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9 个结果
  • 简介:本课题以老年社会学理论与方法为借鉴,对青海省城市老年状况及其人居环境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和基本评价。课题研究认为:青海省人口老龄化趋势已经明显加快,呈现出与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的“未富先老”的典型特征。以家庭养老为核心,以社区为老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养老”方式,是青海省城市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的主要养老模式。为此,根据建立健康老龄化社会的要求和青海省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四条建议。

  • 标签: 青海城市 老年人口 人居环境 建议
  • 简介:<正>一赤壁之战结束后,刘备乘胜进取,占有荆州,夺取益州,为定鼎称尊、建立蜀汉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使天下三分成为定局,这是这位一代枭雄戎马生涯的顶峰。而此后旋踵而至的荆州、丧关羽,则成了他一生中霸业的转折和中衰。荆州之失所造成的后果,对蜀汉的事业来说是极为严重的:第一,刘备集团迅速丧失了在赤壁之战及其后十余年中所取得的军事优势,其兵力和所占土地、人口丧失了几近一半,在战略态势上被迫由采取攻势转而采

  • 标签: 失荆州 孙权 诸葛亮 曹操 赤壁之战 刘备集团
  • 简介:大凡喜欢外出旅游者,一般都爱买些当地的土特产品带回家,也有一些想买些有当地特色的,可美化家居的摆放、悬挂之物。特别是对于新婚旅游或乔迁新居的人来说,这就更有意义了。那么,为扮靓家居而在游途中的购物有哪些诀窍呢?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搞清楚哪一些物品最具地域代表性。譬如到安徽黄山游玩,游客就会发现,黄山脚下有个西递村,街头巷尾摆满了"古瓷器"、旧木雕板之类的工

  • 标签:
  • 简介:蒙元时代,倘若有哪种织物最得青眯、最具影响,那它一定是纳石。何谓纲石?按无人的翻译,是“金锦”,以今世的称谓,则是织金锦,即一种以金线织花的丝绸。

  • 标签: 纳石失 蒙元时代 织金锦 艺术风格
  • 简介:1944年,重庆南开中学校长张伯岑患结石病,笔者曾去看望他,叩门闻声出见的是张老夫人,他说老校长不在家,可去校园里找他。果然在校园莲花池附近见到了张老校长。我问他为何不在家里静养,他说坐不住,经常到校园里散心。下课铃声响了,学生们走出教室,跳跃嬉戏的情景,见了真叫人舒心。我再叩询他的病情,他说战时交通不

  • 标签: 失子 子痛 痛张伯
  • 简介:必儿”一词之来源[美]普雷特萨克(OmeljanPritsak)"必儿"一词最早见诸《蒙古秘史》。在该书中,这个词是用汉字译写的,专家们将其释读为sibir。含有"必儿"(sibir)一词的段落是叙述发生在1207年的事件.彼时成吉思汗的长子...

  • 标签: 伯希和 《蒙古秘史》 突厥语 西西伯利亚 莫斯科 编年史
  • 简介:故人双鲤是耶非,念我南征久未归;策杖几回驾白鹭,读书常是恋春晖.潮来差免蛟龙得,风起时看虎豹飞;各有天涯髀肉感,长驱何日突重围.右侧是上面这首七律条幅的影件,是我国著名戏剧家、中国现代影剧的奠基、中国地方戏曲改革的开拓者、国歌的词作者、诗人田汉的手迹.

  • 标签: 田汉 手迹 曹步萧 生平 文化大革命
  • 简介:在云南石寨山型铜鼓上,常常可以看到大量的人物斜事画(即以人物为中心的写实性的斜事图案)纹样,其内容有乐舞图、剽牛图和各种船纹图等.这些图中的人物形象大都头戴羽、冠、身披羽饰,可把他们统称为"羽".

  • 标签: “羽人” 云南 羽人舞 石寨山型铜鼓 古代 青铜器
  • 简介: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地处祖国最北端与俄罗斯相望,幅员辽阔,森林、矿产资源丰富。1981年前,政区比一个小省大,人口却不及一个大乡,仅五万

  • 标签: 《呼玛县志》 黑龙江 续志工作 地方志 修志机构
  • 简介: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期蜡铸件,属春秋晚期器,技术已相当复杂。早期的、技术较原始的蜡铸件并未发现。中国蜡法的起始年代和原始技术仍是一个学术悬案。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早至商晚期的中原和长江中下游青铜器,其纹饰或附件的成形无法按陶范法解释。按技术特征分类,计有通体为难于脱范的模纹;模纹内宽外窄;模纹边缘上翘和绳索状附件缺少范线等4种。对4种现象进行了讨论,并作了部份模拟试验,据此提出:中国蜡法起源于“焚失法”;焚失法最早见于商晚期;这种技术在无范线蜡法出现之后逐渐消亡;至春秋中晚期,无范线蜡法已相当成熟。

  • 标签: 古代失蜡铸造 起源 焚失法
  • 简介:本文对敦煌莫高窟北区出土编号B163:46蒙古文残文书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并认为该文书很可能是1324年出镇沙州的诸王阿剌忒纳里颁发给吐蕃地区某个招讨司的令旨。文书书于阿剌忒纳里驻镇沙州期间。基本内容为对招讨司有关军事事务的请示的答复。

  • 标签: 莫高窟 蒙文文书 阿剌忒纳失里令旨
  • 简介:<正>东干苏联穆斯林民族之一.自称回族、中原人或老回回.系迁居俄国的中国西北回民与当地穆斯林民族通婚繁衍的后裔.其迁居过程主要有两次,一次是18世纪末,清朝乾隆皇帝将居于伊犁河谷的回民安置去的.一次是1877~1878年陕甘回民大起义失败后,由起义领袖白彦虎率领余部迁居而去.人数约五千.最初住在七河地区(谢米列契耶),其后十年间又有一些甘肃籍回民,因逃避清廷迫害而陆续迁往,现有人数约51694(79年),一说约8万余人(90年).分为两支,一支为陕籍东干,住在哈萨克加盟共和国江布尔镇的马山青镇、朔尔—提别镇与奥克提亚勃尔集体农庄.约2万多人.一支为甘肃籍东干,住在

  • 标签: 东干人 回民 七河地区 东干语 穆斯林民族 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