界”为切入点,探讨近代中国女性在国家民族话语、男女性别关系和中国传统精英文化等脉络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建构和认同。“女界”可由两条线索进行展开:一方面,对女界的界定可视为自晚清出现的新女性运用自己的文字、出版和言论资源优势,主动地以否定“男界”(此时期另一新名词)之形式,建构起一个以单一生理性别为基础、具有普遍姊妹情谊的理想世界,试图在传统中国女性以家庭角色为身份认同方式之外另立选择。另一方面,“女界”的形成亦受到晚清以来自西方引介入中国的“群治”思想影响。在这一框架中,国家民族被想象为由不同“群”或者“界”——如政界、军界、商界、绅界或者学界等——组成的政治共同体。女界试图以“界”的身份,与上述各界平权并立,共同参与到对国家民族的建构中来。但是,这一美愿却又遭到诸如妓界之挑战。女界不顾前之所言的那种普遍姊妹情谊,坚决与妓界划清界限,强调二界在历史和现实中的本质之别。正是在这样的不断扞格之中,女界之大同理想终成幻想。
简介:江苏省委党校丁小文教授潜心10多年所著的《民国藏地“女钦差”刘曼卿传》一书,近日已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发行。为了在一个更加宽泛的层面上,精确地对刘曼卿赴藏的历史意义作出创新研究,丁小文教授通过寻访后人、实地考察、网络查询等方式,钩沉大量关于传主的婚姻、教育、身世、社交活动等史料及照片加以研究,并从汉藏关系、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系、宣传抗日等方面考据了刘曼卿两次赴藏的历史价值,让刘曼卿的“传奇”面目清晰起来,并对刘曼卿作了精确的历史评价。笔者阅读刘曼卿的精彩故事,品味着刘曼卿的人生,体会到了“藏回”女子其人其事体现出的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