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白云山公园索道之下的山腰、千尺嶝中段之侧,有一座戴鸿慈墓,被定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墓主为何许人也?他是清朝的高官——戴鸿慈。有清一代,粤人以尚书入军机、任协办大学士者.只戴鸿慈一人而已。戴鸿慈以身居封建王朝高层的官员.是个终身从政而具有忧患意识的开明知识分子。受时代影响,他虽不象康南海那样在中国维新的历史上领风骚,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之一员,享有“知新”的
简介:辛壬之际的政治变革促使历书的制作原则发生剧变,清廷时宪书变通办法十九条就是此种剧变的结果之一。而由清廷、革命党人和袁世凯政府制定的五部历书,则见证了官定历书蜕变的过程:历书历谱编排从阴历为主转向以阳历为主,历注内容则从带有神秘主义的信仰知识转化为现代科学知识及社会政治常识。这也导致了历书制作的官民分野与新旧对立。官定历书制作取向及知识系统的变化,既源自清末民初知识转型的影响,也来自于政治文化转型与重建的需要。
简介:〔一〕1938年10月,武汉三镇已处在日寇三面包围之中,国民党政府仓皇迁至重庆。武汉势将弃守。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坚持按时出版,根据形势发展,曾在8月间由徐光霄、华岗(华西园)带队,调动部分干部和印刷器材、纸张等设备物资,租用两条木船,先期撤...
简介:所有的历史对于亲历者而言都必然拥有怀旧的可能,怀旧不是缘于自恋,不是缘于矫情,它是针对自我生命体验的一种积极关怀,是超越于自恋之上的有关时代命运感的亲切体认,是对人生价值毫无挑剔的一次慷慨感恩.而自恋则无关乎历史,无关乎时代,因为极端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始终只是一个空间性的存在,他们从不理会时间,幻觉是其固有的生存方式,真实因此永远难以闯入他们的视域.
简介:随着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的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正在形成,其最大特征就是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博物馆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中国丝绸博物馆2017年举办的“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突破以往展品题材上的限制,将展品从单一纺织品拓展到丝路文化遗产的全领域,从科技考古和文物保护成果的视觉角度,讲述科技在丝路古道上探索出的新故事,并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体验和教育活动,实现宣传历史文化的同时,拉近科技考古、文物保护工作与观众之间距离的目标。
简介:最近,一位泉友发现民国时期流通的镍质辅币,有的有磁性,有的没有磁性,向我询问是什么原因?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对于含镍量较少而没有磁性的镍质辅币的称谓,说法不一,比较混乱,
简介:在收藏界,可以被称为“疯狂的石头”的,除了翡翠,其实还有中国“四大名砚”之首——端砚。在广东肇庆,已经成名一千多年之久的端砚,近十年间价格涨幅高达二三十倍。端砚的受宠,跟近年来的“文房热”有很大的关系,文房四宝以砚为首。笔,即便再好,一用就要损耗;墨,时间一长,就会干裂;纸,即便质量再好,也会随着历史而受损。唯独砚,它是天然的材质,经久耐用,经得起历史的磨洗。所以有一句话说:文人爱砚,武士爱剑。作为一种稀有材质类的工艺品,毫无疑问,资源稀缺、政府封坑也是近年来端砚价格猛涨的重要原因,而加入了名家工艺成分后,其附加值更具卖点。
简介:邵作舟(1851.10.28—1898.1.22),行名运超,字班卿,安徽绩溪人,出身于官宦家庭。父邵辅(1808—1862年),道光甲辰(1844年)举人,曾在陕西葭州(今佳县)、陇州(今陇县)等地任知州,历充戊午(1858年)、辛酉(1861年)陕甘乡试同考官,1862年死于陕西战事。母章氏(1833—1893年)。邵作舟8岁时随母从绩溪至陇州,14岁时因父亡而返回绩溪,以捐贡入国子监习举业。1867年补弟子员。
简介:回族习惯法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被回族穆斯林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的总和。伊斯兰教经典对回族习惯法的形成起了主导作用,同时又吸收了汉族习惯法中的某些成份,使回族习惯法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婚姻、财产继承、丧葬、饮食、服饰等方面。如何正确对待回族习惯法、协调好国家制定法与其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回族地区生活发展和社会稳定更多还原
简介:日本收藏着古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各种琉璃器皿。本文介绍了日本出土并收藏的琉璃制品,并分析了日本琉璃艺术与古代东西文化交流以及中国琉璃艺术的关系。
简介:“大士隐于市”,可以这样形容凤山水城门。它声名远扬,却像一位修行高僧,不动声色。我虽为杭州老市民,还时常路过,然而对杭州风山水城门了解甚少。近日突然脑洞大开,进行实地探访,才有所感悟。
