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程度。方法 应用问卷调查法,给符合准入条件的30例ICU患者发放调查问卷。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IES-R)。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患者的IES-R总分为(93.9±5.15),PTSD阳性率为100%。结论 ICU患者转出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遭受严重创伤或灾难性事件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对患者的生活和心理健康造成深远影响。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心理护理方法,可以更有效地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痛苦,促使其逐渐走出阴影,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通过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心理护理措施,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护理措施干预进行分析。方法: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骨科住院之后因创伤产生应激障碍的患者中,在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同意下选取了80例,并通过随机抽签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一组40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最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在经过两种不同护理的模式干预下,实验组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应激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的在日常生活改良方面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以上相关指标对比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科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进行综合护理措施干预,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还可以疏解患者的应急障碍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一种与创伤经历有关的精神障碍,核心症状包括闯入或重复体验、回避、负性认知和情绪的改变以及过度警觉。认知加工疗法(cognitive processing therapy,CPT)通过阻止回避、释放真实情感、识别和挑战“阻滞点”等核心治疗步骤,可能通过改变小脑、中央执行网络和默认网络等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改善PTSD症状。目前国外已有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CPT的疗效,但国内却尚未见推广该疗法。因此,本文拟总结CPT在不同人群的临床应用及其可能的治疗机制,以期为CPT的本土化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比较两组间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干预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知信行护理干预对骨科住院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骨科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的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知信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CAPS评分和焦虑抑郁评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CAPS评分为60.61±4.40,护理后CAPS评分为40.05±1.76,护理前SAS评分为60.06±3.19,护理后SAS评分为37.76±1.65,护理前SDS评分为62.23±3.41,护理后SDS评分为38.80±1.7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CAPS评分、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知信行护理干预在骨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实现患者创伤后应急障碍的有效控制,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在临床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烧伤科住院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对其创伤后应激障碍、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并列举数据进行对比,以此判定方案的实施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1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的106例烧伤住院患者分为两组,计数统计患者干预前后应激障碍(CAPS)、不良心理情绪评分(SAS、SDS),引用相关统计软件计算平均值与占比率,将其组间记录数据做对比。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实验组护理效果突出且可行性显高,该组患者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均有明显缓解,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临床针对烧伤住院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取知信行护理干预模式,可极大程度上缓解患者应激障碍、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疗工作,这对整体治疗的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且对患者的预后康复奠定了良好基础,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新冠疫情相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睡眠时相影响。方法 选取于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接收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模式,治疗组行电针模式,对比两组睡眠质量、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睡眠质量、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EMS)、慢波睡眠浅睡眠(SWS1)和慢波睡眠深睡期(SWS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应用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时相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相关创伤后应激障碍(PR-PTSD)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PR-PTSD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3年1—5月就诊于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31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量表、坚韧人格量表、广泛性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综合判断患者PR-PTSD各个模型的结果,通过“最佳解释模型”确定最佳模型。采用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因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类别的影响。结果:将23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3个PR-PTSD类别:中症状高唤醒型97例(42.0%);低症状型98例(42.4%);高症状高回避型36例(15.6%)。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坚韧人格、焦虑和社会支持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PR-PTSD的潜在类别(均P<0.05)。结论: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患病率较高,抑郁、消极应对、无法忍受不确定性是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 PR-PTSD 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安宁疗护在肿瘤急性应激障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医院收治的肿瘤急性应激障碍病例,选取76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安宁疗护,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比较两组病患护理效果,可发现探究组的病患遵医行为依从度(89.47%)比参照组的(81.58%)更高,探究组SAS焦虑评分(45.18±4.05)、SDS抑郁评分(43.42±5.85)都低于参照组的(48.72±4.36)、(46.61±5.12),表示探究组病患的焦虑、抑郁程度更轻,心理状态也都更好。结论:安宁疗护在肿瘤急性应激障碍中的护理效果较好,有效改善病患的治疗、护理依从性,心理状态更佳。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广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