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经胫前开孔隧道推顶复位微创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6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应用经胫前开孔骨隧道顶起复位微创治疗的9例胫骨平台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26~63岁,平均38岁;左侧5例,右侧4例。按照Schatzker分型:Ⅱ型7例,Ⅲ型2例;按照胫骨平台骨折综合分型均为Ⅰ型。所有患者在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下进行手术,根据骨折线波及的长度,在胫骨结节内下方远端骨折线以远1~2 cm胫骨前内侧面使用环钻建立骨隧道,经骨隧道顶棒复位塌陷骨折,之后选择自身双皮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棒进行植骨支撑。使用膝关节外侧小切口置入接骨板,术中使用关节镜测量骨折移位程度,记录每位患者的手术时间、胫前切口长度、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9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0~60 min,平均48.3 min;术中出血量为35~60 mL,平均46.1 mL;透视次数为12~21次,平均为17.4次;复位切口长度为1.6~3.0 cm,平均2.3 cm;固定完成后关节镜检查骨折移位程度为0~2.0 mm,平均0.8 mm;术后15 d膝关节最大活动度125°~140°,平均128.9°。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小腿腓静脉血栓,无术后感染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胫前开孔骨隧道微创推顶复位法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效果肯定,但还需要进一步扩大病例,从而获得更加可靠的研究结论。

  • 标签: 膝关节 外科手术,微创性 骨板 胫骨平台骨折 骨隧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治疗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7年12月,对2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在前交叉韧带单束重建的同时采用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修复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纳入前交叉韧带损伤伴随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的患者,排除术前下肢力线异常者及合并软骨损伤者。术前和术后1年时通过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并通过磁共振(MR)观察术后半月板后根部撕脱损伤愈合情况。定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超过1年的随访,患者术后1年随访时Lysholm评分及Tegner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t=7.98、5.55,均为P<0.05);且MR观察未发现半月板后根部再撕裂或半月板体部外凸。结论关节镜下经胫骨隧道拉出悬吊固定技术可将半月板后根部撕脱复位并稳定固定于其解剖止点区域,从而维持半月板的环状结构以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的功能,短期临床效果良好。

  • 标签: 损伤,半月板 关节镜检查 膝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动静脉内瘘扣眼穿刺皮下隧道感染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在我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一年内接诊的2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结果:通过参与本次研究的25例患者进行扣眼穿刺,其中二成患者出现皮下隧道感染。结论: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减少内瘘感染发生率。

  • 标签: 内瘘 维持性血液透析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在脑积水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一科自2016年3月至2020年3月采用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治疗的33例不适宜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或者预计脑室外引流时间大于7 d的,或者脑室外引流时间已达7 d并预计再引流7 d仍不能拔管的,或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脑积水患者的疗效。结果33例患者中,引流管最长留置24个月,最短13 d,平均69.3 d;引流时间大于14 d者有32例(97%);术后无一例继发颅内感染。结论超长皮下隧道脑室外引流术留置引流管的时间长,避免了多次引流及继发颅内感染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脑积水治疗新技术。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超长皮下隧道 脑积水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利用单隧道免打结锚钉治疗后交叉韧带(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淮南朝阳医院骨科收治的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6名行关节镜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比较每例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膝关节韧带评估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配对立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ROM范围(t=-22.231)、IKDC评分(t=-34.958)、Lysholm评分(t=-40.802)均比术前明显改善(均为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结论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免打结锚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满意。

