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4年8月至2021年8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58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3例,女5例;年龄27~55岁[(39.6±7.1)岁]。患者均采用切开修复方式治疗,将其分为缝合组(30例)和Krackow缝合组(28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观察跟腱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测量患侧和健侧小腿周径差值、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及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并进行跟腱完全断裂评分(ATRS)和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随访期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28个月[(17.9±4.2)个月]。缝合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分别为6.0(4.5,9.0)cm、77.5(60.0,95.0)min,明显短于或长于Krackow缝合组的8.0(7.0,11.0)cm、68.5(55.0,86.0)min(P均<0.01)。两组术后3个月跟腱均获愈合。术后12个月缝合组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值为(2.0±0.9)cm,Krackow缝合组为(1.9±0.9)cm(P>0.05);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宽径与前后径比值为1.42±0.20,明显大于Krackow缝合组的1.27±0.16(P<0.01);缝合组跟腱断端横断面瘢痕组织占腱性纤维组织的比例为8.6%(6.0%,24.0%),明显小于Krackow缝合组的11.9%(9.0%,33.0%)(P<0.01)。缝合组ATRS和AOFAS踝-后足评分分别为91.5(80.0,99.0)分和93.0(82.0,100)分,Krackow缝合组分别为89.0(75.0,99.0)分和91.5(77.0,99.0)分(P均>0.05)。随访期间,缝合组无深部感染,早期跟腱再断裂2例(7%);Krackow缝合组深部感染1例(4%),早期跟腱再断裂1例(4%)(P均>0.05)。结论缝合与Krackow缝合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缝合更有利于恢复跟腱正常解剖形态并减少跟腱断端瘢痕形成。

  • 标签: 跟腱 腱损伤 缝合技术 治疗结果
  • 作者: 何明光 王宁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科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广州 51006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实现全民健康覆盖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优先战略事项。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估全球范围内眼健康服务的使用和质量,有助于更好地监测全民健康覆盖总体进展。世界卫生组织在第 74届世界卫生大会上建议将以人群为基础的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eCSC)和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eREC)作为新的眼健康指标,并通过决议将指标的目标设定为2030年各国的eCSC增加30%,eREC增加40%。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将这2个指标纳入《“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中。本文将解读这2个指标的定义、计算、考量因素以及实际收集和报告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以期助力眼健康服务监测工作高质量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吸收剂量校准是放射治疗质量控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特别是当前普遍开展的精准放疗,对吸收剂量测定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相对基于空气比释动能/照射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规程,具有吸收剂量测定不确定度更小、无需量的转换计算、物理概念更简单、计算公式更简化等优势。本指南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对医用直线加速器高能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的吸收剂量测定方法及相关要求作出了规定,为国内医疗机构基于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测定外照射高能光子和高能电子的吸收剂量提供指导,为精确放疗的广泛开展提供支持。

  • 标签: 水吸收剂量校准因子 高能光子束 高能电子束 吸收剂量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支起搏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CRT)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慢性心衰且有CRT适应证的患者,行左支起搏及CRT。评估患者临床心功能情况,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并进行起搏器程控优化;对以上结果进行0.5~1.0年随访。结果10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左支起搏治疗。患者QRS时限较术前缩短[(119.40±16.89)ms对(164.60±22.96)ms,P<0.000 1];经双心室同步起搏后,部分患者QRS时限进一步缩短[(112.60±19.48)ms对(119.40±16.89)ms,P=0.004]。术后随访发现8例患者心功能改善,9例LVEF明显改善,住院率明显降低,左心室内同步性较前改善。结论左支起搏对慢性心衰合并完全性左支传导阻滞或起搏依赖的患者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结合双心室起搏,可进一步减小QRS时限,改善电同步性,提高CRT反应率。

  • 标签: 心力衰竭 心脏再同步治疗 左束支起搏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支区域起搏应用于婴幼儿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0例心动过缓婴幼儿(年龄≤3岁)为研究对象,均具有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指征并行左支区域起搏,记录术中资料(起搏参数、影像及心电图资料),完善心脏超声检查,术后门诊规律随访。术前及术后资料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10例患儿(男6例、女4例),年龄(1.6±0.7)岁,体重(10.3±2.5)kg,均成功接受左支区域起搏治疗。术后心电图QRS波时限为(100±9)ms,心室起搏比例为(97±7)%。术后随访时间为6(6,12)个月。术后1周时,10例患儿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Z值较比术前明显缩小(1.3±0.6 比3.6±1.1,t=9.37,P<0.001),随访期间10例患儿心功能均保持良好,末次随访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6±4)%。末次随访时起搏电极阈值较比术中稍有升高但均≤1.0 V,在临床可接受范围[(0.8±0.1)比(0.5±0.1)V,t=-5.27,P=0.001];电极感知及阻抗与术中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6±5)比(14±4)mV,(584±88)比(652±86)Ω,t=-0.83、2.26,P=0.426、0.050]。随访期间未见电极脱位、电极故障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左支区域起搏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婴幼儿,起搏QRS波时限窄且术后心功能保持良好,电极参数稳定。

