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概念是每一门学科的基础,设若物理学没有"力"的概念,化学中没有"原子"、"分子"、"结构",那么也就不可能有两门现代科学了.更别提数学、逻辑学,完全是概念关系的运算推理.古往今来的哲学也差不多,设若马克思主义没有"物质"、"运动"、"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等这些概念,也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概念的构建是中国考古学的弱项,这也许与中国文化偏重于形象思维、直觉的传统有关,我们对于抽象、逻辑的东西相对不那么擅长.本文的目的就是想了解一下考古学概念的构建过程与当代考古学概念的体系构成,进而思考当代考古学的发展线索、概念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考古学在概念构建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抛砖之作,还期望同道更多认真的思考.
简介:一、苏联时期的社会史概念时至今日,“社会史”这一术语并非公共概念,而只有透过社会生活才能体现其内涵。在大多数史学家的意识中,仍充斥着以马列主义阶级和经济理论为基础的社会经济史的旧观念。在此背景下,社会史一直是对固定的一系列公式化题目和内容进行研究,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方向是: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工人阶级的研究、对农民(包括苏联的集体农庄农民)的研究、对社会中坚阶层——知识分子的研究,以及在更广泛意义上对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研究。透过苏联工人阶级史的内容很容易理解上述研究方法。苏联时期出版了一类著作,涉及苏联工人阶级在俄罗斯的形成、苏联工人阶级为夺取政权而进行的斗争、参与无产阶级革命并取得胜利的运动、苏联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中的领导作用、生产潜能的增长、职业技术人员技能的提高、改善物质和文化技术水准、提高组织性和社会政治积极性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