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0年2月~2013年1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78例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乳腺癌病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肿瘤控制率及1、2年生存率,探讨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采用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控制率为96.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2.1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单一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灶乳腺癌,可提高患者对肿瘤控制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显著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HIV-1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与一系列受体和协同受体结合。这些受体和协同受体都由HIV-1的包膜蛋白gp120识别,在病毒入侵过程中是重要环节之一。逆转录酶拮抗剂是最早针对抗病毒治疗的几个靶点之一,对其的改进对于寻找新型拮抗剂十分关键。许多天然植物如新疆一支蒿被报道具有抗病毒的生物活性。这些天然植物也许就是潜在的靶向针对包膜蛋白gp120上V3环或者逆转录酶的艾滋病毒抑制剂。V3环结构中的相对保守的肽段R15K可以被用来研究蛋白的相互作用。本研究利用毛细管亲和色谱方法研究了R15K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法研究了逆转录酶与新疆一支蒿各种粗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新疆一支蒿的氯仿层提取物与R15k和逆转录酶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相互作用。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快速高通量筛选天然植物中抗艾滋病毒的活性成分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实施一对一全程护理陪伴分娩模式对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本次共选取100例初产妇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常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服务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单胎头位120例产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助产模式,而观察组自宫口开大3cm至产后2h,由一名助产士实施全产程陪伴服务模式,提供包括生理、心理、体力的全面支持,并密切监测产程中母婴情况及产程进展,且有家属(丈夫)陪伴。结果两组产妇疼痛度、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剖宫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助产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是一种适宜的产时服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改善了产时服务水平,融洽了医患关系,丈夫的参与,最大限度地给予产妇支持,增强了产妇们自然分娩的信心,同时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有利于母婴健康,从而提高了产科质量,提升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经脐单一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congenitalhypertrophicpyloricstenosis,CH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科应用腹腔镜经脐单一部位行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30例。术中在脐部置入5mmtrocar,放置腹腔镜,在脐环皱褶旁右侧放置2个3mmtrocar,先后置入电钩、抓钳和幽门分离器,完成幽门环肌切开术。结果30例手术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5~55min,(35.9±12.1)min。无并发症发生。术后6h拔除胃管,从喂糖水逐渐过渡至喂奶。术后住院3~6d,(3.8±1.1)d。切口隐蔽且美观。30例术后随访3~6个月,生长发育均恢复正常,脐部外观美观,几乎无法观察到手术瘢痕。结论经脐一单部位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切开术治疗小儿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切口隐蔽且美观。
简介:临床资料患儿,女,14岁。主因左下眼睑处红豆大小棕褐色丘疹2年余,于2014年7月8日就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左下眼睑出现一米粒大小丘疹,缓慢增长,无自觉症状,近半年来增长迅速;曾搔抓后破溃、出血并结痂,但始终未消退。起病前局部无明确外伤史。患儿既往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疾病史。系统检查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