  • 标签: 心脏起搏器,人工 儿童 心动过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心电图对诊断右支传导阻滞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选择我院收诊的35例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右支传导阻滞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右支传导阻滞在有器质性心脏病病史的人群中较常见,且常伴有其它支阻滞,以及其他方面的心电图异常表现。结论 当完全性右支传导阻滞合并左前分支阻滞、I度房室传导阻滞以及ST-T改变时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 标签: 心电图 右束支传导阻滞 临床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肺癌放疗过程中应用CBCT引导,分析其不同配准方式纠正放疗摆位误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52例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调强放射治疗,在首次治疗影像位置验证中,获取CBCT图像,使用离线配准的方法,比较胸部标准配准方式,胸部标准+肺组织配准方式,胸部标准+靶体积配准方式的摆位误差。结果:胸部标准和标准+肺组织配准方式间摆位误差上下方向,差异明显(P<0.05);胸部标准和标准+PTV配准方式间摆位误差上下方向,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肺癌放疗摆位中,CBCT能较好的纠正放疗摆位误差,配准时需结合靶体积或肺组织。

  • 标签: 肺癌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 简介:摘要头部爆震综合征(EHS)是神经科比较容易漏诊误诊的一种睡眠障碍,长期存在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故EHS的早期准确识别、尽早干预非常重要。本文现从病因及发病机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几个方面对近年来EHS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加深临床同道对其的了解。

  • 标签: 头部爆震声综合征 异态睡眠 睡眠障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2021年联合国通过决议《人人拥有视力:加快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一份推动全球眼健康工作的重要文件,是联合国通过的第一个旨在解决可避免视力丧失问题的决议,该决议将眼健康纳入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部分。该决议总结了全球眼健康工作的经验教训,设定眼健康工作的全球目标,即各国应确保其人民充分享有眼保健服务,到2030年实现人人享有眼保健服务,并设立了国家层面眼健康工作的监测指标和方法。这一文件将作为全球眼健康全民覆盖、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蓝图;这一全球行动也将对我国的眼健康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分析了这一重要决议对推动我国眼健康工作持续发展的作用。

  • 标签: 视觉障碍 眼疾病 全球健康 预防卫生服务 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
  • 简介:摘要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因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足引起髋关节稳定性下降,造成髋部疼痛,继发髋关节磨损和退变的一种疾病。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是用来评价髋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其中前覆盖与外侧覆盖同等重要,但测量方法却不像外侧覆盖那样获得关注和取得共识。现存的成人髋关节前覆盖的测量方法分为二维指标和三维指标两大类。二维指标包括假斜位X线片前中心边缘(anterior central-edge,ACE)角和前覆盖指数,矢状面CT片ACE角,骨盆站立前后位X线片前壁指数和三分法、交叉征和交叉指数。假斜位X线片ACE角和前覆盖指数是在假斜位X线片上直接测量获得,反映髋关节站立位的负重功能状态,适用于判断髋关节的稳定性,有较多临床证据支持其与临床随访结果相关。矢状面CT片ACE角反映患者平卧位时的状态,适用于判断髋关节矫形手术出现撞击的可能。前壁指数和三分法、交叉征和交叉指数在骨盆站立前后位X线片上获得,反映患者站立位髋关节负重功能状态,对影像技术要求最低,可以迅速给予大体的初步判断;但影响因素较多,准确性欠佳,与临床的相关性尚不确定。三维指标包括基于CT的三维测量和基于统计模型的仿三维(2.5维)测量。三维测量对髋臼形态的细节显示准确性最高,更多用于判断髋臼截骨术对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以及产生医源性撞击的风险。2.5维测量虽然较二维观察更准确,但无法脱离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图像本身对结果的影响。通过假斜位X线片测量ACE角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判断髋关节前覆盖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锥形CT技术对口腔内科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口腔内科疾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分别通过锥形CT检查以及传统X线片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准确率。结果:锥形CT检查的准确率为100.0%(60/60),传统X线片检查的准确率为60.0%(3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内科临床诊断治疗中,应用锥形CT检查,可以有效提升检查准确率,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锥形束CT技术 传统X线片技术 口腔内科疾病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锥形CT在颌骨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抽取在2021年1月份至2021年12月份于我院治疗颌骨囊性病变并进行锥形CT的60例病人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参与研究患者当中包括45例含牙囊肿病人;出现根尖周囊肿、鼻腭囊肿分别为6例、9例;剩余病人出现了源性角化囊性瘤病人。结果:通过为病人使用锥形CT,分析病人的检查结果可以将病人的病灶充分显示,有利于医生的诊断,各项指标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研究。结论:对于出现颌骨囊性病变的病人使用锥形CT,效果优异,诊断可靠。

