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中国新疆与中亚国家在资源、产业结构、市场需求等方面有较强的互补性,具有开展经贸合作的潜力巨大。巴克图口岸位于新疆塔城市郊,该口岸已有100多年的通商历史,曾是中国西部通往中亚及欧洲的交通要道之一。20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商业贸易和人员往来被迫中断。1990年10月20日重新开关,1991年9月起开始临时性过货,1995年7月向第三国开放。巴克图口岸及多个工业区经过近几年的不断努力,形成了以“粮食、蔬菜、畜牧、特色林果”等四大主导产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体系,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新型工业化体系,以绿色农副产品出口为突破口,成为带动塔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龙头。
简介:来到乌鲁木齐市,处处可以见到河南籍人。问路时的指路人,买车票时的售票员,吃饭时的服务员,甚至天池风景区的照相者、卖菜的,吐鲁番葡萄沟的小商贩,也有河南人。这些人在新疆虽然生活了多年,但乡音未改。只要他一张口说话,你就能辨别出是周口的、商丘的,或者是许昌、平顶山的。现在,河南话在新疆已成为最广泛的交际语言,连少数民族同志也会说几句。居住新疆农村的河南人,大多是乡亲相邻。据伊犁地区一位领导同志讲,在伊犁8县1市中,几乎县县都有河南村。1999年7月中旬,我在乌鲁木齐县地窝堡乡就见到了河南人聚居的“河南庄村”。这个村有1万多亩地,880户,2100多口人,方圆25平方公里。河南庄村的村民,大都来自河南西华、扶沟等县。第一代到河南庄村的人,多数都过世了,健在的也都过了古稀之年。71岁的李玉清,是第一代村民,他向我们讲述了当年来新疆的情景。1938年,蒋介石将黄河花园口堤扒开,淹死西华等县老百姓325万人,造成631万余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李玉清那时15岁,随父母、哥嫂和侄儿8口人,逃荒要饭到洛阳。1943年夏天,他们在街上看到登记往新疆移民的,便报了名。去新疆时,他们先坐火车,后坐汽车、马车和步行,整整走了半年,到...
简介:当你舒坦地坐在电视机旁,凝神专注地观看新疆各民族那优美、袅娜的舞姿,聆听那缠绵、明亮的歌声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这些歌舞是什么时候由谁人将它们带进嘉峪关,通过河西走廊,翻越六盘山、迈向800里秦川直至中原大地的呢?1949年冬天,西北5省解放的时候,以杰出诗人柯仲平为首的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就抽调了西北文工团、联政宣传队、西野文工团的部分文艺骨干,组成了边区文协工作队,由西安出发开赴天山南北,向新疆的维、哈等民族学习、介绍他们丰富多彩的民族歌舞艺术,以便全面发展西北文艺,为1950年即将召开的西北文代大会献礼。工作队由西北文工团副团长、著名演员裴然同志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