简介:一、档案的形成与分类在人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档案和档案工作一直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夏、商时起,我国就有了档案。若以载体质地为标准,分别有甲骨档案、金石档案、竹木档案等类型。《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先秦档案文献汇集,它载录的档案文献种类有典、谟、训、诰、誓、命、征等文种。
简介: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修志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尤其是近20余年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实践活动中,修志者为编修好志书,在志书资料的搜集、整理、鉴别、考证、运用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对方志资料工作进行了一些理论上的研究和探讨,使地方志资料学呈现出明显端倪,并初步形成方志资料学的“胚胎”。但是,从建立新方志学科的又一分支学科——方志资料学的要求而论,还远远不够。
简介:韦驮是印度的战神,传入中国后,和中国韦天将军合二为一,成了为人恭敬的韦驮菩萨。本文通过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馆藏不同造型韦驮像,探究韦驮的来历、韦驮手中金刚宝杵以及韦驮像不同造型的含意。
简介: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是年鉴美学研究的主体。文本美要从年鉴所载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内容美是指年鉴所载内容应是本行政区域年度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形式美主要包括内部结构的篇目、体裁和外部形态的语言、图照、装帧之美。内容与形式互为映衬,是对立之统一,在创造文本美的实践中编者既要着力于内容美,亦应在形式美上下功夫,使之贯通,呈现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
简介:砂拉越地处婆罗洲岛的西北部。砂拉越的南部与西部与印度尼西亚西婆为邻,北部是汶莱苏丹国,东北部是沙巴邦(前名北婆罗洲)。砂拉越原曾是英国殖民地。1963年联合北婆罗洲,新加坡与马来亚联合邦,共组成马来西亚联合邦。砂拉越是马来西亚联合邦最大的一个邦,面积几相等于联合邦的一半,达124,450平方公里,人口却仅有270多万人。华人是砂拉越五大主要族群之一,散居各地;人口约65万,占砂拉越人口的24%。
简介:目前地方志编修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固的体裁。其中“述”为地方志所特有,以叙述与议论为主要表现形式;“记”应属于一种篇目名称,包括大事记、附记、杂记等文章样式,大事记为编年体体裁,附记与杂记应属纪事本末体裁;“志”是由述体、纪事本末体、说明文体、图、表等多种体裁形式完成的;“传”是纪传体史书的正宗体裁。包括人物传及人物简介;图照运用空前广泛,但呈泛滥趋势;表的大量运用有助于文约事丰,但缺乏规范;第二轮修志以来,对“录”体裁的概念认识及运用发生了偏颇。地方志的体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特点。
简介:在老上海形形色色的货币中,有些以钱庄名义发行、面值为“念枚”铜元的兑换券,20世纪初一度在上海市面广泛流通。“念”即“贰拾”的沪语读音,由于未见外地有称“念枚”的铜元票,因此这种“念枚”铜元钱庄票被认为是沪上币钞中的一大特色。
简介:泰山是山东省内重要的旅游胜地,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年来,泰山因其雄伟壮观的自然风貌和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被列为具有自然和文化双重价值的世界遗产。
简介:校勘学是编辑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地方志编纂工作的必经程序及关键环节。地方志校勘除包含了与其他文稿、书刊相同的内容、文字校勘外,还承担着志书体例、篇目、图、照、表的校勘,以及志书资料、史实真伪的鉴别和考据(证)任务,关系着一部志书的优劣成败。鉴此,认真研究方志校勘学是事关强化精品意识、提高志书质量及发展方志事业的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试从校勘学的涵义、地位、作用及方志校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方志校勘学的探究和设想,以期引起方志同仁的关注和重视。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
旧俗、新知与政治:辛壬之际官定历书的改制与编定
新知书店的钱歧烈士——“新升隆轮事件”60周年
怀旧与文学史写作——评董之林新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
博物馆展陈在文化遗产保护新体系中的作用探讨——以“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科技成果展”为例
民国镍币探究
端砚收藏探究对话
邵作舟思想探究
回族习惯法探究
日本琉璃艺术来源探究
凤山水城门探究
档案源流与利用探究
地方志资料学探究
韦驮像不同造型含意探究
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探究
砂拉越客家社团探究
关于地方志体裁的探究
老上海“念枚”铜元票探究
泰山旅游纪念品开发探究
地方志校勘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