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正>在山东省的泰沂山区,民间流传着一种颇有意味的年画艺术——竹板画。它是我国艺术百花苑中默默生长着的一株秀丽的芳草,从内容至形式,散发着华夏文化幽幽古朴的芬芳。所谓竹板画,是就其绘画工具而言的,它所使用的画笔一般是用两页竹片夹着一块礼帽毡,然后用丝线或胶布紧紧捆扎在一起,毡片突露的一端切有大小不一的齿牙,带有齿牙毡片的这一端即为笔峰.绘画者常常持有四五只这样大小不一的笔,他们用手捏住竹片,将毡片蘸上墨汁或颜料,即可在纸上写字作画。一般说来,颜料多为一些溶水性较强的“洋红洋绿”之类的染织颜料。纸张除了生宣之外没有其它特殊要求。从设色上看,竹板画有水墨和彩绘两种。水墨的,时用淡墨,时用焦墨,有时一端用淡墨一端用焦墨;彩绘的用色也比较单纯,一般只有红、黄、蓝三原色,笔锋的两端常是蘸上不同的颜色,中间稍隔一定的空隙,除颜色间的自然过渡之外,不再加调其它颜色。
简介:受命西使1932年6月,风尘仆仆的郭泰祺踏上英伦的国土,开始了长达10年的驻英外交生涯。此次出使欧洲,与郭泰祺早年的外交阅历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郭泰祺,字保元,号复初。1888年初出生于湖北省广济(今武穴市)。在本世纪初的留学浪潮中,郭泰祺也是远赴美国的学子之一,他先在马萨诸塞州汉普顿中学和威里斯顿中学渡过了中学阶段,然后到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政治学学位,后来获得奖学金进入该校的研究院学习社会学,最终获得硕士学位。1912年3月,郭泰祺回到国内,当年就加入了国民党,并很快就加入了湖北都督黎元洪的幕府,成为他的一名秘书。1913年郭泰祺跟随黎元洪到北京任职。1916年黎元洪继任总统,郭泰棋担任
简介:卡罗·金兹堡的“微观史”实践含有强烈的史学理论指向。他针对小人物心智的细致考察拓展了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视野,发现小人物也有大智慧。这对精英史观的片面预设形成质疑,但史料匮乏使关于大众意识的历史影响的分析难以进一步深入。金兹堡强调关于小人物的意识研究应深入到文化意义上的个性化阐释,反对只关注意识共性的心态史取径,然而他将个别小人物的心智特性比附为大众群体共有的文化属性的策略有以偏概全之嫌。金兹堡批评计量方法的局限,认为基于口述材料的阐释性叙事在呈现大众文化史方面更为有效。他的论说揭示了叙事在交代细节和还原情境方面的特殊作用,明确了计量和叙事在长、短时段研究中的各自优势。总体看来,金兹堡的论说使一种多元主义的历史认识论变得较之以往更为令人信服,即历史本身是一种多相性且异质性的存在,因而不可能期待凭借单一的视角、模式、方法就彻底地对其进行解读。就此而言,历史学不应再追求自然科学式的自我整合,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合理地利用更多元化的研究模式和解释工具,使不同层面、不同类型的历史事实得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