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难舍的南北山情结两宁古城犹如一颗明珠,在南北山对峙和东两川相望的盆地中心,熠熠闪光。这里海拔2200米左右,冬无严寒,最低气温不低于一20℃:夏无酷暑,30℃以上气温不过数日。自两汉时纳入汉朝版图创建两宁亭以来,多民族文化互相融合,共建家园,逐渐形成了颇有特色的丝绸之路的战略重镇。1929年青海建省后。两宁义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简介:青海有广袤的草原,是放牧牛羊的得天独厚的自燃资源,大草原的空气洁净,无污染,牛羊吃着新鲜的水草,气候温热,有利于生长,其肉质鲜嫩不柴,被人们称为最新鲜、最美味的肉类。牛羊肉的吃法多多,但最大气、最讲究的是手抓肉。手抓肉,就是把刚刚宰杀的牛羊肉,切成一块一块的带骨鲜肉,下到锅里煮熟后,捞出来盛在大盘子里,双手抓住肉块,蘸上食盐等作料,啃骨头吃肉,肉味可口,非常好吃,特别是手抓羊肉,更是香气扑鼻,很有名气。
简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到1993年周承恩老师退休,我前后与他共事十多年。周老师退休后,因同住一个大院(中央党校南院),我们还是经常见面、聊天,他还经常要我帮他借一些新出版的书。再后来,因患眼疾,他看书越来越吃力,我给他借书、送书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
简介:瓜州境内汉代古城据现在发现判断数量较多。汉代古城一般来说均为单城,结构简单。多为方形或者近似方形,形制也单调。规模较小的城无瓮城、角墩、马面、养马城;规模较大的城有角墩、瓮城,但无马面,龙尾(马道)也不多见。老师兔古城遗址属于规模较小的汉代古城,位于瓜州县南岔镇七工村西南7公里处,在截山子南麓,东北距瓜州县城33公里,西北至芦草沟出山口15公里,东距锁阳城遗址53公里。
简介:
简介:在云南,有句趣话“爷爷制茶,孙子喝”,说的就是普洱,它算茶界中的特例。眼前,是一杯陈年的普洱茶,茶叶在杯中沉浮、舒展,袅袅的清香,让整个房间多了一些素雅。能泡出这种景致的,自然要存放了五年以上的普洱茶饼才可。只是让我们这一众品茶人没有想到的是,这块古朴的茶饼,却是出自于一个年轻女子之手。
简介:听到陈炳应老师去世的噩耗。我恍惚如痴人一般,很久很久说不出话来。陈老师患病时日已久。电话中他也坦然地告诉了我病情已经恶化。但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我还是因惊惧而恍惚良久。当泪水漫过我的脸颊。老师慈祥、和善的面容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简介:我是1939年上初中时知道苏雪林这个名字的。有一篇课文的作者介绍是苏梅,字雪林,笔名绿漪。
简介:语文就像一座百花园,美不胜收;语文就像一座丰富的宝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事,包罗万象。语文的丰富性、庞杂性决定了语文老师应当成为一名知识丰富、视野开阔、兴趣爱好广泛的'杂家'。这就要求语文老师要多读书,善学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动笔。这样,集腋成裘,积水成河,语文老师才有可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与时俱进,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文化、文学、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成果,语文老师责无旁贷。
简介:我听老师说鲁迅[北京]李振生95岁高龄的高向夫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退休教师。70年前,高先生在北京师大国文系读书期间.曾亲聆过鲁迅先生授课。30年前.我在北京师大中文系就读期间,高先生虽未给我们开过课,但彼此还是认识的。前不久,我回母校访问古籍...
简介:最近读到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静远学长多年前一篇纪念她母亲袁昌英教授的文章,心里感到很压抑,我愿意写下一些往事,纪念袁昌英老师。
简介:2010年7月17日,我在北京回桂林的火车上,手机响了,屏幕显示电话来自赵平家。我按下通话键,像平时一样说了声:“赵老师好!”意外的是电话里传出来一个女声,更意外的是,电话里,赵平老师的女儿告诉我,赵平老师去世了。
简介:夏丐尊对于社会人生的看法,对于立身处世的态度,对于学术思想的理解,对于文学艺术的鉴赏,都是从读书、交朋友、面对现实得来的,换一句话说,都是从自学得来的。他没有创立系统的学说,没有建立伟大的功业,可是,他正直地过了一辈子,识与不识的人一致承认他有独立不倚的人格。
简介:今年4月,我参加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举办的吴组缃先生诞辰百年纪念会,会上发的材料中有《新文学史料》2008年第1期,载《吴组缃日记摘抄》(1942--1946),1942年8月7日记有:访李长之,“相见极欢,谈迩年来经过及心绪思想见解。长之著作甚多”等语。吴组缃、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四位先生在当年被称作“清华四杰”。读到这份材料,我心里又一次涌动起对李长之老师的忆念。
简介:记得抗战时期西北联合大学教授黎锦熙先生曾经说过:修志这种事,小家做不来,大家又不愿意做。无论大家小家,精诚团结,方可成事。从某种意义上看,这种情况至今痕迹犹存。
简介:“风和日丽好春光,布谷布谷声声唱,农夫田内忙插秧,根根秧苗有希望。”这是在幼儿园的第一个春天学会的第一首歌,名叫“插秧歌”。你听不到乐曲,但歌词好美,是吧。
简介:近读刘硕良先生的《纪念与回忆》,序中写到:“发生在昨天前天的历史若不及时收集整理,用不多久,就会灰飞烟灭,又得花大力气去‘考古’。”心中一顿,于是我下决心写这篇回忆文章,以供后人研究秦似参考。秦老师对我的关怀教诲既在叠彩山下,更延续到邕江之滨,直至他辞世。真正是师泽绵长了。
简介:'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叽叽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一首《童年》承载着多少人不舍的童年时光,又勾起了多少人对那份单纯、美好、自由的童心的向往。珍贵的童年终会逝去。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校园里留下美好的记忆,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依然能保留那份单纯快乐的童心呢?教育其实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想让孩子们喜欢上教育,喜欢上学校,首先就要让孩子喜欢上与他们朝夕相
简介:我1942年进西南联大历史系,1946年联大结束离校,距今已近70年。联大以大师众多著称,许多老师不仅学术上成就卓著,人格之高尚尤其令人崇敬。今天回忆起来,仍不禁令人向往之。仅举数例,以寄思考。
手抓羊肉
怀念周承恩老师
老师兔古城遗址
< >诗碑六作手
手作普洱香
回忆廖量之老师
怀念陈炳应老师
纪念苏雪林老师
语文老师当为“杂家”
我听老师说鲁迅
纪念袁昌英老师
惜哉,赵平老师
国文老师夏丐尊
忆李长之老师
集思广益 众手成志
我的老师,我的儿歌
缅怀我的老师秦似
老师,别泯灭您的童心
西南联大几位老师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