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双气囊小肠镜能安全、准确的检查全段小肠,并能对可疑病变取活检,明显的提高了诊断小肠的准确性及阳性率,对小肠疾病有很大的诊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护士的配合及检查前后正确的护理干预有利于小肠镜检查的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及小肠检查的质量。

  • 标签: 小肠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MDCTE)与双气囊小肠镜(DBS)在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例既往接受DBS和MDCTE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采用DBS方式,20例患者均被诊断为不典型小肠梗阻患者;安全性方面,1例经口进镜患者诉咽部疼痛轻度,1例经肛进镜患者出现便血。采用MDCTE方式,20例患者中16例患者被检测出有阳性表现。未出现不良事件。对于采用MDCTE检测未出现阳性表现的4例患者,进一步采用DBE检查,发现,其中2例小肠梗阻并黏膜水肿,2例为小肠瘢痕狭窄。结论针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小肠梗阻,MDCTE是良好的筛查手段,DBE是良好的确诊手段。

  • 标签: 小肠梗阻 多排螺旋CT小肠成像 双气囊小肠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小肠梗阻患者90例,撷取时间是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予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研究组予以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比较诊断符合率以及比较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结果与对照组的诊断符合率(75.6%)比较,研究组的(95.6%)较高,优势突出,P<0.05;与对照组的比较诊断敏感性(68.9%)、特异性(24.4%)比较,研究组的(88.9%、60%)较高,优势突出,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可显著提高小肠梗阻的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值得借鉴。

  • 标签: 多层螺旋CT 小肠造影 小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长时间CO2气腹对患儿肠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ASAⅠ-Ⅱ的患儿30例,气腹时间60-90分钟。常规全麻后穿刺桡动脉进行有创血压监测。术中吸入七氟烷,间断追加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分别在麻醉诱导后(T0)、气腹后1h(T1)、去除气腹即刻(T2)、去除气腹后2h(T3)记录HR、IBP、SPO2、PETCO2,并抽取动脉血3ml,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IL-10、TNF-α浓度;于气腹后1h取一小段小肠,4%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损伤程度。结果在T0-T2时点IL-6、IL-10、TNF-α浓度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T3时点各因子的浓度与T0、T1、T2时点的浓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病理学检查未提示有明显的肠缺血。结论长时间CO2气腹虽可引起IL-6、IL-10、TNF-α在气腹解除后明显升高,但并未引起明显的肠缺血性再灌注损伤

  • 标签: 气腹 炎性反应 缺血再灌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多层螺旋CT的检查方法及结果,总结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小肠淋巴瘤和小肠腺癌患者,各1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灶好发部位、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的情况,记录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肠腺癌好发于小肠近端,其发病范围有局限性,主要表现为环形累及肠壁及小肠腔内软组织结节,病灶的强化模式为“快速上升-平台”,伴肝转移及周围小淋巴结,病变侵袭胰腺,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等,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染色”征象;小肠淋巴瘤好发于小肠远端,其发病范围广,病灶的强化模式为“缓慢上升”,伴肠系膜或后腹膜的淋巴结肿大,经三维血管成像(CTA)检查可见明显的“肿瘤包绕血管”征象;两组检查结果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对分析小肠淋巴瘤与小肠腺癌的病因及病情发展等情况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并且对于两者在CT及CTA下的特征性改变,可用于临床鉴别诊断。

  • 标签: 小肠淋巴瘤 小肠腺癌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通过经口双气囊小肠镜(DBE)对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进行疗效鉴定。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0例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胃肠减压配合药物治疗,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经口DBE治疗,随后将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性为8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恢复时间上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更佳。结论经口双气囊小肠镜对不全性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双气囊小肠镜 粘连性梗阻 不安全性小肠梗阻 肠管粘连 腹痛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CT及X线小肠造影对小肠克罗恩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收治的小肠克罗恩病患者50例纳入研究,均给予CT及X线小肠造影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X线小肠造影对粘膜异常症状的检出率高于CT小肠造影检出率,提示X线小肠造影可以更早期发现病灶以及小肠功能情况;CT小肠造影对肠壁异常表现的检出率高于X线小肠造影,提示CT小肠造影更能够显示小肠壁病变以及肠腔外病变,从而有效判断病变活动性。结论对小肠克罗恩病患者施行CT及X线小肠造影可以有效提高临床诊断价值,提高临床确诊率。

  • 标签: CT X线小肠造影 小肠克罗恩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病理,总结该病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即川北附院和中心医院)最近1年来收治的10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肿瘤58例,空、回肠共42例;临床表现黑便、腹痛及腹部肿块为主;临床治疗主要应用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临床表现并不特异,临床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临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 标签: 原发性小肠肿瘤 临床病理 研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肠道疾病日益增多,人们对肠道疾病也更加重视。传统的小肠镜、超声内镜、胶囊肠镜虽能解决部分疾病的诊治,但或因只能窥探肠道管腔,或因操作复杂病人耐受困难较难接受,或因病灶检出率不高等原因,造成肠道疾病的诊治困境。而随着CT影像技术的发展,CT-3D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对肠道疾病的探查手段,从而提高对肠道疾病的诊断。本文初步探讨了利用CT-3D技术对小肠及肠系膜血管的成像技术,探索患者容易接受的无创检查,能清晰显示肠道疾病。

