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CI)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期间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伴SCI患者300例,于手术后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预防DVT,48例发生DVT的患者归为DVT组,其余252例归为非DVT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等)、体质指数(BMI)、慢性疾病情况(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吸烟史、是否合并下肢骨折、SCI分类、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相关因素,分析上述因素在DVT组与非DVT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代入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导致SCI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期间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DVT组高龄(≥60岁)患者的比例(79.17%)高于非DVT组(57.14%)(χ2=8.196,P=0.004),肥胖(BMI≥25 kg/m2)患者的比例(77.08%)高于非DVT组(56.35%)(χ2=7.203,P=0.007),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比例(68.75%)高于非DVT组(10.71%)(χ2=84.877,P=0.000),吸烟患者的比例(81.25%)高于非DVT组(49.21%)(χ2=16.685,P=0.000),合并下肢骨折患者的比例(41.67%)高于非DVT组(7.14%)(χ2=43.443,P=0.000),完全性损伤患者的比例(45.83%)高于非DVT组(15.08%)(χ2=23.834,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合并下肢骨折为导致SCI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治疗期间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8、1.356、1.548,P=0.003、0.007、0.014)。结论在SCI患者使用四肢血液循环泵期间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有合并糖尿病、吸烟史和合并下肢骨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微量注射泵在循环内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本院循环内科接受微量注射泵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对微量注射泵在本院循环内科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并针对如何提高微量注射泵在循环内科的使用效率提出了几点建议。结果通过对微量注射泵的应用方式和措施进行改进和调整后,微量注射泵在本院循环内科运行过程中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本院循环内科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结论微量注射泵具有高精度、平稳无脉动等优势被广泛的应用在循环内科的临床治疗过程当中,有效的减少了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几率,提升了本院的整体形象,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管理循环管理对胰岛素泵规范化使用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8~2013-8(PDCA循环管理前)胰岛素泵强化降血糖患者162例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我院临床胰岛素泵使用过程存在的管理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护理管理改进计划,选择2013-9~2014-9(PDCA循环管理后)胰岛素泵强化降血糖患者180例做观察组,比较两组间血糖达标值指标.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使胰岛素泵临床使用的护理管理更规范化,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胰岛素泵,规范化使用中图分类号R58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04-02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糖尿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科2021年1月-2021年12月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患者100例,以时间为界限分组,本科室于2021年7月开始针对胰岛素泵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将2021年1月-2021年6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前组;将2021年7月-2021年12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实施后组,比较2种管理模式期间胰岛素泵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患者血糖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经过PDCA循环管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改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使用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60例ICU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n=30例)和对照组(n=30例)。观察组:循环驱动治疗仪辅助+踝泵训练护理;对照组:仅踝泵训练护理,对比两组不同护理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和血浆粘度)均有所下降;治疗后,两组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均下降,观察组下降幅度则更大;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结果均P<0.05)。结论 循环驱动治疗仪结合踝泵训练护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患肢与健肢周径差值及患者血液粘稠度,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椎管内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治疗中控制静脉泵注速度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本次探究中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66例椎管内麻醉应用右美托咪定辅助治疗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3组患者分别为A组与B组、C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A组患者每小时0.2ug/kg静脉泵注,给予B组患者每小时0.5ug/kg静脉泵注,给予C组患者每小时0.7ug/kg静脉泵注。结果在T2(30min)时A组与B组镇静深度以及DBP显著优于C组,B组与C组PaCO2显著高于A组;在T3(60min)时C组PaCO2显著优于A组且DBP、镇静深度显著优于A组与B组,其中B组镇静深度深于A组,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与B组。组间数据对比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给予椎管内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治疗时应用每小时0.5ug/kg静脉泵注速度可显著维持患者循环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