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50例后半规管BPPV患者采用Epley手法复位,进行疗效分析,讨论影响因素,从而为后半规管BPPV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9月~2011年5月在在我科就诊的后半规管BPPV患者50例,进行Epley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愈有效率在治疗后近、远期疗效分别为94%和96%,手法复位治愈有效率高。所有病例随访3~12个月,均无复发,治疗后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尽管BPPV有自愈的可能,但手法复位的简单有效,不需要任何仪器,安全性好,可以明显缩短病程,目前为BPPV的主要治疗方法。

  • 标签: 后半规管 BPPV Epley复位法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观察中医辨证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效果。方法 : 选取 2018 年 10月到 2019 年 12月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半身不遂患者 86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 43例,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施治,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结果 : 观察组总有效率 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 62.79%,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治疗后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 对中风后遗症患者中医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 标签: [ ]中风后遗症 中医辨证 治疗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又称耳石症,是引起眩晕的最常见的内耳疾病,在耳性眩晕中发病率排在首位。BPPV的临床特点是头部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所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在所有BPPV病例中,后半规管耳石症的发病率最高,并且采用手法复位疗效最好。现将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耳鼻喉科门诊收治的后半规管耳石症患者实施Epley手法复位治疗的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 标签: 半规管耳石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眩晕(BPPV)的特点及及诊治方法。方法分析41例头晕患者的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Dix-Hallpike诱发试验及仰卧侧头位试验确诊为后半规管BPPV,并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后半规管BPPV中老年好发,Epley手法复位效果明显。结论详细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头变位性眼震试验能够确诊后半规管BPPV,Epley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安全有效。

  • 标签: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Epley手法复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风疼痛汤治疗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80例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卡马西平以及中风疼痛汤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效果分析,实践可知,乙组的总有效率90%,甲组的总有效率70%,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对比,实践可知,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结论对中风后半身疼痛患者采用中风疼痛汤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疼痛汤 中风 半身疼痛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双侧大脑半球的网络通过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进行协调整合。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会发生广泛的改变。这些改变与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缺损及其随后的恢复密切相关。评估半球间结构和功能连接的改变可能有助于监测神经功能的恢复,同时调节半球间功能连接以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新兴康复方法。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分别是目前评估结构与功能连接常用的方法。本综述简要介绍了每种方法的使用背景,并回顾了目前使用DTI和rs-fMRI评估脑卒中后半球间结构及功能连接改变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卒中 结构连接 功能连接 扩散张量成像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比两种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我院2016年 3月至 2018年 1月间接受的 62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BPPV)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31例,观察组 Epley手法复位治疗,对照组组采用 Semont翻滚手法复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复发次数。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复发率及复发次数≥ 3次者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Epley法 Semont法 复位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法,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社区 100例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患者进行研究,分两组,各 50例,常规组和研究组分别采用康复训练和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法,观察两组各项指标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和常规组总有效率为 78.0%、 56.0%,研究组 FIM 和 FMA量表评分优于常规组,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半身不遂患者采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法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半身不遂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BPPV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组)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分别进行治疗,采用痊愈、改善、无效的标准定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于第4、7、10天时有效率为95.35%、100%、100%(痊愈率为100%),而对照组同期为81.82%、88.64%、93.18%,14天时为93.18%。结论应用Epley法联合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有效率明显提高,疗效优于单纯应用药物治疗后半规管BPPV。

  • 标签: 体位性眩晕 半规管 Epley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12月间176例明确诊断为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管结石症患者采用Epley法复位治疗,嵴帽结石症患者采用Semont法复位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76例患者经1次治疗后痊愈134例,有效26例,无效16例,2次治疗后痊愈149例,有效18例,无效9例,经过3次后痊愈161例,有效11例,无效4例。结论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疗效明显,安全简单,是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首选治疗方式。

  • 标签: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后半规管 手法复位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中选取 90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三组, A组患者接受单纯手法复位治疗, B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 C组患者给予单纯改善前庭药物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 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概率相比较于 A组与 C组均明显较高, P<0.05;B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较 A组与 C组低, P<0.05。 结论:手法复位联合改善前庭药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且可缩短病程。    【关键词】后半规管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临床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objects of observation.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pla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group A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manual reduction, group B was treated with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modified vestibular medicine, and group C was treated with simple improved vestibular medicin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recurrence of the three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total clinical effective probability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group B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group A and group C, P < 0.05. Conclusion: manual reduction combined with improvement of vestibular drug treatment can obtain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and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ease.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pley复位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osteriorcanalbenignparoxysmanpositionalvertigo,PC-BPPV)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6月-2011年6月就诊的80例患者,采用Epley后半规管复位法治疗。结果80例患者痊愈7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5%。结论Epley复位法对于PC-BPPV是一种简单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可以作为该病治疗的首选疗法。

  • 标签: 手法复位 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产后半年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法对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产科产妇100例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5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50例产妇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同时联合延续性护理。对两组产妇产后半年内不同时间段母乳喂养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妇在产后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时的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妇出院后实行延续性护理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提升产妇的母乳喂养率,使其意识到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值得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纯母乳喂养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诊断、治疗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PC-BPPV患者的资料,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点进行确诊为PC-BPPV,并采用相应的耳石复位技术治疗,对行Epley手法治疗1次无效者间隔7d重复治疗,重复3次无效者采用Semont;完成治疗后随访观察总有效率。结果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有效率提高。结论结合病史,根据变位试验诱发的眼震特征对PC-BPPV患者进行诊断并采用相应2种手法复位相结合的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能有效缩短病程,减轻患者痛苦,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眩晕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