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当前,脱贫攻坚战冲刺阶段的建卡贫困户大多是“贫中之贫”的多维贫困者,“智”、“志”双贫是其未脱贫主因,但外在帮扶中出现的“运动化”、“输血化”、“福利化”等“三化”问题也对其产生不良影响和制约。号准帮扶层面问题之“脉”,辅以精准之“策”,将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有机统一于精准扶贫实践中,把扶贫功夫重点下在解决贫困群众思想问题上,探索“斩穷根”的可行性对策和现实路径,这也成为如期打赢扶贫攻坚战的主攻方向和亟待破解的时代课题。

  • 标签: 脱贫攻坚 贫困群众 精准扶贫 内生动力
  • 简介:我国医疗资源配置长期失衡,基层医疗卫生配置短缺。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情况,必须加强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而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生动不足,因此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升其内生动。对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建设生动不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外部压力情境和内部激励情境两方面探讨提升其内生动的措施。

  • 标签: 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内生动力 外部压力 内部激励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动力髁螺钉固定(DCS)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为此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实验组(29例),对照组29例患者给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实验组29例患者者给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经1年随访。实验组29例患者,优25例,良3例,总优良率为96.55%;对照组29例患者,优17例,良8例,总优良率为86.21%,组间数据对比χ2=7.7788,p=0.0053。结论较动力髁螺钉(DCS)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

  • 标签: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 微创内固定系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瘘的临床应对策略。方法选取我院血液透析发生动静脉瘘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通畅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半年、1年瘘通畅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临床应对策略,更有利于保持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的动静脉瘘的通畅性,且维持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临床应对策略
  • 简介:训师的高度往往决定着员工的职业素养高度,毫不夸张地说,关注训师就是关注药店的未来,如何组建、培养、激励训师队伍成为一件颇具战略眼光的事情。

  • 标签: 发动机 三重 职业素养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微创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微创固定系统在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42例经门诊确诊的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分成微创固定系统治疗(治疗组)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组(对照组),每组21例,对两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优13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5.2%;对照组优8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6.2%。对两组结果进行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面,相对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而言,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 股骨远端骨折 临床疗效
  • 简介:近年来,腰椎融合手术的融合率明显提高,但临床改善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高,患者术后常常遗留反复的腰痛^[1],这与固定技术本身的并发症及长期固定后相邻节段的退变有关,针对这个问题,动力性固定系统设计的主要理念就是改变腰椎运动节段的活动范围及负荷而不进行融合^[2,3]。

  • 标签: 腰椎退行性疾病 wallis动力性内固定术 手术配合
  • 简介:目的探讨动力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以来,采用该方法治疗Pilon骨折27例,按Ovadia和Beals分型,Ⅲ型9例,Ⅳ型12例,Ⅴ型6例.手术采用T型动力外固定器跨踝关节固定,对胫骨远端关节面采用经皮克氏针撬拨复位、克氏针或有限切开复位螺丝钉固定.术后1~3周松开外固定器的动力锁纽,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27例均获得随访,功能评定按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2.3%.结论有限固定避免了软组织的并发症和骨不连,动力外固定架使踝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了踝关节的僵直,因而是Pilon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PILON骨折 外固定器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对用动力髋螺钉(DHS)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失败的可能原因进行归纳分析,拟为DHS的临床应用提出进一步建议。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月用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发生骨折不愈合、骨折再移位、固定移位或断裂,考虑与手术有关的27例病例进行回顾分析,从骨折类型、髋螺钉在股骨头的位置、术中骨折复位情况以及骨骼质量等方面分析造成手术失败的可能原因。结果在发生骨折不愈合、固定移位断裂、骨折再移位的27例病例中,I型(顺转子间骨折)20例,其中Ⅱ度骨折占7.4%(2/27),Ⅲ度骨折占29.6%(8/27),Ⅳ度骨折占37.0%(10/27);11型(反转子间骨折)7例,占25.9%(7/27);髋螺钉位置不良(尖顶距〉25mm)占59.3%(16/27);复位不满意占59.3%(16/27);骨骼质量差(Singh指数〈4)占44.4%(12/27)。结论病例选择不当、骨折复位不良、髋螺钉的位置不佳、骨骼质量不好等因素均可导致DHS的临床应用失败,术前全面地分析、术中精确地操作是保证DHS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失败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微创固定系统(Llss)与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取的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微创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给予动力髁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完全康复时间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对比,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61.6%,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微创固定系统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更佳,它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
  • 简介:一天下午,两名小学生从学校回家,在路上被两个歹徒劫持了。路人报案之后,引来了大批警察,穷凶极恶的歹徒把黑洞洞的枪口顶在一个孩子的脖子上,要求警察马上给他们准备200万现金,否则就杀了两个孩子。学校的老师很快也赶来了,并认出那是一年级的小敏和三年级的小军。他们虽然住得很近,但家境却相差甚远。

