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赵孟为春秋后期的晋国青铜器,本文通过对其铭文的考释,认为“介邗王”者乃赵孟,故器主当为赵孟。黄池之会时,赵孟为晋侯遇吴王之介,吴王赐赵孟以金。赵孟以邗王所赐之金做,用作祠器。

  • 标签: 赵孟壶
  • 简介:高26厘米,口径10.5厘米,底径11.5厘米;饼形足,喇叭口,长扁索形把柄,多棱线中长嘴流,双耳系;除底足不施釉外,余内外施满釉;釉色粉青,胎釉结合紧密。比例合度,造型优美。

  • 标签: 执壶 釉色 胎釉
  • 简介:是商周时期铜壶中的重要类型,在山西、陕西、河北、山东、湖北等地都有发现。本文通过对目前所见该类型的梳理,对其形制、纹饰的演变、地域特点、功能用途等进行探讨。

  • 标签: 东周 青铜 匏壶 类型 演变
  • 简介:西藏各寺廟收藏有许多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窑生產的具有藏族文化風格的瓷器。這些瓷器主要是由皇帝賞賜、儈侶訂燒及漢藏貿易而進入西藏的,它們是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窑生產的儈帽壺就是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的神佛供器。儈帽壺是佛教文化影響的產物,因壺口形狀如儈帽而得名。在瓷器中始見於代景德鎮窑,明清時期景德鎮官窑多有生產,其品

  • 标签: 僧帽壶 景德 藏族文化 史見 蓝釉 甜白釉
  • 简介:江苏宜兴古名荆溪,又名阳羡。其地东南大约13公里的丁蜀镇,是我国南方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之一,其地所产的紫砂陶器独具特色。这种紫陶系用当地一种质地细腻、含铁量高、被称为“泥中泥”的特殊陶土烧制而成的无釉陶器。其色绛紫,其光幽深而含和,情调温文雅逸。但硬度甚高,叩之有金属声,能接近文火而无炸裂之虞,透气性良好而不渗漏,用作茶具能保持茶的色香味不变不馊,颇受世人特别是文人雅士的钟爱。

  • 标签: 陈曼生 阳羡壶艺 曼生壶 紫砂陶器
  • 简介:本文经类型学研究。将辽东地区两周时期流行的双房式陶分为三期,并对年代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其内涵与外延的把握提出三点认识:1.双房式陶的祖型可追溯到庙后山文化,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以太子河、浑河为中心,分布范围遍及辽东地区具有显著时段特征的一种考古遗存。2.将双房式陶分为A、B两系,认为它们是同源陶谱系的两个发展序列。3.所谓“美松里”陶,是双房式陶自西周中晚期发生分野以后,向东流入西北朝鲜地区发展的一支。同时这种陶的北传,还对西团山文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 标签: 双房式陶壶 分期 年代 来源 流向 两个发展序列
  • 简介:齐侯,有些学者称为洹子孟姜,属於最着名的青铜器之列。有一对,都没有盖,形制纹饰相同,而铭文互有错脱,一件一百六十六字,另一件一百四十二字。两出现在清代中叶,最初分别为阮元、曹载奎所藏。随後同归吴云,由於误名为“叠”,以致吴氏的图录题作《两叠轩彝器图释》。现在字多的一件藏於上海博物馆(下简称“上博”),字少的一件藏於国家博物馆(下简称“国博”)。的图像可看《两周金文辞大系》图185、186,铭文可见《殷周金文集成))9729、9730。《中国青铜器全集》东周3,二三,有上博一件的彩色照片。

  • 标签: 史事 年代 上海博物馆 国家博物馆 清代中叶 彩色照片
  • 简介:两上黄山,三易其稿,一次成功,顾绍培将对文坛耆宿的深情融进一之中,并续写着自己的紫砂人生。

  • 标签: 顾绍培 紫砂壶 艺术品 中国
  • 简介:记一件唐代执偶读唐诗,发现许多唐诗提及胡人乐舞,诸如“羯鼓声高众乐停”,“胡琴琵琶与羌笛”,以及“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手应鼓……”等等。说到胡人乐舞,不由想起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的一件一级文物唐代点褐彩贴伎乐人物执,其上贴塑的伎乐人物亦与胡人乐...

