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近一年根据桂林市卫健委输血病历检查要求,对输血病历进行更细致的规范和完善,分析输血医学科对输血病历监督效果,以更规范成分血制品应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我院进行输血治疗的215位患者病例资料604人次输血记录,对比实行一年后的2021年5月197位患者病例资料520人次输血记录,分析不同血制品输血病历质量改善效果,依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我院输血病历整体质量有大幅提高和改善,其中红细胞制品完善度相对较高,其次是血浆和血小板制品。结论输血病历质量整体完成情况较理想,达到预期效果,但依然有较多提升空间,以后可从多种途径使用多种方法进行加强和完善。
简介:摘要目的改良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方法在无菌检查常规冲洗液(0.1%蛋白胨溶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以消除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抑菌性。通过微生物回收试验对不同浓度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进行毒性确认,并使用2种疫苗样品筛选硫代硫酸钠冲洗液最适浓度,最后通过无菌检查薄膜过滤法适用性实验确认最适浓度的有效性。结果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在0.05~0.80 mol/L范围内对所测试微生物无毒性,0.10 mol/L的硫代硫酸钠冲洗液可作为含汞化物生物制品无菌检查用冲洗液。硫代硫酸钠的引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冲洗液用量,缩短检查时间。结论通过在常规冲洗液中加入硫代硫酸钠,成功改良了含汞化物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方法。
简介:摘要: 目前阶段,肉制品加工最常使用的就是食品添加剂,这种添加剂作为一种加工过程的辅料,被加入到肉制品中,其目的是提高贮藏时间,保持色泽,提高口感等,因此,应用食品添加剂到肉制品中较为常见。添加这种辅料在近几年的肉制品加工以及运输环节尤为明显,可以明显的保证肉制品的质量。但是在添加食品添加剂的过程当中,必须严格的按照法律的要求依法应用,这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必不可缺的一步。本文主要分析添加食品添加剂在肉制品的加工环节的具体过程,通过描述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在具体的应用过程当中,严格的控制添加的质量和数量,食肉制品的生产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确保肉制品加工环节不会出现问题。
简介:摘要:现如今,生物医药制品领域的发展前景较为不错,目前样品检测工作中会采取到多样化的检测方式,分析所用到的各种检测方式,使用广泛度最高的应该是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这种方式是一种需要借助高压、大流量液体输送系统在分离柱上完成对样品高纯度分离的方法,并且对分离柱有一定的要求,必须要满足分辨率大、内径大及载量高这几点标准。把这种方法与传统制备方式进行对照剖析,不管是分离产品纯度亦或是分离效果等方面,前者表现出地优势都更为突出,正是由于这一点,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在生物制品等方面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普及。本文特围绕该方法及其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淫羊藿不同炮制品的细胞毒性,以及其毒性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比色法考察淫羊藿不同炮制品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建立HPLC指纹图谱-毒效数据谱效关系,确定其毒性成分及炮制方法。结果淫羊藿不同炮制品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依次为醋炙>羊脂油炙>生品>单炒>盐炙>酒炙,12个特征色谱峰中3号峰(木兰花碱,关联度为0.870)和6号峰(朝藿定C,关联度为0.851)与毒性参考值关联度较高。结论醋炙、羊脂油炙均具有减毒作用,木兰花碱、朝藿定C可能是淫羊藿的主要毒性成分,本研究可为淫羊藿炮制减毒的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硒粉-硫酸钾、硫酸铜-硫酸钾混合催化剂在血液制品蛋白质含量测定中的消化时间及测定结果差异情况。方法:采用凯氏定氮法对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人免疫球蛋白测定蛋白质含量,各品种分别使用硒粉-硫酸钾、硫酸铜-硫酸钾两种混合催化剂进行消化。结果:硒粉-硫酸钾催化剂消化时间约50分钟;硫酸铜-硫酸钾催化剂消化时间约90分钟;两种催化剂测定血液制品的蛋白质含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凯氏定氮法测定血液制品蛋白质含量时,硒粉-硫酸钾催化剂的消化时间相对于硫酸铜-硫酸钾催化剂大大缩短,且对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两种支原体快速检测方法在病毒载体制品中的适用性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基于PCR技术的两种支原体核酸扩增检测方法,对分别表达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原gD和ICP27的重组仙台病毒载体疫苗(SeV-dF/HSV-2 gD、SeV-dF/HSV-2 ICP27)收获液及纯化液进行支原体检测,探究其特异性和最低检测限,并对多个批次的收获液及纯化液进行测定。