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寻找断节参中具有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成分。方法:采用体外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模型进行追踪,用各种色谱法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鉴定结构,筛选出活性较强的单体化合物并进行酶活性抑制动力学研究。结果:断节参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溶性部位具有显著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中分离出3个化合物,其中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两个皂苷类化合物具有较强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分别为21.90、35.32mg·L-1,明显高于阳性对照药阿卡波糖(IC50=1017.41mg·L-1)。酶活性抑制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两个皂苷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类型均为非竞争性抑制剂。结论:断节参苷H和青阳参苷B为首次报道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活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前节不同部位分离出的耐药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的敏感性。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立眼科医院微生物室从67例(67只眼)眼前节感染患者的结膜囊、角膜、睑缘及泪囊采集的标本中分离出的67株耐药葡萄球菌的资料进行研究。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30例;年龄(35.18±24.69)岁;结膜炎33例、细菌性角膜炎6例、睑缘炎7例、新生儿泪囊炎9例、成人泪囊炎1例、其他感染性眼病11例。通过细菌测定系统随机体外诊断试剂板(DL-STAPH葡萄球菌)对菌株的耐药机制类型[耐甲氧西林(MRS)株和(或)产β内酰胺酶(β-Lac)]进行鉴定,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的M100标准,对微量液基法测出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敏感和耐药的判定。采用卡方或Fisher确切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7株耐药葡萄球菌中MRS株35株、产β-Lac株30株、产β-Lac MRS株2株。泪囊、角膜、睑缘和结膜囊的MRS株分别有3、9、4、19株,占各部位分离出总菌株数的3/4、9/12、4/8、19/43(44.2%);产β-Lac株分别有1、3、3、23株,占各部位分离出总菌株数的1/4、3/12、3/8和23/43(53.5%)。结膜囊分离出的产β-Lac株中来自诊断为结膜炎的患者有17株,占比最高(25.3%);角膜和泪囊分离出的MRS株中来自诊断为细菌性角膜炎和新生儿泪囊炎患者的分别为5(7.5%)和3株(4.5%);睑缘分离出的MRS株、产β-Lac株来自睑缘炎患者的均为3株(4.5%)。睑缘和结膜囊分离出的菌株中以耐药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泪囊和角膜分离出的菌株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35株MRS株中,分别有25、24、12、12、11株对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克啉霉素和妥布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1.4%、68.6%、34.3%、34.3%和3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756,P<0.01),且4个眼前节部位分离出的MRS株对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及克林霉素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493,11.594,8.906,9.841,16.059;均P<0.05),角膜的MRS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080,P<0.001)。30株产β-Lac株中,分别有27、22、19、16、8株对头孢唑啉钠、夫西地酸、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和克林霉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0.0%、73.3%、63.3%、53.3%和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80,P<0.001)。4个眼前节部位分离出的产β-Lac株对5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971,24.543,48.147,44.899,18.676;均P<0.01);结膜囊分离出的产β-Lac株对5种抗生素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383,P<0.01)。产β-Lac株对头孢唑啉钠和夫西地酸的敏感性高于MRS株。结论头孢唑啉钠和夫西地酸可能是治疗眼前节结膜囊、角膜、睑缘及泪囊4个部位耐药葡萄球菌感染的较优选择,尤其是产β-Lac耐药葡萄球菌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