  • 标签: 小肠 CTE 肠系膜血管CTA CT-3D技术 冠状位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间质瘤(SIST)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指导SIST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普外科及术后病理确诊的SIST病人的一般资料、影像学特征、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依据胃肠间质瘤(GIST)恶性潜能分级标准(改良的NIH标准)进行危险度分级。采用x2检验(Fl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高度危险组与中低度危险组临床特征之间的差异。结果共28例SIST人选,男性占60.7%(17/28),女性占39.3%(11/28),平均年龄(50.8±14.9)岁,SIST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首发症状有:体检发现腹部包块7例,消化道出血7例,慢性腹痛9例,急性腹痛5例,以空肠、十二指肠、回肠多见。16例高度危险性(57.1%),12例中低度危险性(42.9%),高危组急性腹痛比例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5),中低度危险组出现消化道出血比例明显高于高度危险组(P<〇.〇5),两组年龄、性别、慢性腹痛、腹部包块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超检查对SIST的检出率不高,CT检出率高于B超。高危组CT检出率明显高于中低危组。结论SIST首发症状以腹部包块、消化道出血、慢性腹痛多见,高度危险性多见,不同恶性程度SIST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CT检出率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B超,SIST首选手术切除,疑诊SIST应及早手术探查。

  • 标签: 小肠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诊断 CT B超
  • 简介:目的构建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并用于修复大鼠腹壁缺损,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对比,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SIS)修复大鼠腹壁缺损后的大体效果及局部炎症反应。方法按照文献中报道的方法制作SIS材料并修复大鼠腹壁缺损(S组),并与美国强生公司的ULTRAPROTM补片(P组)进行对比,于术后3、8周取材,观察并评估2组大体修复效果及修复材料-肌肉交界处局部炎症反应。结果术后3周,SIS材料大体外观类似肌肉筋膜组织,缺损修复区域材料增厚;HE染色可见S组与P组大鼠腹壁缺损的修复区域均伴有炎症细胞浸润,SIS部分降解,部分胶原组织生成。术后8周,SIS材料边缘模糊不清,与周围正常肌肉筋膜组织相融合,缺损修复区域组织增厚明显;S组局部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明显减轻,SIS进一步降解,大量排列紧密、有序的成纤维细胞及胶原纤维增生。术后3周及8周,P组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均高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S材料修复大鼠腹壁缺损,效果显著,局部炎症反应轻微,并能够促进胶原组织增生。

  • 标签: 腹壁 修复 炎症反应 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基质材料
  • 简介:患者男,78岁,因右侧腹股沟区可复性包块50年,不能回纳7h于2017年2月10日急诊入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患者7h前发现右侧包块突出后不能回纳,感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2次。肛门停止排气、排便。既往有胆囊切除术和腰椎手术史,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数年,偶感呼吸困难。

  • 标签: 小肠破裂 嵌顿疝 手法复位 右侧腹股沟 腰椎手术 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患者的路径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1月接诊的30例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小肠梗阻患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更快,安全性更高,相比传统手术更值得推广。

  • 标签: 小肠梗阻 腹腔镜手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胶囊内镜(CE)与单气囊小肠镜(SBE)对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拟诊小肠疾病并接受胶囊内镜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患者资料,观察检查完成情况,检查结果,检查阳性率,有效诊断率并进行分析。结果C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93.24%(69/74),SBE全小肠检查完成率0%(0/74);CE检查阳性率95.95%(71/74),SBE检查阳性率75.68%(56/74);CE有效诊断率65.52%(19/29),SBE有效诊断率89.66%(26/29);CE与SBE检查一致率37.84%(28/74)。检出小肠病变类型有小肠肿瘤、小肠血管性病变、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Meckel憩室、克罗恩病等。结论CE和SBE具有各自的特点,适当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胶囊内镜 单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诊断价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特征及护理措施,提早预防和诊断,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病死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对3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患儿中,治愈32例,治愈率88.9%,平均住院15±0.9天,自动出院1例,肠穿孔转外科手术治疗2例,1例死亡。结论加强科学有效、耐心细致的护理,对提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的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新生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技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48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放射诊断的方法进行分析,对单纯性小肠梗阻不同的病因、性质、部位有何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单纯性小肠梗阻,在对患者行X线片检查时,其主要检查为腹部立卧位片,不同病因所引发的单纯性小肠梗阻的X线征像与临床特点各不相同。结论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的病因、性质和部位不同,临床和放射诊断所显示的图像也有所不同.通过放射诊断对单纯性小肠梗阻患者进行彻底的分析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 标签: 单纯性小肠梗阻 腹部立卧位 放射性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