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运用体质平调散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东直门医院体质医学门诊的641例高脂血症患者,据胎孕期运气禀赋予以相应体质平调散加减方治疗,治疗期间需忌口且停用西医降脂药,服药3个月后综合血脂、体质等变化评价疗效;服药3个月后血脂正常者,再依据患者意愿分别观察继续服药与停药3、6、12个月末高脂血症复发率。结果641例患者中,严格忌口者379例,其中临床治愈(血脂恢复正常且体质、合并症的异常得到纠正)300例(79.2%),总有效375例(99.0%);未严格忌口或未忌口者262例,其中临床治愈143例(54.6%),总有效240例(91.6%)。观察继续服药或停药3、6、12个月血脂恢复正常者中高脂血症复发率,继服药且忌口患者84例中复发率分别为2.4%、4.8%、6.0%,继服药未忌口患者31例中复发率分别为6.5%、16.1%、29.0%;停药且忌口患者121例中复发率分别为4.1%、48.8%、76.9%,停药未忌口患者89例中复发率分别为37.1%、70.8%、89.9%。全部复发患者重新服原中药1个月内血脂均能降至正常。结论运用体质平调散针对胎孕期运气禀赋之偏颇以调整体质治疗高脂血症疗效明显、持久,且忌口患者疗效优于未忌口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动脉化再植改良血管吻合技术对降低血运、恢复延迟现象的发生率和缩短血运恢复时间的效果。方法改良组为2017年10月-2018年3月10例14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远端的2条静脉中直径较粗的1条吻合;对照组为2016年12月-2017年9月20例21指,静脉动脉化的方式为近端动脉与断指远端直径较细的静脉吻合。计算2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和血运恢复时间,并作t检验和Mann-Whitney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改良组和对照组的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分别为35.7%和71.4%,血运恢复时间为(23.8±21.1)min和(58.5±34.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手术可降低静脉动脉化再植血运恢复延迟现象发生率,缩短血运恢复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脾失健运型小儿厌食实施小儿 推拿联合中医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所研究的对象为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间收治的脾失健运型的 厌食患儿,共计 60例。此次研究将这 60例患儿随机平分成两组,其中一组为参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与护理,另一组为研究组,给予小儿 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分析这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从干预前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上比,统计学结果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干预后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上比,统计学结果显示( p<0.05),差异显著;从临床总有效率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 推拿联合中医护理在脾失健运型厌食患儿中实施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五运六气升降针法与常规针法治疗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椎动脉型)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5月及10-11月纳入的30例痰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升降针法组与常规疗法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升降针法组总有效率93.3%,高出对照组的73.3%,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19年为己亥年,是土运不足之年,依五运六气升降针法操作对痰湿阻络型颈椎病运脾祛湿确有疗效。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例接受益元清肝健运汤治疗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我院对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病例98例开展探讨分析,将患者分成了两组,参考组和探讨组,两组都有49例,探讨组使用益元清肝健运汤治疗,参考组使用西医综合治疗,对两组的血糖血脂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 FBG、P2 hBG、HbA1c均有所降低,探讨组比参考组降低更加明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性(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介入技术在脑、脊髓富血运肿瘤(RVT)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集团上海普陀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34例脑、脊髓RVT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头颅CT、MRI、CT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初步判断为可疑RVT。之后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评估肿瘤的血运、动静脉走行及受累情况,对于符合栓塞指征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后行DSA评估血管栓塞效果,分为优、良、一般、差4个等级。术后1 d或6~9 d行肿瘤切除术。根据患者是否行介入治疗,分为介入治疗组和未介入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完全切除率。结果234例患者中,56例(23.9%)无需栓塞,178例(76.1%)需要栓塞,其中127例(71.3%)存在适合栓塞的血管,另51例(28.7%)则无适合的血管。127例患者的栓塞结果,其中34例(26.7%)为优,62例(48.8%)为良,26例(20.5%)为一般,5例(4.0%)为差;总体栓塞有效率为96.1%(122/127)。术后3例出现并发症,其中2例为脑神经短暂性损伤,1例为卒中。