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墓葬壁画经考古发掘后,墓室内原有的稳定环境被打破,在微环境不断变化的作用下产生各种不同的病害。为探究微环境变化规律,在陕西师范大学模拟壁画墓室内对空气温湿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及土壤电导率等进行长期监测。结果表明,外部环境的改变对墓室内部微环境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距墓底高度越高,其土壤温度、含水率变化幅度越大,越易产生酥粉等病害。利用离子色谱仪、X射线衍射仪(XRD)等仪器对土壤易溶盐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土壤中各种阴、阳离子含量与土壤埋深深度呈正相关关系;土壤表面析出盐分主要以硫酸钠和硫酸钙为主,在微环境的不断变化下,易产生酥碱等病害。对壁画墓葬微环境进行系统研究,为有效调控墓室微环境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期为原址保护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简介:地图史研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20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快就发生了转向。其中,哈利(JohnBrainHarley)、大卫·特布尔(DavidTurnbull)、克里斯蒂安·雅克布(ChristianJacob)是地图史研究转向中展开系统理论阐述的代表性学者。尤其是哈利成就卓著,他关于地图史的理论阐述被称之为地图史哲学,而以他为核心的学者群为地图史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影响深远。他们对地图史研究理论的阐释有着内在的一致性,都强调了对地图的重新定义,地图与其所处的社会的关系,地图与知识、权力的关系。在理论发展的推动下,地图史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开始蓬勃发展。首先,传统的实证主义专题在继续发展的同时,吸收新的思路与方法,不断深化;其次地图史不再只是地图史本身:地图史同时也呈现历史,而地图更被用来构建历史。第三,也是极为重要的,从权力、资本、知识关联性角度,讨论地图史与地理空间的相互创造过程。第四,地图装饰和女性主义等其他地图史专题研究,同样引人注目。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大门,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谷牧作为国务院副总理分管对外开放和特区建设工作。经济特区在成立伊始就迎来各方关注的目光,各种议论也接踵而至。许多部委发出指示,最后都会加上一句:'广东和福建概不例外。
简介:在植物对土遗址作用的研究中,鲜有就真实的遗址来展开调查,以及讨论植物给土遗址带来的负作用及其机理。为此,本研究选取西安地区大型土遗址秦阿房宫为研究对象,利用现场调查结合样带法、图像分析法并采集土样,开展对遗址区植物分布、根系产生的裂隙和土壤环境的研究。结果表明:造成土遗址病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植物根系作用,加之雨蚀、风化作用及人为破坏的叠加作用,使遗址保存面临严重威胁;其中酸枣、臭椿等萌生树种所产生的根劈裂隙及植物根系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十分明显。现存土遗址由植物以及风雨作用而引发的主要病害,其类型包含了边缘夯土的基础掏蚀、洞穴遗存、开裂坍塌、冲沟发育、表面剥蚀,这些是阿房宫遗址面临的主要威胁,也是半干旱地区土遗址存在的特有问题。研究结果既有助于揭示植被对土遗址的作用机理,又能为土遗址保护的植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简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是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对青海“四化”同步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耦合协调理论和障碍度理论对青海2006-2016年的“四化”情况进行测评,结果表明,其主要的障碍因子分布在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经营体系、工业结构水平、工业环境水平和工业经济水平方面,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的步伐,提升互联网在传统工业转型、拓展农业多功能中的运用水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加快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度,重点补齐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短板和不足,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打造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清洁能源、特色农牧业产业集群,从整体上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简介:“审父”情结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母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审父”叙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作为传记而言,“审父”是—个并不多见的现象,“审母”则更为罕见。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采用“父与子”的模式展开叙事,为读者呈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另一面。老鬼的《我的母亲杨沫》则站在更加另类的“母与子”视角,真诚地对母亲杨沫进行剖析。两部传记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从亲情的泯灭、母性或父性的淡薄、父母的婚姻悲剧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季羡林和杨沫的真实家庭生活。但是两位作者的创作目的、叙事风格、对父母的理解等方面各具特点,其中暗合了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相异的个性特征。“审母”相对于“审父”而言,无疑是对当代作家传记在真实性以及叙事伦理等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
简介:文章以《兵团年鉴(2015)》《中关村年鉴(2018)》《苏州年鉴(2018)》为例,探讨年鉴综述、概况与单一性记事条目的功能和作用,认为年鉴中的综述作为一个分目,其功能和作用是综合记述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年度发展变化情况,是对该类目年度情况的综合记述和概括,其作用是提供年度内该行业或部门的总体情况,以及年度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的内容。概况作为条目,在年鉴中承担反映相应领域全面情况的任务,是一个领域、部门、行业基本面貌的概述和综合。单一性记事条目是记述年度特定事物的条目,它单独记述某一具体事物,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或行业发展中"点"的情况,以某一具体事物、事件、措施和现象为对象,选材讲究新颖,是年鉴内容逐年更新的主体。年鉴编纂者应正确理解和把握年鉴综述、概况和单一记事条目的功能和作用,在设计年鉴框架时注意三者间的区别,以及在年鉴中的功能和作用,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精品。
简介:山东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的佛教造像年代跨越北魏到北宋,距今已有1000-1500年。部分造像表面的贴金彩绘已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和变色现象,为保存文物及其重要信息,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成型技术获取文物的立体图像,制作造像的立体模型;再将光学照相机获取的造像表面信息复原至此立体模型上,实现造像的高保真数字化真彩色信息保存。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显微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偏光显微镜等仪器分析颜料成分、物相以及颜料的涂绘结构;利用色度计测量佛造像表面现存颜料色度,采用相近粒度的相同成分矿物颜料制作相近色度的颜料试块或样块,尝试性开展了23号佛立像色彩重建。在不断完善方法的基础上,对24号菩萨立像虚拟复原和色彩重建。同时积极开展了以文物复原初貌为目标的古代服装复原研究工作,开展菩萨主体着装形制推测、结构分析、材质推断、纹样复原、着装步骤等研究,最终以实物再现方式完成24号菩萨装复原,第一次将圆雕立体彩绘图案转化成可穿着的服装,为佛教造像的服饰复原开辟了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