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增重对孕妇妊娠期糖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产检并分娩的962例孕妇,按妊娠期间体重增长程度分为A组(增重过度组),B组(增重正常组)和C组(增重不足组),分析妊娠期间不同增重程度孕妇妊娠期糖耐量异常、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以血糖水平的差异。比较不同增重程度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962例BMI正常孕妇妊娠期间增重正常者为比例为79.8%,增重过度者比例为16.8%,增重不足者比例为3.3%。A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高于B组及C组(P<0.05),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2hPG)水平高于B组及C组(P<0.05),B组同C组HbA1c%、FPG及2hP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增重过度能够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GIGT和GDM的发生机率,增加妊娠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力活动对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发病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确诊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69例(Ⅰ组),及正常孕妇80例(Ⅱ组)为调查对象。调查孕期体重增长情况、运动的时间和频率、家务劳动的时间,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孕妇的年龄、早期空腹血糖值、孕前体重、体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的孕期体重增长数和50gGCT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两组孕妇的运动时间、运动频率和家务劳动时间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力活动不足、体重增长过多过快是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相关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糖管理及护理。方法以2017年10月—2018年7月我院80例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患者常规护理;实验组4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血糖管理。对比观察两组干预前后血糖水平,评价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干预后FPG(4.37±0.52)mmol/L、2hPG(7.69±0.31)mmol/L,两项指标均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干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糖代谢异常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糖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预防糖尿病、促进健康行为养成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血尿酸(BUA)水平与脂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我院体检中心接收的体检对象895例,根据患者BUA水平将受试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及正常组。比较不同BUA水平体检者脂糖代谢指标情况,分析BUA与脂糖代谢的相关性。结果高尿酸血症组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测定值均比正常组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测定值比正常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A与TC、TG、LDL-C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BUA与脂糖代谢指标关系密切,其中与TC、TG、LDL-C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临床应重视BUA水平的检测,做到早期预防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肺心病患者急性糖代谢异常的原因和应对的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在2004年1月到2005年6月中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89例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老年,一组为非老年,将两组进行各项指标对比然后进行分析。结果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糖代谢异常发生率为23.25%;血糖浓度和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P<0.05),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病出现糖代谢紊乱症状与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出现糖代谢紊乱也有其他原因,比如缺氧、酸中毒等等一系列原因,糖代谢紊乱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高发症状,所以要密切检测血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于2型糖尿病且伴随抑郁症患者采取社区综合性行为与心理干预对于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效果。方法对照组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社区综合性心理与行为干预方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之前糖代谢指标和抑郁指数均较高(P>0.05);护理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糖代谢指标以及抑郁指数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伴随抑郁患者采取社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糖代谢指标并缓解其抑郁程度,该干预方案值得应用并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对胃癌合并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胃癌合并非肥胖型T2DM患者在实施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后糖代谢相关指标具体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HOMAIR)、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葡萄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水平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第6和12个月FBG、2hPBG、HbA1c、FINS和HOMA-IR分别为(7.54±1.44)mmol/L和(7.17±1.35)mmol/L、(9.97±1.59)mmol/L和(9.47±1.23)mmol/L、(6.46±0.74)%和(6.31±0.97)%、(7.73±0.98)μIU/ml和(7.44±0.96)μIU/ml及1.10±0.15和1.04±0.14,上述指标和术前相比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LP-1水平分别为(2.27±0.25)pmol/ml和(2.33±0.27)pmoYm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IP水平较术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IP水平分别为(7.23±1.33)pmol/ml和(6.40±1.20)pmol/ml。结论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可使患者合并的T2DM获得明显改善,甚至可使一部分患者T2DM获得治愈,该手术对患者T2DM的影响可能与术后患者空腹GIP水平降低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牙周基础治疗老年牙周炎合并 2型糖尿病( T2DM)的临床疗效。 方法: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80例老年牙周炎合并 T2DM患者分作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 T2DM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牙周基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相关指数与血糖情况。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周相关指数与血糖情况没有明显差异;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PD、 SBI、空腹血糖以及餐后 2h血糖水平中均优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在老年牙周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PET/CT代谢参数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入院1周内行18F-FDGPET/CT检查的48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通过18F-FDGPET/CT图像获得病灶数量、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izeduptakevalue,SUVmax)、平均SUV(meanSUV,SUVmean)、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tumorvolume,MTV)和总病灶糖酵解值(totallesionglycolysis,TLG),并与患者同期血清肿瘤标志物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prostate-specificantigen,t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reeprostate-specificantigen,fPSA)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发生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OS)的最佳界值点,并以此将患者分为无骨转移组、局限性骨转移组(1~8个)和弥漫性骨转移组(>8个)。除局限性骨转移组与无骨转移组间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各组间tPSA、fPSA和AL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转移灶的数量与患者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均呈正相关(r=0.604,P=0.02;r=0.531,P=0.03;r=0.478,P=0.018)。除前列腺癌骨转移灶SUVmax与同期ALP水平,以及SUVmean与同期fPSA、ALP水平相关关系不显著外,其余均有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灶数量为8个是预测前列腺癌患者OS的最佳界值点;tPSA、fPSA和ALP均可作为评价前列腺癌弥漫性骨转移的临床血生化指标;ΣMTV和ΣTLG联合同期tPSA、fPSA和ALP水平在评价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程度方面优于SUVmax和SUVmean;ΣTLG可用于评价前列腺癌患者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