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青铜器腐蚀特征与土壤腐蚀性的关系铁付德出土文物至少经历了土壤和大气两种以上的环境。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都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无论其流传经过怎样,始终与腐蚀环境相接触,只是这种腐蚀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腐蚀是一种物质由于与环境作用而引起...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出土青铜器 腐蚀特征 出土的青铜器 腐蚀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近年来,我国考古事业不断进步,出土了大量青铜文物,研究青铜文物腐蚀与保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青铜器腐蚀的机理。在探讨除锈法、清洗法等保护青铜文物具体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实践经验,提出了个人对此的几点思考与建议,阐述了个人看法。希望本文的研究,对青铜文物的保护工作能够起到借鉴作用。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 策略
  • 简介:1948年下半年,南京电信局发生一起“贻误戎机”、“泄漏军情”事件。当时,我是南京电信局话务科长,又是“总统府”军务局上校电话监察官,是这一事件的亲历者,现特作如下追记。军话中断,前后方联络受阻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推进,国民党军队节节失利,整旅整师地被歼或起义,到1948年7、8月间,历来靠长途电话发号施令的国民党中央指挥中枢发现与前线联系的长途电话经常处

  • 标签: 南京 解放战争 国民党军队 电信局 长途电话 监察官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发现与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因为青铜器对于我们进行考古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青铜文物有许多都已经被腐蚀了,这严重影响了文物的价值。其中青铜病是青铜文物腐蚀的主要原因,如何去除青铜病、有效地保护文物,这就需要我们采取一定的措施,本文将为我们详细解读青铜文物的腐蚀与保护措施。

  • 标签: 青铜文物 腐蚀 保护措施
  • 简介:铁,作为一种生活中常见的元素被我们熟知,而且由于铁的化学性质相对于金、银、铜等金属更为活泼,化学稳定性差,因而更容易腐蚀生锈。古代铁制品是铁元素和碳元素形成的混合物或化合物,极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以及细菌腐蚀。如不及时地采取科学、有效的保护处理,铁质文物将会面临进一步的腐蚀,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铁质文物会逐层脱落,直至锈蚀殆尽。本文就铁器文物腐蚀与保护的研究现状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铁质文物 防腐蚀材料 缓蚀剂 封护剂
  • 简介:采用现代分析仪器及实验方法,对青铜器腐蚀过程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1)青铜器腐蚀产物所含元素与腐蚀环境——土壤和大气内微物质组分具有对应关系,这说明青铜器腐蚀与外界腐蚀环境存在物质交换。(2)有害粉状锈具有物理吸附与扩散性能,因而具有物理活性,腐蚀反应是通过锈层的空穴和缺陷,借助于腐蚀产物的物理活性而进行交换的。(3)有害氯元素在腐蚀产物内层有较高分布,在与最内层锈相邻之基体金属一定深度内,存在纵横交错的腐蚀沟槽,在这些沟槽内氯元素有较高分布。这揭示了对青铜器有害的C1离子难以彻底脱除的原因。进而提示对腐蚀青铜器的保护应从控制腐蚀环境入手。

  • 标签: 青铜器 腐蚀产物 腐蚀过程 腐蚀环境
  • 简介:<正>青铜器为什么生了很多锈?为什么有的青铜器光滑无锈;有的青铜器却锈成了一堆,看不出器形?为什么青铜器表皮具有不同颜色的“地子”?铜器的锈又有不同的形状?为什么有的铜器非常坚固;有的铜器却又腐朽不堪,一碰就坏?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用“青铜器的腐蚀”来解释和回答。因此,青铜器腐蚀对文物、考古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应该认识、应该了解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博物馆收藏品中,对青铜器保管、保养、修复、复制等技术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更应该了解它,认识它,并进而掌握它。这里,我仅将个人多年从事青铜器修复工作的一点经验、体会介绍出来,作为工作中的参考。

  • 标签: 晶间腐蚀 古代青铜器 腐蚀膜 抗腐蚀性 含锡量 腐蚀类型
  • 简介:对出自西澳大利亚海域沉船上的有色金属文物腐蚀产物的研究,为进一步保护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这些文物包含了铜、黄铜、青铜、银、铅和锡基合金。对有氧无氧环境条件下这些金属腐蚀产物的性质分析,可帮助保护者选定最佳的保护处理方法。源于次要合金成分腐蚀产物的存在,对母体金属的腐蚀行为也给出了有益的提示。

  • 标签: 腐蚀产物 金属文物 锡基合金 西澳大利亚 沉船 碱式氯化物
  • 简介: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 标签: 郑韩故城 铁质文物 锈蚀产物分析
  • 简介:<正>出土的古代青铜器,其埋藏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出土时有的虽保持了器物的外形,但挪动时可能裂开;更为严重的,还可能已经没有铜胎,仅剩下腐蚀后生成的氧化钢锈块或粉末。还有一些器物虽然有一定厚度的金属没被腐蚀,暂时保持其器物的原状,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仍会继续腐蚀。总之,被腐蚀的青铜器,出土后必须进行保养、加固、修复,对此我们在修复工作中,进行了一些探

  • 标签: 古代青铜器 腐蚀 加固 文物 修复前 铜块
  • 简介:为了探讨铜盐等腐蚀产物对青铜器腐蚀的影响,采用腐蚀膏试验和微电极测试腐蚀电流的方法研究了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碱式碳酸铜等对青铜试片和铜电极腐蚀的影响,得出氯化亚铜是加速青铜器腐蚀的最有害物质的结论。红外光谱分析表明,以苯骈三氮唑为主钝化剂的高效防护剂同时改变了氯化亚铜的结构,起到了有效抑制青铜器腐蚀的作用。应用电位活化理论阐述了青铜器粉状锈小孔腐蚀的电化学行为,提出了氯化亚铜加速青铜器腐蚀的多孔氧电极催化模型。

