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以盆底恢复效果为评价指标,探讨盆底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临床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确诊为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120例患者,采取Kegel盆底康复锻炼法、膈肌锻炼法、阴道哑铃或锤体训练、电子生物反馈疗法、电刺激疗法等措施对产后伴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的女性进行综合治疗及个性化治疗,通过测定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及问卷调查等,评价临床干预效果。结果治疗6个月后进行随访,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性生活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比较尿失禁、阴道壁膨出等,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盆底康复综合治疗技术能有效改善和修复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提高产后妇女盆底肌肌力,是一项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干预措施,配合个体化治疗方案能达到更好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宫切除术后患者盆底功能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行全宫切除术后患者100例,两组年龄及孕产次无差异性,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为没有接受盆底康复系统治疗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手术前按医嘱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及接受专科护理人员盆底康复锻炼方法的指导,手术后3天按要求做凯格keg尔运动,出院前一天由专科护士再次评估患者盆底肌锻炼方法的掌握情况及进一步指导在家坚持盆底功能的康复锻炼,嘱咐三个月后回院由专科医生采用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半年后由专科医生应用阴道指诊法进行盆底肌张力检查,并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半年后进行盆底PC肌张力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发生盆底障碍性疾病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全宫切除后患者施行盆底功能康复治疗能有效预防及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提高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阴分娩产妇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对改善女性盆底肌群功能缺陷的提供可靠治疗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共100例经阴道分娩的初产妇,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遵循自愿原则,于产后红色恶露清除,会阴切口已拆线且不感疼痛即可以进行训练,对照组按传统方法,42天后才开始训练,100名产妇训练3个月后均作盆底肌功能测试。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盆底肌肌力明显增高,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尿失禁阳性率均低于训练前(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经阴分娩产妇早期盆底肌训练的康复效果优于传统方法训练,有效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等优异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损伤及盆底肌力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7月在晋城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143例,其中阴道分娩87例(阴道分娩组),剖宫产56例(剖宫产组),产后6-8周盆底肌力检查后,进行盆底肌力训练12周,再次盆底肌力检查,观察分娩方式与盆底功能损伤及训练疗效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盆底肌肉肌力,肌电位均明显上升,疲劳度趋于正常。阴道分娩组盆底肌力训练疗效优于剖宫产组。结论虽然阴道分娩及剖宫产对盆底功能均有近期损伤,但在产后进行盆底肌力训练后测盆底肌力及肌电位显示,阴道分娩较剖宫产恢复更快,疗效更显著。
简介:张力性尿失禁是指腹压的突然增加导致尿液不自主流出,不是由逼尿肌收缩压或膀胱壁对尿液的张力压引起的.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腹压增加下不自主溢尿是最典型症状,而尿急、尿频、急迫尿失禁和排尿后膀胱区胀满亦是常见的症状.80%张力性尿失禁患者伴有膀胱膨出.我国2006年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张力性尿失禁在成年女性发生率18.9%[1].张力性尿失禁给中年女性带来的生理和心理负担是巨大的.通过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对张力性尿失禁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避免了手术治疗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肉训练对子宫脱垂悬吊术后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悬吊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96和对照组90例,实验组术后一天采取系统盆底肌肉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干预,不参与功能训练。观察盆底的综合肌力、总排尿量(TV)、总排尿次数(TOV)、和总漏尿次数(LT)。结果实验组盆底肌力基本恢复正常(肌力IV级)及完全恢复正常(肌力V级),恢复率87.5%,与治疗前比较,P<0.01;疗效显著增强。不同干预方法对膀胱功能改善的比较,手动组患者总排尿次数(TOV)和总漏尿次数(LT)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疗效显著增强。结论子宫脱垂盆腔悬吊患者术后及时进行系统盆底肌肉训练,采取不同干预方法,有助于恢复悬吊术后患者盆底的综合肌力,降低总排尿次数(TOV)、和总漏尿次数(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