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在地塞米松(DEX)诱导成骨细胞MC3T3-E1凋亡中作用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MC3T3-E1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DEX组、DEX+AG490组。对照组只加入正常培养基,DEX组加入200 μmol/L的DEX培养,DEX+AG490组预先给予50 μmol/L的AG490处理后加入200 μmol/L的DEX培养。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检测通路蛋白及凋亡蛋白的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对照组、DEX组、DEX+12.5、25、50、75 μmol/L的AG490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7.74±1.45)%、(52.05±5.50)%、(54.98±3.77)%、(70.99±4.15)%、(81.53±6.43)%、(79.16±7.35)%。表明DEX明显使成骨细胞MC3T3-E1活力降低(t=11.364,P<0.001),50 μmol/L JAK2/STAT3通路抑制剂(AG490)明显抑制了DEX对成骨细胞MC3T3-E1活力的降低作用(t=4.928,P<0.01)。对照组、DEX组、DEX+AG490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67±0.545)%、(26.233±2.631)%和(8.463±1.179)%。表明DEX明显诱导成骨细胞MC3T3-E1凋亡(t=12.999,P<0.001),经AG490处理后,DEX诱导的成骨细胞MC3T3-E1凋亡明显受到抑制(t=10.675,P<0.001)。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DEX组、DEX+AG490组p-JAK2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323、2.839±0.640、0.286±0.068,p-STAT3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245、3.471±0.157、0.618±0.078,bax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83、6.571±0.405、3.048±0.905,bcl-2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086、0.207±0.040、0.563±0.08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分别为1.000±0.192、5.685±0.699、3.411±0.247。DEX组较对照组p-JAK2、p-STAT3、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明显增加,bcl-2的表达明显减少(t=4.429、14.912、11.100、23.561、14.565,P<0.05),AG490+DEX组较DEX组p-JAK2、p-STAT3、cleaved Caspase-3、bax的表达明显减少,bcl-2的表达明显增加(t=6.860、28.404、5.262、6.185、6.721,P<0.01)。结论DEX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调节cleaved Caspase-3、bax、bcl-2的表达,诱导成骨细胞MC3T3-E1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 在CT增强检查中对比研究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与贝朗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时患者疼痛度、护理人员难易度及首次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9月在我院放射科接受CT增强扫描检查的504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52例(H组)患者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252例(C组)患者使用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均选取右上肢静脉,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穿刺,统计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护理人员的操作评价、首次穿刺成功率。结果 据患者反映: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无痛或轻度疼痛占90.5%,使用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无痛或轻度疼痛占83.7%。据护士反映: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的操作更方便简单。使用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98%,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92%。结论 在CT增强检查中,洁瑞针管回缩式静脉留置针在患者疼痛评分、操作难易度及穿刺成功率方面明显优于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首次穿刺成功率也显著高于贝朗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P<0.05)。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推拿方案+头针+Bobath技术在小儿脑瘫康复效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儿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釆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给予两组患儿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MFM-88评分与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总积分、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5个功能区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GMFM-88评分、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总积分、脑瘫儿童综合功能评定表5个功能区积分、治疗有效率均要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小儿脑瘫康复效果中,应用特定穴推拿+头针+Bobath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综合功能,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使患者生命质量得到更好保障,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与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评价两种透明敷料应用于急诊躁动患者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0例急诊躁动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45例使用贴可舒医用透明敷料,观察组45例使用3M敷料,进一步对两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22%;观察组留置针脱落率、敷料卷边发生率分别为4.44%、6.6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56%、17.78%,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敷料更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舒适度评分为(8.01±0.56)分,与对照组的(4.50±0.61)分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急诊躁动患者,采取3M敷料固定静脉留置针的效果显著,可使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延长留置针留置时间及敷料更换时间,并提高患者的舒适程度;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上应用不同的针刺治疗取得的不同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2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完善相关检查,并在此基础上给予了不同的中医针刺治疗,按照所选择针刺手法的不同对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平均化的分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保持为60例,将选择常规体针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研究组的60例患者则采取腹针联合梅花针叩刺,在所有患者完成治疗后,由专职护理人员负责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质量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得知: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睡眠治疗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均无显著的差异(p>0.05),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显著低于研究组,其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高于研究组,上述所有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具备了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临床上,以腹针、梅花针叩刺为代表的中医诊疗手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还从根本上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介:摘要:静脉留置针是在临床输液中的一种输液方式,因为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天性好动,并且儿童的血管壁和成人相比较而言要薄的多,因此通常在给儿童打针的时候会让护理人员觉得很麻烦,并且很难操作。