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主要对四卷本《徐氏红雨楼书目》集部的“宋诗”、“元诸家姓氏”、“明初诸家姓氏”、“明集诸家姓氏”、“明诗选姓氏”五部分悬疑内容展开论述,指出这五部分内容并非徐氏藏书目录,而是分别抄自明曹学佺《石仓十二代诗选》中宋、元、明诗选部分所收录的诗人、诗集目录和当时所见的一种或几种明诗选本中的作者(包括作者简介)而编成,并通过与七卷本《徐氏家藏书目》相关部分的对比,说明七卷本当为原本,四卷本多误字,原先当是一个残本,缺失宋、元、明诗文集部分,後人以徐氏部分藏书目加上《石仓宋诗选》《石仓元诗选》《石仓明诗选》中所选诗人名目及他书相关内容拼合而成。
简介:《文献通考·经籍考》的内容层次中,总叙中论述学术文化发展的部分与叙述各部类学术源流的小序构成了一篇学术文化史。总叙中论述历代图书整理的部分与反映历代各类图书聚散的小计构成了一篇图书目录学史。《经籍考》的解题融汇诸家精华且内容丰富,其中仅辨伪一项就可归纳为20种方法,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经籍考》著录书目共3938条,考虑到数书一录和一书重见的情况,可知共收录约4200余种书籍。统计书目在各部类的分布可知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集部、子部、史部、经部。经部以易类、春秋类、小学类为最多,史部以传记类、地理类为最多,子部以小说家类、医家类、儒家类为最多,集部以别集类、诗集类为最多,反映了宋代各部类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
简介:夏鼐《〈敦煌石室画像题识〉后记》一文原载《文物周刊》第93期,《夏鼐文集》未收,学界基本上未曾给予关注。《夏鼐日记》中记载了该文的撰写缘起及发表始末。整体而言,夏鼐对史岩《敦煌石室画像题识》一书评价不是很高,但对向达抄录的题识评价甚高。该文采用“互证”的研究方法,对《敦煌石室画像题识》进行补正,力求得出客观、正确、全面的结论,反映了夏鼐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该文为相关研究提拱了一些有价值的史料,如敦煌洞窟编号等重要问题,夏鼐文中提出的观点即使在今天看来仍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该文的主要材料是抗日战争期间夏鼐在敦煌考察、发掘所得,反映了他不怕困难、忠于学术的精神,亦反映了他与向达、劳斡交谊的点滴。作为一位著名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新中国考古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夏鼐对敦煌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简介: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在中心性模型和结构洞模型基础上,对河南省9个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发现,首先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节点间共有44对旅游流联系,每个重点旅游城市平均与其他4.89个旅游城市间存在着旅游流的集聚和扩散联系,同时在旅游网络中承担8.25次中介者的角色;其次,郑州处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网络的核心地位,洛阳位居次核心,其余重点城市地位较低,处于入境旅游网络结构的边缘;最后,河南省重点旅游城市入境旅游的整体网络密度较高,但明显存在着不均衡性,不同城市之间差异较大。
简介:詹天佑是我国近代西学东渐历史时期引进西学、振兴中华的杰出工学家。他于1872年被清政府选派赴美留学,188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铁路工程专业。毕业回国后,在备受清政府种种冷遇和困难面前,詹天佑知难而进,于1881至1888年先在福州船政后学堂学习轮船驾驶、后在该校任教;随后调往广东博学馆、广东水陆师学堂教书并测绘广东沿海海图和修建炮台,参与海军建设。在这学非所用的7年时间里,詹天佑受到的教育和磨练对他一生有着重大影响,为他日后对中华民族做出重要贡献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