结果普通PCR法在对本制品病毒收获液检测时无明显PCR抑制现象,但对病毒纯化液检测时发生明显的PCR抑制,并且未能检出100 CFU/ml限度的口腔支原体和肺炎支原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在对本制品病毒收获液和纯化液的支原体检测中均无PCR抑制发生,且该方法对口腔支原体、肺炎支原体等多种支原体的检测灵敏度可达到10 CFU/ml,其中对口腔和肺炎支原体核酸拷贝数检测灵敏度可达到每毫升50基因组拷贝。结论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具有更高特异性和灵敏性,适用于作为质量内控方法快速检测病毒载体制品,及时发现支原体的污染,保证制品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与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分为PSD组(SDS评分≥53分)和非PSD组(SDS评分<53分)。比较两组人口统计学资料、临床资料及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确定PSD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SD与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之间的独立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20例缺血性卒中患者,PSD组39例(32.5%),非PSD组81例(67.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梗死严重程度(优势比1.276,95%置信区间1.138~1.432;P<0.001)和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优势比0.300,95%置信区间0.098~0.916;P=0.035)是PS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是PSD的独立保护因素,高益生菌制品消费水平与PSD发生率较低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该研究旨在调查极早产儿的钠供应量、液体量及钠失衡与严重脑室内出血(IVH)之间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瑞典极早产儿研究(EXPRESS)队列,包含2004至2007年间出生的所有22~26周极早产儿,并进行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将严重IVH(3级或脑室周围出血性梗死)患儿作为病例组,选择出生日期与病例组患儿最为接近且医院、性别、胎龄和出生体重相匹配的未患IVH早产儿作为对照组(n=70病例-对照配对)。结果与未患IVH的早产儿相比,严重IVH患儿的总钠供应和液体量更高[生后第2天的总钠供应量:Mean±SD,mmol/(kg·d):5.49 ± 2.53 vs.3.95 ± 1.91,P=0.009],此差异是由血液制品中的钠和液体所致。高血钠或血钠的大范围波动与严重IVH无关。结论输注含钠丰富的血液制品与极早产儿严重IVH存在关联,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相关性是由钠过量、液体潴留还是其他输血相关因素所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9年中国新生儿协作网(CHNN)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极早及超早产儿非红细胞血制品的使用现状及单位间差异,为探讨输注合理性与规范性提供证据。方法基于CHNN大规模极早产儿队列数据库进行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生后24 h内收入CHNN 57家NICU治疗、出生胎龄<32周且接受完整治疗的6 598例早产儿。收集患儿一般情况,描述不同出生胎龄、不同病情危重程度早产儿非红细胞血制品(血小板、血浆、人免疫球蛋白、白蛋白、冷沉淀和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使用率及次数。输注过至少1种非红细胞血制品即为输注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或χ²检验进行输注组和非输注组组间比较。使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单位间输注率和单位特征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 598例早产儿出生胎龄为30.0(28.7,31.0)周,出生体重为(1 353±312)g,女2 877例(43.6%)。2 816例(42.7%)早产儿为输注组,输注次数为3(1,6)次。与未输注组相比,输注组患儿出生胎龄更小(Z=17.62,P<0.01),出生体重更低(t=18.64,P<0.01),小于胎龄、多胎以及产房高级复苏比例均更高(χ²=31.06、12.82、287.52,均P<0.01),女婴比例以及本院出生比例则均更低(χ²=10.68、78.23,均P<0.01)。总研究人群中,使用率高的非红细胞血制品依次为白蛋白25.4%(1 674例)、人免疫球蛋白21.5%(1 417例)、血浆18.9%(1 245例)。901例超早产儿中,60.4%(544例)输注过非红细胞血制品,使用次数4(2,8)次;5 697例极早产儿中,39.9%(2 272例)输注过非红细胞血制品,使用次数3(1,6)次。病情危重和非危重组中非红细胞血制品输注率分别达62.2%(1 693/2 723)和29.0%(1 123/3 875),输注次数分别为4(2,7)次和2(1,4)次。57家NICU中,调整与非红细胞血制品输注相关的因素后,各单位间极早及超早产儿非红细胞血制品输注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χ²=153.48,P<0.01)。结论2019年中国NICU救治的极早及超早产儿中,接近半数曾接受非红细胞血制品输注,各单位非红细胞血制品使用率存在巨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