所以说在给儿童进行输液的时候通过静脉留置针的方式可以让护理人员在给儿童打针的时候省去了很多的麻烦,并且该技术对于任何部位的穿刺都是适用的,如此不仅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儿童幼儿在进行头皮反复扎针时所带来的疼痛,同时对于护理人员来说也减轻了在输液时的操作压力以及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该技术值得在临床输液中推广。和普通的静脉注射的方式有所区别,对于静脉留置针材料的选择上需要有更多的要求,在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是一种比较前卫的应用技术。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肿瘤科中应用普通留置针与防逆流留置针的效果和价值。方法:行此研究借助回顾性方式,抽取我院肿瘤科2019.6-2021.2内81例患者,遵从“电脑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普通留置针)和观察组(41例,防逆流留置针);观察两组患者冲管次数、留置针使用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给予防逆流留置针的观察组,患者冲管次数较少,留置针使用时间较长,两组数据对比,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观察组仅有2.4%,对照组高达17.5%,P<0.05。结论:与普通留置针相比,在肿瘤科中应用防逆流留置针更具优势,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五神针针刺结合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42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五神针针刺和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治疗4周后评定效果,观察42例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评分结果。结果 42例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95.2%),PSQI和中医症状积分均显著降低。结论 五神针针刺联合代温灸膏穴位敷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可加快症状缓解,改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 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中观测静脉留置针的实际效果。方法 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门诊收治的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病儿童200例,根据随机分配啊,这些患儿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的患病儿童使用常规的一次性静脉头皮针,试验组采用的是24G安全型静脉留置针。这两种不同的静脉留置针之间的对比,主要是产生的不良反应以及家属对这两种留置针的满意程度,根据这两种不同类型的静脉治疗针在两组之间的对比,得出以下的结果,试验组的首次刺穿成功是91%,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9%;而对照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为76.3%,家属满意度为62.2%。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在3%左右,远远低于对照组的15.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当中,使用静脉留置针能够提高针孔的刺穿成功率,减轻了儿童的痛苦,也让家属的满意程度得到了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4月在本院儿科就诊的106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留置组,每组各53例,分别使用一次性静脉针和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的穿刺成功率、不良反应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留置组穿刺成功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留置组不良反应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22.64%,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留置组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措施比较,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延长患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留置针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输液患儿家属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揿针埋针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科室2021年1-9月68例全麻下行妇科腹部手术患者,其中预防性治疗52例,16例发生恶心呕吐,使用揿针埋针配合穴位按摩减轻手术后恶心呕吐,并根据《WHO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50例患者未发生恶心呕吐,16例发生恶心呕吐患者中,显效12例、3例减轻、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5%。结论:揿针埋针配合穴位按摩防治妇科腹部术后恶心、呕吐临床疗效优,能发挥协同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入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中应用两体一面解剖技术定位肾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实施经腹腔入路LRN并应用两体一面解剖技术定位肾动脉的206例肾肿瘤患者资料,其中71例来自开封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135例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男性126例,女性80例,中位年龄54岁(范围:35~82岁)。肿瘤位于左肾102例,右肾104例,肿瘤最大径(6.8±2.5)cm(范围:3.0~12.7 cm)。术中循生殖静脉定位肾静脉,以肾静脉复合体、肾下极复合体和腰大肌平面作为两体一面解剖标志定位肾动脉,记录两体一面解剖技术的实施情况、肾动脉解剖特征及其定位时间、血管相关并发症等。不同侧别手术结果的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t检验。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4±13.6)min(范围:22~116 min),无中转开放,未发生肝、脾或肠管等副损伤。163例为单支肾动脉,43例为2~4支肾动脉,肾动脉主干之外共检出副肾动脉60支。右侧手术检出副肾动脉的比例为27.9%(29/104),高于左侧手术的13.7%(14/102)(χ²=6.251,P=0.012)。肾动脉主干在肾静脉下、后方直接定位占80.1%(165/206),因位置偏高,在肾静脉复合体上缘开窗辅助定位占19.9%(41/206)。副肾动脉在肾静脉下、后方直接定位占76.7%(46/60),因位置偏高,辅助开窗定位占23.3%(14/60)。左侧手术肾动脉定位时间为(21.2±9.4)min(范围:11~43 min),右侧为(17.5±9.3)min(范围:9~32 min),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0,P=0.005)。术中估计出血量(51.8±25.2)ml(范围:20~400 ml),发生4例血管损伤并发症,予以腔镜下处理,1例接受输血治疗。结论经腹腔入路腹腔镜LRN中以肾静脉复合体、肾下极复合体和腰大肌平面作为标志能够准确定位多种位置和解剖类型的肾动脉,肾动脉定位时间较短,血管损伤并发症发生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