  • 标签: 胡旋舞 丝绸之路 石家庄市 唐代部分 博物馆 新唐书
  • 简介:青铜高柄足小方是春秋赵卿墓出土的晋国青铜器中的精品。赵卿墓高柄足方,口径4.4、腹径8.9、柄足高12.8、通高27.8厘米(图一、图二)。器表有一层黑褐色涂料,经研究这些涂料是石英、长石、褐铁矿、孔雀石等矿物的混合物。将其填充在网格和花纹之间的凹处,使整个器物呈现一种镶嵌艺术效果。

  • 标签: 艺术效果 青铜器 混合物 孔雀石 涂料 晋国
  • 简介:一九七九年十一月,赣州市博物馆与大余县文化馆在该县作文物调查时,于城关公社新余大队所属之头山,发现了一处古瓷窑遗址,并采集了一些标本。头山位于大余县城南约三公里的社前湾村。遗址座落在村西头山脚的一缓冲台地上。傍依章水旧河道(章水河于元代改道,现已是一片良田),古梅关驿道从村前经过。该遗址共有三处堆积,相距很近,分布平面呈品字形,堆积范围不大,约80—

  • 标签: 唐窑 壶头山 古瓷窑遗址 文物调查 大余县 梅关
  • 简介:唐代浑源窑是山西较为重要的一处窑址,有古磁窑和界庄两处窑区.两窑相距约2.5公里,烧造器物相近,白瓷、黑瓷、青瓷的烧造水平较高,颜色釉器更是出类拔萃.第五章第四节中谈到了浑源窑的黄釉瓷器.里,冯先铭先生有专门的浑源窑调查简报.两处的报道都没有提到唐代的另一处窑址--界庄窑.

  • 标签: 唐代 浑源窑 黄釉瓷器 历史文化
  • 简介:中山君(中山武公)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都士大夫,司马子期(中山人,后为楚昭王卿)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shuì)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qiè,提)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飡(同餐)饵之。臣父且死,曰:

  • 标签: 司马子期 父且 王卿 王伐 冶得 楚昭王
  • 简介:在1996年福建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形态特殊的陶器,在目前国内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学界对其的认识也较为模糊。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器物可能是我国古代早期初具冥器性质的原始“魂瓶”,或由瓮棺演变而来。

  • 标签: 昙石山遗址 塔式壶 魂瓶 瓮棺葬
  • 简介:因嘉靖三十四年关中大地震之故,西安及周边地区所存明中叶以前木构建筑数量有限,其中能同时反映地方传统和官式做法者更为稀少。泾阳县南接西安市区,城关内的太寺大雄殿建成于景泰二年,其构造做法多有承金元遗风而游离于明官式规则之外者,本文特为述其大要,以求将这一珍贵案例纳入陕西地域建筑史的研究视野中去。

  • 标签: 明官式建筑 关中地区 翘形耍头 角梁强化
  • 简介:胜境是圆明园的四十景之一,位于圆明园福海东北岸湾内,是众多学者考证后公认的圆明园中最为宏伟的建筑群,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被毁。目前方胜境仅剩一些石质构件和夯土遗迹,保存状况不容乐观。为了更好地保护展示方胜境遗址,本文对方胜境遗址的石质文物的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得出了方胜境遗址石质文物现存的病害主要有动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断裂、缺失、浅表性裂隙、人为污染等,其中表层片状剥落面积达66.63平方米,残缺部分达43.52平方米,严重影响文物的价值和长久保存。通过总结调查数据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初步总结出方胜境遗址石质构件的病害机理,大致原因有自然风化、人为破坏及历史原因,这些病害的统计和病害机理的研究可以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调查和理论依据。

  • 标签: 圆明园 方壶胜境 病害调查 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