  • 标签: 教育 小学生 学校 警察 孩子
  • 简介:目的模拟颅动脉瘤的血液流动,进而获得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方法利用颅动脉瘤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容积成像数据,建立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计算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结果实验狭得了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包括血流速度、剪切力、压力等,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比可靠。结论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是研究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可靠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流动力学 有限元 计算流体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与带锁髓内钉固定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50例,将入院编号为奇数者纳入对照组,将入院编号为偶数者纳入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动力加压钢板固定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带锁髓内钉固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一般手术资料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6.00%,24/25)高于对照组(76.00%,19/25),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00%,4/25)低于对照组(24.00%,6/25),P<0.05。结论带锁髓内钉固定对四肢骨折患者的疗效优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更能降低患者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四肢骨折 动力加压钢板内固定 带锁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有效护理对策对动静脉瘘失功的预防作用。方法:分析对象为本院2020.7-2022.2 期间血透室就诊的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数字法予以分组,30例予以预见性护理者纳入试验组,30例予以常规护理者纳入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对比,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和对照组对比,心理情绪护理后明显较低,P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失功 预见性护理
  • 简介:1例A3型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时,选取43例年龄59~89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DHS手术治疗,DHS固定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的目的在于使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 标签: 临床疗效 加压髋 动力加压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功能性疾病的患者在做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胶囊镜检查的诊断率、胃肠转动时间及检查完成率的影响,以及促胃肠动力药在胶囊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小肠疾病的患者77例做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9例和实验组38例。在做胶囊镜检查前,对照组患者不服用药物;而实验组患者在做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新络纳),药量为10mg。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胶囊镜检查中的胃肠转动的时间,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全小肠检查的诊断阳性率以及完成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胃排空时间较比对照组短,检查完成率和诊断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囊镜检查前服用促胃肠动力药能有效的提高全小肠检查的完成率和诊断率,缩短胃排空时间,在胶囊镜检查技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促胃肠动力药 胶囊内镜检查 胃肠转动时间 疑似小肠疾病
  • 简介:目的:观察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治疗及护理、早期指导功能锻炼。结果:26例患者术后骨折愈后良好,功能基本正常,较传统牵引治疗方法提前3-5周下床行走,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DHS治疗的患者加强手术前后的护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内固定 围手术期 护理 功能锻炼
  • 简介:在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共和国(简称马国),先天性马蹄翻足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陆裕朴分析的病理解剖及发病学理论,矫形以在尚能耐受全麻和手术的前提下尽早矫治为佳,手法矫治为辅,手术矫治为主,石膏保持为续,负重受力发育最终矫正畸形。马国首都塔那那利佛地区尚未开展动力肌平衡术来治疗这一畸形。自2004年11月至2007年9月我们应用和推广这一术式治疗先天性马蹄翻足87例163足,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 平衡术 动力肌 治疗 先天性畸形 手法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