  • 标签: 锥形束CT 颌骨囊性病变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锥形CT图像引导用于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胸部肿瘤患者治疗,本次研究对象的入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分组遵循入院顺序,患者被平均分为对照组(电子射野影像仪图片引导治疗,20例)和实验组(锥形CT图像引导治疗,同20例),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后对照组有效率相比,实验组显著更高,与对照组心理状态相比,实验组评分显著更低,二者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给予胸部肿瘤患者形CT图像引导治疗,提高了放射治疗的有效性,缓解了患者紧张的心理状态,安全性较高,可以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左支起搏(LBBP)与双心室起搏(BVP)对合并左支传导阻滞(LBBB)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急性电同步和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连续性入选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接受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且合并LBBB的心衰患者。术中随机交叉接受LBBP和BVP,对比两种起搏模式下电同步与血流动力学的指标。电同步指标为QRS时限与QRS面积,血流动力学指标为左心室压强升高速率峰值(dP/dtmax)的增幅。结果最终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67.00±9.82)岁,年龄范围47~81岁。LBBP和BVP与基线相比电同步和血流动力学均有显著改善。与BVP相比,LBBP时的QRS时限显著缩短(-12.83 ms,95%CI -20.24~-5.43 ms,P=0.002),QRS面积显著减小(-89.86 μVs,95%CI -120.54~-59.17 μVs,P<0.001),LBBP的左心室dP/dtmax的增幅显著高于BVP(6.86%,95%CI 3.11%~10.61%,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合并LBBB的心衰患者,LBBP产生的电同步性和急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显著优于BVP。

  • 标签: 心力衰竭 电同步性 双心室起搏 左束支起搏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脑血管网络的近红外二区光成像系统,并探究光声波开启血脑屏障的可行性。方法使用1064 nm波长激光对不同浓度的纳米材料PATQ-T进行光成像。暴露3~8周龄KM小鼠颅骨,通过尾静脉注射将纳米材料打进小鼠体内,在1064 nm的波长下对进行注射前后的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然后用532 nm的激光产生光声波,观察血脑屏障在光声波作用下的开启情况。结果近红外光成像系统拥有较好横向分辨率,约为80 μm。通过光成像可以看到PATQ-T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在1064 nm的波长下,PATQ-T显示了较好的光增强效果。经光声波激发后,在血管网络周围出现了明显的光声信号增强。结论通过光成像技术可以对小鼠脑血管网络进行成像。光声波具有开启血脑屏障的作用。

  • 标签: 光声成像 脑血管 近红外二区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锥形CT研究面部不对称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位置的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面部不对称患者42例,根据双侧升支高度的差异,分为升支相似组20例,升支不对称组22例;以20例面部基本对称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拍摄大视野锥形CT,采用三维测量软件进行三维重建。结果升支不对称组患者的对侧髁突直径明显大于偏斜侧[内外径:对侧(18.44±2.04) mm,偏斜侧(16.18±2.18) mm,P=0.015;前后径:对侧(7.70±1.08) mm,偏斜侧(6.73±1.81) mm,P=0.029]。对侧髁突前间隙[(2.68±0.68) mm]明显小于偏斜侧[(3.68±0.56) mm],P=0.002。升支不对称组的髁突内外径、高度以及前间隙的差异明显大于对照组和升支相似组[髁突内外径差:不对称组(2.26±1.32) mm,对照组(0.16±0.22) mm,相似组(0.10±0.85) mm,P=0.003;髁突高度差:不对称组(3.41±2.94) mm,对照组(0.04±0.57) mm,相似组(-0.41±1.47) mm,P=0.017;前间隙差:不对称组(-1.00±0.61) mm,对照组(0.00±0.33) mm,相似组(-0.04±1.07) mm,P=0.020],升支相似组髁突中心到正中面距离的差异[(-2.60±1.60) mm]明显大于对照组[(-0.10±0.40) mm]和升支不对称组[(0.41±1.35) mm],P=0.004。结论不同类型的不对称患者髁突形态位置具有不同的特征,双侧关节窝与髁突位置的改变具有一定的关联。

  • 标签: 面部不对称 锥形束CT 髁突
  • 简介:摘要因外伤、烧烫伤、感染等原因造成的眼睑及周围组织损伤,当瘢痕形成后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眼睑外翻、眼睑闭合不全。瘢痕性睑外翻目前以手术治疗为主,但仍存在术后再次形成瘢痕的风险。该文报道了1例早期采用离子药物导入治疗的外伤后瘢痕性下睑外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眼睑外翻 离子束 透皮给药 瘢痕性睑外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