234例患者中,127例为介入治疗组,107例为未介入治疗组;两组的性别、年龄、手术入路及病理学类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未介入治疗组比较,介入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分别为(571.3±100.3)ml、(1 020.4±267.9)ml,P<0.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分别为4.7 %(6/127)、12.1 %(13/107),P=0.038]及肿瘤完全切除率高[分别为91.3%(116 /127)、80.4%(86/107),P=0.015]。结论通过神经介入技术评估和治疗脑、脊髓RVT是安全、有效的,可有效减少肿瘤切除术中的出血量、提高肿瘤完全切除率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展开治疗的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按照对比治疗的方式展开研究,选入患者 80例,在本院 2019年 1月至 12月所接诊,随机抽选组中 40例,以立体定位放疗治疗,即对照组,余下 40例则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以脑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即观察组。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结合对两组整体疗效、 NIHSS评分对比,观察组均存在有明显优势, P<0.05。结论 对高血运性脑恶性肿瘤患者按照立体定位放疗联合脑血管介入栓塞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升临床对该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病因病机和治法方药,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COVID-19的疗效。方法依据中医五运六气理论、地域气候特点及症状、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特点,分析出病因病机证治方案,并据此对2019年12月-2020年1月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30例COVID-19患者实施临床治疗。结果COVID-19属中医瘟疫范畴,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之厥阴病,病名以寒湿瘟(疫)为宜,故治以乌梅丸合麻黄升麻汤合达原饮,随证加减。30例COVID-19患者中,1例纯中药治疗,29例在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25例患者在服用中药1剂后症状即出现好转。服中药后7~10 d,30例患者全部有效,其中18例患者症状完全消失,6例重型患者5例转为普通型、1例转为轻型,症状总消失率达60.0%(18/30),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并达到出院标准13例(包括1例纯中药治疗)。结论COVID-19病机为寒湿直中三阴,内郁虚火,形成厥阴病,属寒湿瘟(疫)范畴,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迅速改善症状且临床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疗效,并分析其对骨折处皮肤血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院骨一科的100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高压氧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术后1周、术后1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折处皮肤血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骨密度及膝、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1周,观察组和对照组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骨折愈合结痂评分及骨密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骨折处皮肤血运不良发生率为14.0%,明显低于对照组(32.0%)(P<0.05),而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58.0%,高于对照组(38.0%)(P<0.05)。术后6个月,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VAS显著降低,骨密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折处皮肤血运不良发生率、骨折愈合结痂评分,以及膝、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辅助微创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能够加速骨折处皮肤血运重建,减少组织水肿坏死,促进骨折愈合及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可作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辅助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死亡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6至2017年河南省新生儿重症救护网络中心转运危重新生儿的病例资料,根据新生儿转运入院后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及非死亡组,分析两组间转运时呼吸支持方案、胎龄、体重、转运时间、转出医院级别、转运距离、死亡原因等的差异。结果(1)转运新生儿的病死率(1.74%,26/1 496)高于同期新生儿科住院新生儿病死率(1.10%,144/12 863)(χ2=4.382,P=0.036)。(2)转运新生儿入院后死亡病因前5位依次为败血症、感染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出生窒息史(OR 3.655,95%CI 1.606~8.318,P=0.002)、出生1 d内转运(OR 2.536,95%CI 1.156~5.563,P=0.020)及转运时需机械通气(OR 9.232,95%CI 3.848~22.149,P<0.001)是转运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转运时需机械通气为转运新生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死亡组中,二级转出医院出生1 d内转运的新生儿死亡例数(14例)多于三级转出医院(2例)(P=0.026),而三级转出医院转运距离≥200 km的新生儿例数(3例)多于二级医院(0)(P=0.022)。结论转运时需机械通气为转运危重新生儿死亡的危险因素;转运的危重新生儿死亡者主要集中在出生1 d内转运、转运中需机械通气及出生窒息的新生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