  • 标签: 后交叉韧带 胫骨骨折 关节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1月间27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男19例,女8例,年龄平均(28±8)岁,排除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等。骨折按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4例。本组患者均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环绕固定方法治疗。定期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Lysholm评分系统评价膝关节功能,疼痛采用视觉模拟法(VAS)进行评定;主观因素包括肿胀、关节稳定性及参加工作满意度;记录并发症。术前术后评分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8±6)个月。骨折均在3个月内愈合,无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27例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26例患者末次随访Lachman试验及前抽屉试验均阴性,1例患者随访体检时膝关节Ⅱ°松弛,自诉无腿软不稳现象。视觉模拟VAS评分平均为(1.0±0.6)分。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42±9),末次随访膝关节Lysholm评分(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65,P <0.01)。主观评价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无明显影响。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悬吊固定缝线技术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手术操作创伤小,简单方便,骨折复位固定牢靠,术后功能恢复快,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 骨折,撕脱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双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侧腱束紧缩缝合治疗中央腱损伤的疗效。方法自2014年5月至2019年2月,我们采用双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侧腱束紧缩缝合治疗23例中央腱损伤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为17.5 d。术后支具固定4周,6周后去除克氏针,在保护下开始手指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级愈合,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25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患指均无疼痛、关节稳定,抗阻力试验均为(-)。手指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5例,良6例,差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双套圈经骨隧道交叉缝合加侧腱束紧缩缝合治疗中央腱损伤,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 标签: 腱损伤 治疗结果 外科手术 侧腱束紧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膜透析置管术后使用腹带加压法预防术后隧道口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未使用腹带加压法患者56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行腹膜透析置管术后使用腹带加压法患者76例为观察组;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隧道口出血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术后隧道口出血发生率为19.7%,低于对照组3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带加压法可以有效预防腹膜透析置管术后患者隧道口出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带加压 腹膜透析 隧道口 出血
  • 简介:摘要尺骨冠状突对维持肘关节稳定性十分重要,对于骨折块较小且粉碎性的冠状突骨折,首先要选择合适手术入路,肘关节前方经血管神经间入路安全、创伤小、显露范围广。尺骨近端都是松质骨,螺钉固定不紧容易拔脱,单纯钢丝固定去套易形成切割,常规固定方式难以有效固定。针对这些不足,笔者设计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与钢丝相结合固定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笔者对收治的48例O'Driscoll 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均采用经尺骨隧道"T"形钛板钢丝内固定治疗,探讨该固定方式治疗O'DriscollⅡ、Ⅲ型尺骨冠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tunnel dissection,ESTD)治疗早期食管癌伴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2015年6月—2018年2月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采用ESTD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病灶<1/3食管管周,且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病例87例纳入回顾性分析,按纤维化程度分成轻度纤维化60例(ESTD 31例、ESD 29例)和重度纤维化27例(ESTD 16例、ESD 11例),比较同一纤维化程度时两种手术方式的剥离速度、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以及出血、肌层损伤、穿孔、颈部皮下气肿和术后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整块切除率[96.8%(30/31)比82.8%(24/29),P<0.05]和完全切除率[96.8%(30/31)比75.9%(22/29),P<0.05]明显高于ESD,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ESD[6.5%(2/31)比17.2%(5/29),P<0.05],剥离速度、术中出血发生率、穿孔发生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和颈部皮下气肿发生。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患者,ESTD的剥离速度快于ESD[(12.3±2.8)mm2/min比(7.1±3.2)mm2/min],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术后狭窄发生率与ESD相近,术中出血发生率[12.5%(2/16)比54.5%(6/11)]、固有肌层损伤发生率[18.8%(3/16)比54.5%(6/11)]、穿孔发生率[6.3%(1/16)比27.3%(3/11)]、颈部皮下气肿发生率[6.3%(1/16)比27.3%(3/11)]低于ESD,两种手术方式均无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术后12个月2例行ESD和1例行ESTD患者局部复发,术后24个月1例行ESTD患者发生异时癌。结论ESTD能安全、有效切除伴有黏膜下层纤维化的早期食管癌。对于伴有轻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效果方面;对于伴有重度黏膜下层纤维化者,ESTD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治疗安全性方面。

  • 标签: 内窥镜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食管癌 黏膜下层纤维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肿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例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并接受STER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其整块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手术及住院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12例颈部食管黏膜下肿瘤均行STER治疗,男7例,女5例,年龄(58.3±11.6)岁,病灶距门齿(19.41±0.51)cm,切除瘤体直径(16.25±6.44)mm,手术时间为(45.00±٦.٥٧)min,整块切除率91.67%(11/12),治愈性切除率100%(12/12)。术中出血1例(8.33%,1/12),无穿孔,术后有8例(66.67%,8/12)出现不同程度发热,有9例(75.00%,9/12)出现咽喉部不适或胸骨后烧灼不适,住院时间为(8.17±1.11)d,术后随访未发现病变残留、复发及食管狭窄。结论STER治疗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 内镜 颈部食管黏膜下良性肿瘤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巩膜隧道切口三联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3例 (33只眼)高眼压下施行巩膜隧道小梁切除、手法碎核晶体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前房角分离术。比较术前、术后 3d、 1w、 1mo和 3mo视力、眼压、 前房深度、房角的差异,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参照组基础上给予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创面愈合参数(结痂时间、肉芽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8.00%(49/50),高于参照组84.00%(4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结痂时间、肉芽出现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分别为(2.79±0.93)d、(7.61±1.82)d、(15.49±3.02)d、(24.68±5.07)次,均低于参照组(4.55±1.58)d、(10.29±2.61)d、(22.58±4.97)d、(41.31±7.94)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1.69±0.43)分,低于参照组(3.04±0.52)分,SF-36评分为(51.44±5.39)分,高于参照组(43.18±6.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莫匹罗星软膏外涂联合远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形成难愈创面患者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减少换药次数,降低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长期透析导管隧道感染 难愈创面 莫匹罗星软膏 远红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