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横州海棠桥醉题横州海棠桥,故址在今广西横县郁江边,北宋秦观尝醉卧于此,有词日:“瘴雨过,海棠开,春色又添多少。”今宵醉倒海棠桥,江月邀余把韵敲。吟罢羞杀四学士,东坡起舞献诗袍。扶绥金鸡岩遇雨谁问金鸡在何处?砰然云外一声雷。中流欲觅击楫者,唯有满山鸥鹭飞。
简介:宋湘少负诗才,饱读书史,仰慕前人清德,常以“三德”、“四知”自箴,留下许多自箴诗。至其出守滇南,自勉自励,勤于政事,颇有政声。研读这些自箴诗,可以明白其为官清廉之缘由。
简介:“虎溪三笑”是传统中国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并由此产生了《虎溪三笑图》的题咏。宋人已考证“虎溪三笑”本事为虚构,其源流当是佛门僧众对《高僧传·慧远》的踵事增华,至迟在晚唐五代之际已形成,宋代时广为人知,成为《虎溪三笑图》题咏的发端期,出现了赞颂三教同一、思慕高贤的主题。元代是《虎溪三笑图》题咏的繁盛期,主题呈多样化,其中遗民情怀主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与个人情感。明代《虎溪三笑图》题咏渐呈式微,在佛教衰落、学术风气渐趋谨严的背景下,质疑画题失真的诗作渐多。入清后,题咏诗作主题渐呈单一,但在艺术上仍有独到之处。
简介:<正>《十抄诗》是高丽朝初出现的一部唐人律诗选集,该集共收录了30位诗人的七律300首。《夹注名贤十抄诗》出现的具体时间目前尚不明确,据査屏球先生和日本学者芳村弘道研究,大约出现于1291~1300年,是高丽僧人释子山为《十抄诗》作注基础上形成的本子。现存《夹注名贤十抄诗》的正文及注文虽经匡补,但仍有不少可商之处,笔者今不揣固陋,缀文以就教于方家同好。
简介:钱曾所注《牧斋初学集》有足本、节本之分,节本以朱梅、凌凤翔刻本最为通行,由于此本不能反映钱曾注释的全貌,往往为学者所讥讽。苏州图书馆藏有钱曾《牧斋初学集诗注》钞本一部,仅存十四卷,较朱梅刻本多出注释近三千条,为我们了解钱曾注释全貌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从苏州图书馆所藏残本入手,重点分析了钱曾笺注的成书时间、版本流传以及对牧斋诗歌的价值。
简介:“芮鞫之即”,毛《传》:“芮,水压也。鞫,究也。”郑《笺》:“芮之言内也。水之内日噢,水之外曰鞫。公刘居豳既安,军旅之役止,士卒乃安,亦就涧水之内外而居,修田事也。”孔《疏》:“令此士卒于彼芮鞫之就也。芮,水内也。鞫,水外也。谓止其在官之役,使就水营田也。”
简介:“其军三单”,毛《传》:“三单,相袭也。”郑《笺》:“大国之制三军,以其余卒为羡。今公刘迁于豳,民始从之,丁夫适满三军之数.单者,无羡卒也。”孔《疏》引王肃云:“三单相袭止居,则妇女在内,老弱次之,强壮在外,言自有备也。”
简介:在经历了一个历代相承的累积过程之后,至明末清初,麻溪姚氏已成为桐城一地具有典型意义的家族,呈现出繁荣的文化面貌。麻溪姚氏家族文化的兴盛与家风、家学、教育等内在家族因素密不可分。诗歌作为姚氏最为主要的文化内容之一,在明末清初的龙眠诗苑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与桐城诗歌发展关系密切。姚氏家族文化及其诗学贡献的梳理,对于解读明清家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简介:关于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已有学者撰写长篇专文论述:潘美月《谈宋刻施顾东坡诗注》(《故宫文物月刊))1985年2卷10期)、拓晓堂《翁方纲藏:宋刻本(施顾注东坡先生诗〉》(《嘉德通讯))2004年第4期);另有数篇文章提及:刘尚荣《宋刊〈施顾注苏诗〉考》(《苏轼著作版本论丛》,巴蜀书社,1988年,页87—102)、唱春莲《施顾注苏诗(善本故事)》(《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9月23日第7版)、
简介:《布洛陀经诗》不仅是壮族麽教的一部经典代表,更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经诗中所蕴含的伦理道德既来之于壮族人民的实践又渗透并指导着壮族人民的方方面面,它集中体现在解决以亲情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冤仇上。笔者试图通过对壮族家庭伦理特质和伦理原则的挖掘,突出“家和万事兴”是壮族人民家庭和社会观念中最重要的主题及其现实价值与意义。
简介:布洛陀经诗是壮族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是壮族地域文化发展的产物和表征。在地理—民族—文化—经诗的研究范式中,我们发现,地理基础之上的生活方式、经济关系促进壮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与审美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确定了布洛陀经诗的文献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呈现方式,突显了民族文学对当下文学创作的给养、借鉴意义。
简介:浙江绍兴平水,距绍兴城南15公里,驱车15分钟即可到达。平水镇,从人文地理的眼光来看,有一山一溪一寺一茶闻名于世,1880年,诗人刘大白诞生于此。公元2012年秋,笔者和友人在他平水的故居前流连拍照,用越语与乡人攀谈,有一搭没一搭的,无情节可言,却也有乡音无改鬓毛衰之小感觉。在这个诗意严重稀缺的年代里,那破败的老屋,停滞的光影以及菜地里的几只蝴蝶,都让我觉得时间这杯黄酒,浓得像故乡这两个字,让人想起来都觉得无比的惆怅。
简介:本文以《布水台集》以及佛藏文献考定清初禅门诗界由《新蒲绿》一集而展开的激烈僧诤,诗史互证,剖析清初禅门诗界的复杂性。明清易代之际,禅门并非如一般论着所描述得那样“纯粹”。面对新王朝名位、利禄之诱惑,其间不乏若木陈辈者,尘念未尽,依旧汲汲於功利,甚至厚颜无耻,天良丧尽,在禅门诗界激起尖锐的冲突和严重的分化,此诚时人诗中所谓“更叹空门襄,腥尘也易乾”。
诗四首
论宋湘的自箴诗
《虎溪三笑图》题画诗考论
《夹注名贤十抄诗》语词校释
钱曾《牧斋初学集诗注》再论
《诗·大雅·公刘》篇七考(七)——芮鞫之即
《诗·大雅·公刘》篇七考(六)——其军三单
麻溪姚氏家族文化与明末清初龙眠诗苑
也谈翁方纲与宋椠《施顾注东坡先生诗》
壮族家庭伦理解析——循《布洛陀经诗》思想之流而展开
文化地理学视野中的壮族布洛陀经诗研究
生前死后寂寞名平水灵隐探诗魂:现代诗人刘大白
“细柳新蒲为谁缘”——清初禅门诗界一桩公案的考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