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旧时农村的户籍管理,实行的是保甲制度。这种制度创建于宋代,直到新中国建立前夕方告终结。一般说来,每个自然村为一甲,若干甲为一保,再往上就是乡公所了。乡设乡长,保设保长,每甲有一个甲长。40年代,也就是我童年、少年时期,我们村最后一任甲长,大名张成善,小名叫翰,人们戏称他“翰林院”。他长我两辈儿,所以呼之为成善爷。他当时50岁上下,瘦骨嶙峋,细高个头儿,长着两条细长的腿,还有一双如猿模样的长臂,大摇大摆地走路。夏天,拖着一双没了后根儿的破旧布鞋,一身裤褂脏兮兮的,老是敞开着襟怀。冬天,深蓝色棉袍胡乱系一下腰带,松松垮垮,坦露着赤红色胸脯,火车头棉帽的两只耳巴一高一低地向上张扬着。他睡觉与一般人不同,从不呼呼深睡,闭眼眯乎一会儿就算睡了,据说夜里也是这样,所以平时总见他白天打盹儿。在众人闲聊场合,他背靠墙根儿或树根儿,席地而坐,右腿翘在左腿上缠绕一圈儿,嘴上叼了烟卷儿,时不时地打盹儿。他有很大的烟瘾,嘴上总是叼着烟卷儿,耳朵上还往往夹有一支。别人抽烟把烟卷儿叼于嘴角,而他却叼在口唇正中,深深地用力抽气,咕噜一下咽进肚里,长长的烟灰也不掸去。有时一边抽烟一边打盹儿,口水将纸烟浸湿半截;有时烟火烧到了嘴唇,睁眼把烟蒂...
简介: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明治维新前后日本社会的动荡和维新以后价值观的变化,有相当数量的中国古书以及汉籍和刻本从古寺、旧家中流散而出,相当一部分通过各种渠道传入中国,如杨守敬从日本带回大量善本旧籍的事例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与此同时,活跃于中日两国之间的书商的商业活动也是汉籍回流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本稿利用前人未曾注意的中日两国文献资料及乐善堂的销售目录,对岸田吟香与他经营的乐善堂在中国的图书出版和贩卖活动加以考察,在分析乐善堂出版销售活动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同时,对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日藏汉籍回流中国现象中商人的作用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