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随着我国肝移植事业的不断发展,供肝短缺、质量参差不齐及保存运输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近年来,新一代器官保存运输技术常温机械灌注逐渐得到发展,同时在修复扩大标准供肝、评估供肝质量、体外干预治疗等方面展现出不凡的优势,将对肝移植事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 简介:摘要随着肾移植需求的增加,扩大标准供者(ECD)供肾开始应用于肾移植手术,这对供肾保存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常温携氧机械灌注(NMP)作为一种较理想的器官保存方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模拟肾脏在机体内的生理状态保存供肾。大量研究证明,NMP有修复ECD供肾质量的效果。本文综述了肾脏常温灌注在器官保存及修复方面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情况。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细胞治疗 基因治疗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肾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肾病的最佳选择。为弥补供者器官的短缺,扩大标准供者供肾的使用比例,明显影响肾移植的近期和远期疗效,CO2、H2S等治疗性气体、基因、干细胞和纳米颗粒在修复损伤、抗炎以及治疗免疫排斥等方面的优势受到关注。但是全身给药后到达靶器官的能力差,疗效不佳,在目前广泛使用的低温器官保存条件下难以实施以及无法评估治疗效果等问题限制了上述治疗的应用。常温机械灌注(NMP)技术为这些问题提供可行的解决平台,为修复供肾损伤提供了新途径。本文综述了NMP作为治疗平台的最新基础研究进展。

  • 标签: 肾移植 常温 机械灌注 基因治疗 干细胞 纳米粒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 NMP)修复边缘性供肝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使用NMP进行6例边缘性供肝体外评估和修复,供肝来自4例心死亡和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记录灌注过程的灌注参数、灌注液血气分析及生化检验指标,结合供肝外观等评估边缘性供肝是否适合移植。术后随访至少3个月,记录移植后7 d内肝功能指标、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NMP期间灌注参数稳定,肝动脉灌注流量为110~334 ml/min,门静脉灌注流量为540~1 180 ml/min。灌注液pH、PO2、PCO2在灌注0.5 h后基本恢复正常,乳酸水平迅速下降;肝酶水平无明显升高,胆汁pH>7.5。所有供肝灌注均匀,质地柔软,均被用于移植。受者肝移植后恢复情况良好,无一例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或缺血性胆道病变,至末次随访所有患者及移植物均存活。结论本科室在临床肝移植中应用NMP技术的初步经验提示,NMP用于边缘性供肝的保存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边缘性供肝 常温机械灌注 肝移植 早期移植物功能不全 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
  • 简介:摘要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肝脏保存方式为静态低温保存技术,理论上仅可保存肝脏12 h。随着静态低温保存时间的延长,肝脏的活性会逐步下降。这限制了器官的运输和匹配。超低温(不结冰)保存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技术可以显著延长大鼠肝脏的有效保存时间长达3~4 d。这对保证肝脏的公平分配,降低肝脏的废弃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和临床价值。本文综述了超低温联合亚常温机械灌注保存肝脏实验技术研究进展。

  • 标签: 超低温 亚常温机械灌注 冷冻保护剂 肝脏保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温体外循环辅助胸骨上段小切口治疗主动脉瓣病变手术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常温体外循环辅助胸骨上段单切口微创主动脉瓣置换的25例患者与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手术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前者作为微创手术组行胸骨上段小切口呈"J"型锯开胸骨,术中行常温体外循环辅助;后者作为常规手术组行常规胸骨正中中低温体外循环下主动脉瓣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无死亡病例。其中微创手术组的手术时间与常规手术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50.0±6.8)、(69.5±9.7) min]长于常规手术组[(45.8±7.2)、(65.0±8.8)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0、2.052,P均<0.05);微创手术组输注红细胞量、血浆量、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24 h白细胞计数、术后24 h C反应蛋白浓度、术后24 h总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引流管保留时间[85.1(42.3,181.3) ml、108.5(79.4,173.8) ml、186.4(132.6,307.6) ml、(4.2±0.8) cm、130.0(88.1,224.3) ml、14.2(9.8,17.1)×109/L、14.0(9.9,23.2) mg/L、186.6(135.3,302.1) ml、3.7(2.3,6.8) h、25.2(20.6,35.6) h、31.2(26.4,41.9) h]低于常规手术组[354.2(150.2,507.2) ml、211.9(119.2,281.5) ml、378.4(220.9,496.5) ml、(13.8±6.5) cm、365.8(171.8,511.3) ml、20.4(13.6,24.7)×109/L、28.6(14.4,39.3) mg/L、405.1(185.3,570.1) ml、7.7(4.2,10.2) h、52.8(30.8,69.3) h、57.2(37.6,71.9)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统计量值分别为Z=3.393、2.696、2.781,t=7.329,Z=3.151、2.638、2.493、2.597、2.472、3.254、3.338;P均<0.05)。微创手术组住院费用与常规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2%(3/25)与44%(11/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常温体外循环辅助在胸骨上段单切口治疗主动脉瓣病变的手术中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微创心脏手术 常温体外循环 主动脉瓣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红素加氧酶-1(HO-1)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联合常温机械灌注(NMP)保存大鼠心脏死亡后捐献(DCD)供肝移植后对胆管上皮细胞(BEC)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鉴定和扩增SD大鼠的第三代BMMSCs,以及通过Ad/HO-1修饰的BMMSCs(Ad/HO-1/BMMSCs),建立体外稳定的NMP系统装置;采用220只6~8周龄体重200.0~220.0 g雄性SD受体大鼠构建心脏死亡后热缺血30分钟DCD移植肝模型;将220只SD受体大鼠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组)、冷保存组(SCS组)、单纯NMP组(NMP组)、BMMSCs联合NMP组(BP组)和Ad/HO-1修饰的BMMSCs联合NMP组(HBP组),每组44只,其中NMP组、BP组和HBP组均进行4 h体外灌注。各组分别于移植术后0d、1d、7d和14d取材并检测相关指标,观察受体生存时间、肝功能以及胆管病理学改变。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以及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EC中细胞角蛋白19 (CK19)表达,TUNEL染色测定凋亡的BEC,免疫组化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HBP组大鼠术后生存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SCS组(5.6±0.8)d比NMP组(18.4±2.0)d、比BP组(20.5±1.5)d、比HBP组(82.5±3.2)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BP组和HBP组在肝功能、胆管病理学等方面得到显著改善,BEC中CK19蛋白表达显著增加[术后14d:S组(0.81±0.02)比SCS组(0.35±0.03)、比NMP组(0.47±0.02)、比BP组(0.63±0.02)、比HBP组(0.77±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EC的凋亡数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术后14d:S组(10.0±1.2)%比SCS组(57.3±5.5)%、比NMP组(40.1±4.6)%、比BP组(32.0±2.2)%、比HBP组(13.7±3.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BP组较BP组相比保护作用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HO-1修饰BMMSCs较单用BMMSCs联合NMP体外保存大鼠DCD供肝可以更好地保护移植肝中BEC功能,提高移植术后生存率。

  • 标签: 肝移植 常温机械灌注 间充质基质细胞 胆管上皮细胞 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