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为了研究群结构时空网络中的同步现象,运用线性稳定性分析方法和强耦合极限近似,得到时空网络中群同步的本征值关系、拓扑条件及比值条件,给出了判断时空网络是否能发生群同步的判据,并在具体的一般网络中得到验证。发现了小集团结构的重要性,它们可以决定如何在各个群之间加入连接才能达到群同步以及达到群同步的最好的连接方式。通过观察其中最大的小集团,可以判断群同步发生的临界耦合强度。给出了同步相图,整个时空网络存在5个状态:完全不同步状态(US)、群同步状态(GrS)、群内同步状态(IS)、完全同步状态(CS)和过渡状态。当把两个群构成的网络扩展到多个群,扩展到整个二维时空,可以看到不同的斑图转换,得到网络从完全不同步到完全同步的多种路径。
简介:摘要本文利用阿拉尔市气象局提供的1981~2016年逐月沙尘天气(沙尘暴、扬沙、浮尘)资料,对阿拉尔垦区近36a沙尘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拉尔垦区沙尘天气日数近36a呈现波动减少变化趋势;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出现日数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651d/10a、-5.136d/10a、-3.109d/10a,减少趋势最为明显的为扬沙;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和5月,这两个月份沙尘暴日数分别为72d、76d,扬沙日数分别为104d、109d,浮尘日数分别为245d、214d。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夏季次之,秋季比冬季要多。沙尘暴天气春季出现频率高达64.4%;春季沙尘天气频繁的主要原因春季天气变暖,气温回升,干旱少雨,风力强劲,多风,土质疏松,再加上人为破坏植被严重,导致沙尘暴、扬沙、浮尘天气多发。
简介:摘要本文选取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提供的1981-2010年沙尘天气资料,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锡林浩特地区近三十年沙尘天气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三十年来锡林浩特地区一共发生沙尘暴为59次,平均每年发生2次;沙尘暴以及扬沙天气整体变化趋势几乎一致,都是从1990年之后呈降低变化趋势,自1999年至21世纪以来,沙尘天气历经了一个显著的高发期,同时存在2个峰值,分别发生于2002年以及2006年。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的月份为4月份,达到顶峰,出现沙尘暴日数与扬沙日数分别是20d与106d,3月份次之,沙尘暴日数和扬沙日数分别为15d和48d。从沙尘天气季节分布来看,春季沙尘天气发生最为频繁,占全年的69.5%,锡林浩特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最为集中的时间段为11时至21时,出现频率占70.4%;沙尘天气从中午开始不断增强,最强时为傍晚,夜晚到凌晨沙尘天气不断减弱。
简介:傅兰雅的《译书事略》立足于动态语言观与可译性的辩证关系,详述了江南制造总局的译书之法,厘定了科技术语的翻译原则,是晚清科技翻译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徐光启译《几何原本》早于傅氏撰写《译书事略》近280年,但是徐氏对“平面图形”相关概念的处理以及对中国传统数学词汇的扬弃与傅氏对科技术语翻译的要求却是高度一致,是对傅氏翻译思想的跨时空注脚。翻译主体自身条件的差异和时代背景的不同又使得两人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稍有偏侧,若将徐、傅二人置于对方之境遇,恐怕前者亦会对我国的科技翻译实践进行理论总结,后者亦会对《几何原本》中的数学术语采取同样的处理方式,可谓两者易时易地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