  • 标签: 青铜器 多孔氧电极 腐蚀与防护 机理
  • 简介:室内污染物对于文物的损害通常进程缓慢,但其累积效应相当可观。空气腐蚀性的信息对于文物有效防腐蚀保护至关重要,需要一个能快速反馈空气质量的实时监控方案。为此,利用电阻法开发了一个可连续监测空气中金属腐蚀率的探头,其原理是被测材料的电阻会随着由腐蚀引起的有效横截面的减少而增加。

  • 标签: 实时监测 金属腐蚀 防腐蚀 电阻 传感器 大气
  • 简介:“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项目办公室在南京博物院组织召开项目中期总结汇报会议。该项目是国家文物局于2002年向财政部报批的政府预算的国情调查咨询项目,去年3月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承担。按照国家文物局审批的实施方案,该项目从去年8月在全国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普查和重点调查表格及其指标项的设计、网上填报、统计、分析数据软件的组织开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科技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项目技术支撑单位工作任务的确定、项目培训、重点调查专用小型设备工具包的设计等7项工作内容。

  • 标签: 全国馆藏文物 腐蚀损失 调查项目 项目培训 藏品整理
  • 简介:本研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与生物培养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南京明城墙表面的微生物种群。本研究发现地衣、大型真菌、丝状真菌、蓝细菌、绿藻和硅藻在城墙上大量存在。此外,在无地衣及藓类覆盖的城砖上,核心自养生物以石生硅藻(AchnantheslauenburgianaHustedt)和北方羽纹藻(PinnulariaborealisEhrenberg)为主,并伴生丝状真菌。对城砖生物风化实验结果表明,藻类对城砖具有一定的侵蚀作用(53.65mg/m2·yr)。本研究的结果补充了明城墙微生物种群,及硅藻在陆生环境下风化硅酸岩矿物研究上的空缺,并为明城墙对藻类微生物腐蚀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明城墙保护 明城墙微生物 藻类腐蚀硅酸岩机理
  • 简介:为评价青铜文物缓蚀剂效率及封护剂抗腐蚀能力进行了两项电化学实验。一是利用直流腐蚀的极化电阻法对缓蚀效率评价,二是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法对涂层的抗腐蚀效率评价。实验表明,复合缓蚀剂的缓蚀效率优于单一缓蚀剂如AMT、BTA,在模拟中性土壤介质的水溶液中各自缓蚀效率分别为88.7%、94.6%,两者组成复合缓蚀剂后其缓蚀效率高达98.8%,这是发挥其缓蚀剂各组分的协同效应的结果。应用恒电位交流阻抗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附着有封护层时复杂的腐蚀过程。结果表明,石蜡涂层样品的Nyquist谱图出现扩散过程引起的阻抗特征;聚乙烯醇缩丁醛涂层、ParaloidB72涂层、空白样(缓蚀层BTA)三种样品Nyquist谱图均是由于涂层微孔引起的阻抗特征,在同一浓度下其抗腐蚀性能排序呈依次递减趋势。

  • 标签: 电化学方法 直流腐蚀 Tafel曲线 交流阻抗
  • 简介:采用光度法和亚硫酸氢钢静态分解法研究了不同相对湿度0.1%SO2存在条件下,仿古铜-锡-铝合金的腐蚀情况。在无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青铜腐蚀的第一和第二临界相对湿度值分别为50%和65%左右;在有可溶性氯离子存在下,其两个临界相对湿度值均有所降低。从而给出了青铜保存的最佳湿度范围。

  • 标签: 青铜器 SO2 相对湿度 腐蚀
  • 简介:为探讨部分陈列银币、铜币腐蚀产物及其成因,采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SEM-EDS)、X射线荧光(XRF)、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对中国钱币博物馆部分遭受腐蚀的展陈钱币的腐蚀产物进行了分析,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对展陈材料进行了分析,最后对硫的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银币和铜币的腐蚀产物均含有硫化物,银币(银铤)的腐蚀产物为硫化银,铜币的腐蚀产物中主要为铜的硫化物,此外还含有铜的氧化物。经分析,展柜中的黏合剂氯丁胶在光照和较高温湿度条件下能分解并释放出硫化氢气体,因而初步判断银币或铜币的腐蚀产物是由于展柜内材料产生的硫化氢与银币或铜币反应生成。

  • 标签: 腐蚀 铜的硫化物 硫化银
  • 简介:利用体式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能谱对17面浙江安吉上马山及山东临淄汉代铜镜进行取样观察、检测,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上马山铜镜表面保存状况较好,类似黑漆古,内部为α相优先腐蚀,临淄铜镜表面腐蚀严重,为Cu2O与二价铜的碱式矿化物沉积,内部主要为δ相优先腐蚀。利用Pourbaix图可以对两类腐蚀现象所处环境进行讨论,结果表明高锡铜镜基体在不同环境中存在α相或δ相优先腐蚀的现象,并与基体外部不同锈蚀相对应。此结果对研究不同环境中高锡青铜基体的微观及宏观腐蚀情况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铜镜 腐蚀 Α相 Δ相
  • 简介:评估室内金属文物腐蚀情况的方法有金属挂片法、电量缩减法、石英晶体微天平法(QCM)、光学法、电阻测量法(ER)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其中电阻测量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测量;可以进行实时测量;电阻的变化与由于金属腐蚀产生的重量变化直接相关,不受其它因素干扰。

  • 标签: 博物馆环境 金属腐蚀 测量法 电阻 银器 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