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采用化学氧化-混凝沉淀法对油田作业废液进行处理,筛选出最佳的混凝条件及氧化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与产出水混合处理后可使原水的悬浮物从500~1000mg/L降至<3mg/L、总铁<0.5mg/L.处理后的污水由处理前的黑浆状变为清澈透明,淡黄色,基本达到了注水水质标准.该方法具有投资小、净化效果好、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操作方便、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
简介:二十世纪后期,灾害抗逆力在社会科学和公共政策领域引起重视。本文通过对灾害抗逆力研究的系统梳理,初步厘清了灾害抗逆力的定义、维度和测量。笔者认为,抗逆力概念的界定具有张力和多维性。从内在构成看,抗逆力可以包括鲁棒性、冗余性、丰富性、快速性四个维度。从作用领域看,抗逆力可以有技术、组织、经济、社会四个维度。灾害抗逆力的测量可以有结构和过程两种方式,其中结构侧重于结构测量的方式,包括系统的多样化、结构的去中心化、组织的网格化,社会资本是抗逆力的结构要素,侧重于过程测量的方式,包括减少产出压力、集体决策或分散决策以及临机决策。综合来看,灾害抗逆力的研究在概念上仍然比较模糊,测量方法和实证研究都有待发展,这是未来抗逆力研究需要克服的难题。
简介:用石墨化学纯化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水,以直接中和法制备不同pH值的聚硅酸多核复合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在50℃下,对制备的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得到固体产品后进行结构表征。Fr—IR结果表明,适宜pH值下有Si-O-Al和Si-O一Fe生成;XRD图谱也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含有新的化学物质而非原材料的简单混合。不同pH值混凝剂的微观结构稍有不同。混凝试验表明,混凝效果与混凝剂微观结构有关,适宜pH值(2.77、3.60)的复合混凝剂可以得到好于常规硫酸铝的混凝效果。在最优剂量下,PAFSS(多核复合混凝剂主要成分为Si、Al、Fe及SO4^2-,pH=3.60)对垃圾渗滤液中COD和重金属Cr的去除率分别达55%和97%;pH值太高时(3.98),混凝剂不稳定,混凝效果变差。研究表明,多核复合混凝剂中所含的少量具有混凝作用的Mg2+、Ti4+、Zn2+等对混凝效果具有协同作用。
简介:采用混凝-Fentofl氧化法对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进行了深度处理,确定了最佳的试验条件。结果表明,混凝剂聚合硫酸铁(PFS)的最佳投加量为20ml/L。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确定了Fenton反应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值为3,H2O2加入量为3.0mL/L,FeSO4·7H2O加入量为3.5g/L,反应时间为120min。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滤液经混凝-Fenton氧化法深度处理后,CODCr由处理前的560mg/L降至处理后的93mg/L,去除率达83.4%,出水水质达到新修订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排放标准。
简介: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酸铝和铅的复合污染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不同酸和铅处理对大豆种子萌发和长势产生明显影响;酸铝和铅均使大豆须根减少,须根变得粗而短,颜色变深.酸铝与铅对大豆幼苗生长的影响具有复杂交互作用,交互作用在不同的水平组合及不同植物器官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影响株高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酸〉铅〉酸×铅,影响根长因素的主次顺序为:酸〉铅一酸×铅.随着酸化程度的提高,交换性铝的含量显著提高,吸附态羟基铝整体呈下降趋势.当酸化程度相同时,交换态铝随外源铅的增多而减小,吸附态羟基铝呈上升之势.外源铅进入土壤后,主要以活性较高的水溶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Fe—Mn氧化物结合态存在.酸铝和铅的交互作用可能与铅的加入影响土壤铝的形态有关.图8,表3,参15.
简介:以石家庄某制药企业生产的7-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粉体为研究对象,利用20L球型爆炸系统研究氮气抑制粉尘爆炸的规律。通过设计的混气系统向爆炸容器内充入氮气以降低容器内的氧气体积分数,创造不同氮气体积分数环境来进行一系列粉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在化学点火能量为10kJ、7-ACA粉尘质量浓度为775g/m3时,爆炸压力达到最大值。在该粉尘质量浓度条件下,随氮气充入量增加,其最大爆炸压力逐渐降低;当氧气体积分数达10.93%时,测试系统显示7-ACA粉尘不发生爆炸;继续充入氮气,也没有发生爆炸现象,表明抑爆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