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日晷,这一古老的天文计时器,在钟表未问世之前,人们常依其日影在晷面位置的变化来掌握时间。据史料记载,我国日晷多为固定的赤道式日晷,因而,在漫长的人类计时历史长河中,赤道式日晷作为我国传统日晷而独放光彩。星移斗转,明未清初,外国耶稣会以输入科学技术为法宝,终於搭起了在中国顺利传教的天梯,朝廷内才有了来自欧洲的一些天文仪器。新法地平式日晷便是其中的一件。此仪器为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所制。於清初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初九日,随同其它几件贡品献给清帝。地平式日晷,被巧妙地设计成小方桌式,晷面(即桌面部分)为银镀金,桌架、桌腿及托泥部分均为红木。长
简介:如何分古建筑的大式和小式,是认识、理解古建筑的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多数人常以有无门拱作为划分古建筑大小式的标准即将有门拱的建筑定为大式,无门拱的定为小式。这种说法有其合理之处,但深究起来卻未必盡然。因为有门拱的确是大式,但无门拱的不一定都是小式,其中亦有大式。在这方面,王璞子先生在《清工部<工程法>注泽補图》一书中已有明确论述,使这方面的同题有所澄清。《工程做法》,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由工部刊行,《清会典》著録列入史部政书颓,营造业稱之为‘工部律’,是当时建筑设计施工和工料经费核销的文书依据。以此准备區分古建筑的大小式,应该说有充分的科学依据。王璞子先生又结合实例将大式与小式的主要區别归纳为以下数点:
简介:<正>我国古代建筑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不断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传统风格,成为世界建筑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明清时期的建筑,在唐、宋、元时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形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北京、承德等地的古代建筑,严格按照清廷颁布的《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的技术规定进行营建,习惯称为“官式建筑”。但由于地区和民族的不同,各地的建筑有相当大的差别。笔者调查了河南各地近三百座明清时期的木构建筑,发现这些建筑的地方特色尤为突出。其建筑手法和结构特征,与官式建筑差别很
简介:199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建立50周年大庆,国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了新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成就及民族团结的雄风。提起阅兵式,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是1965年应征到北京军区炮兵部队服役,驻防在北京市平谷县峪口镇。有幸两次(1967年和1968年)参加了国庆阅兵式。第一次我们部队于8月初进驻北京天坛公园,进行封闭式训练。整个阅兵式大约有36个方队,有国旗方队,海、陆、空三军方队,还有工人、农民、学生、文艺方队等。我们扮演的是民兵方队,头扎白毛巾,上着白衬衫,下穿蓝裤子,腰缠子弹袋,背水壶、挂包,肩扛半自动步枪,练的是起步、正步、立整稍息,向左刺、向右刺、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