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英国驻喀什噶尔副领事哈定于1923年在新疆和阗获得近百件文物,现藏印度国家博物馆、英国国家图书馆等机构,是比较重要的一批近代外流新疆文物。1928年出版的斯坦因第三次中亚考察详尽报告书《亚洲腹地》,第一次著录了哈定搜集品。斯坦因、安德鲁斯均认为,哈定搜集品获自和阗英籍商人巴德鲁丁·汗,此说一直延续至今。最近美国华盛顿大学丹尼尔·沃和英国国家图书馆乌尔苏拉·西姆斯.威廉姆斯在英国皇家地理学会发现两幅斯克兰拍摄的和阗文物照片,从中分辨出哈定搜集品、斯克兰搜集品和特林克勒尔搜集品,贡献很大。但该文依据斯坦因、安德鲁斯旧说,认为这两幅照片拍摄于巴德鲁丁·汗家,哈定搜集品获自巴德鲁丁·汗。本文依据斯坦因考古档案等资料,认为斯克兰搜集品、特林克勒尔搜集品获自巴德鲁丁·汗和摩尔多瓦克两人,而哈定搜集品应来自摩尔多瓦克,两幅文物照片应系由斯克兰于1922年11月26日或27日在摩尔多瓦克家拍摄。
简介:甘肃出土木器依据形态与结构划分,属于典型的糟朽木器类型,材质外观特征与特性明显。制作材质鉴定表明,基本类型有①松科云杉;②松科冷杉;③柏科圆柏。通过对糟朽木器形态类型、结构属性、影响因素及发生改变原因剖析,指出了糟朽木器材质在经历了第一阶段的转折性根本改变后(含水率远低于纤维饱和点),即将面临第二阶段的转折性根本变化(含水率略高或接近于平衡含水率),而这一阶段的改变结果对器物将是毁灭性的;为了避免出土器物在短期内形态发生剧变,运用生物切片、扫描电镜分析技术对木质纤维显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与结构病害腐变结果相吻合。选取与糟朽器物同期考古出土的糟朽棺板木作为分析对象,分别对其化学成分、容积重、含水率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测试,测得糟朽木器降解损失超过50%,含水率约为10.5%,力学强度指标与正常材质相比,均有明显的下降,且相对差异较大,最大约为正常木材强度的60%。对比分析结果,得出了结论:①糟朽木器的形态与结构状况与实验生物切片分析、电镜显微结构观察和研究结果相吻合,同时材质成分、容积重与力学性能测定结果为上述分析结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②致使糟朽木器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是胎木含水率,其值是非恒定的并随外部环境而改变,因此含水率可用于反映糟朽木器的材质特性;③纤维饱和点与平衡含水率是影响、衡量和评估糟朽木器形态与结构的两个重要的物理参数;④鉴于糟朽木器的材质特性,后期保存应尽量避免与水分的直接接触,需要严格控制其胎木的含水率,且维持恒定、稳定的保存环境,这点对后期糟朽木器的保存是非常重要的。
简介:通过前期现场调查,分析了贺兰口岩画的主要病害,提出岩画附近的危岩体是其中威胁较大的一类地质病害。根据现场勘察将贺兰口岩画附近不同状态的危岩体分为坠落式、滑塌式和倾倒式三类失稳模式。经过室内试验得到了岩石矿物组成、密度、气孔率、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质,并且利用Hoek—Brown准则、贯通率法以及岩石表面回弹值估算了危岩体与主控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例如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然后利用不同失稳模式的计算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需要进行加固。
简介:《敦煌学辑刊》是我国第一份专门刊登敦煌学研究成果的专业性刊物,在刊发敦煌学研究成果、推动敦煌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的阵地作用。文章利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对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中对《敦煌学辑刊》(1983-2011年)刊发论文的高被引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总发文量呈明显增长趋势,显示了敦煌学研究的繁荣发展;三个时段的论文总被引量分别为1018次、1228次、1131次;高被引论文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宗教、历史、考古、民族、文献、地理、文学、艺术等;项目基金的资助推动了敦煌学专题研究的深入发展;高被引论文已显示出敦煌学研究越来越趋向于交叉性和综合性。
简介:旅游的发展对旅游地人地关系突出的影响反映在旅游者与居民地方感差异上。本文以黄山市屯溪老街为研究区域,从地方认知、地方依恋感、地方行为意向三个维度对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行为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地方认知层面,旅游者更看重旅游地与己之间的互动,而居民则更关注“自我”、“环境”;在地方依恋感层面,旅游者要比居民更具地方依恋感;在地方行为意向层面,均以赞成保护为主,但在旅游地的“现代化”因子上有显著差异性。综上分析建议在不影响保护的前提下,继续挖掘老街特色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文化习俗,向旅游者展现老街的整体魅力;并授予老街居民以更多的权力和灵活性,提高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