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自1983年从人胃粘膜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出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以来,HP以其很高的人群感染率及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高度相关性,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近来HP与胃癌的关系也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对HP感染行学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仅对HP感染的流行学作一概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流行病学 传播方式 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
  • 简介: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后,各国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形态学 流行病学 胃黏膜HP培养 青霉素 万古霉素
  • 简介:早在1983年国外有人从人体胃内发现了一种细菌,形态呈螺旋形、为弯曲状,当时称之为幽门弯曲菌,随着对这种细菌研究的深入,目前国内外已致称为幽门螺杆。从发现幽门螺杆至今,对其研究已非常广泛及深入,幽门螺杆感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及胃癖癌危险性已成共识。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胃内 消化系统疾病 细菌 弯曲菌 家族
  • 简介: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与胃腺癌、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亦密切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已将该菌列为I类致癌因子。现有的根除Hp的手段主要是联合应用抑酸剂及二或三种抗生素,但Hp感染的普遍性、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病人的低依从性等限制了抗菌疗法的成功使用,进行免疫防治研究十分迫切。已有许多学者对免疫接种防治Hp的可行性、免疫原及佐剂的选择、动物模型的建立以及免疫保护机制等进行了相当程度的探讨。本文就这一领域的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慢性活动性胃炎 抑酸剂 胃腺癌 B细胞淋巴瘤 Hp感染
  • 简介:幽门螺杆(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on和Marshall首次在人胃粘膜结构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pylori.cp)。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得到公认,通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 标签: 幽门螺杆菌感染 研究进展 螺旋形细菌 流行病学
  • 简介:1999年海南会议上提出并经全国消化学术会议确认的"幽门螺杆若干问题的共识意见"于2000年发表至今已3年余.3年多来,对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ylori,或简写为HP或Hp)的一些重要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2000年欧洲Maastricht-2共识报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2002年第三届全国H.pylori会议上广泛听取了各位专家对"共识"的意见后,又经2003年安徽桐城中华全国H.pylori共识会议审核修订,现提出新的H.pylori共识意见,以便在推广应用中充实和完善.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安徽省 2003年 桐城市 诊断 抗生素
  • 简介:大量研究表明,胃粘膜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我们通过调查,分析老年胃病病人幽门螺杆感染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性 胃病 幽门螺杆菌 细菌感染 HP 慢性胃炎
  • 简介:冠心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它是一种多因素的疾病。细菌感染,包括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p)感染作为CHD的危险因素是近年提出的一种较新的观点,目前未取得统一认识。我国是Hp高感染率国家,达32%~75%(1g岁以上),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美国为45%),加之其根治方案简单且易被病员接受,根治后再感染者并不多见,故阐明Hp感染与CHD的关系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Hp感染对上消化道疾病的致病

  • 标签: 冠心病 根治 Hp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 CHD 病员
  • 简介:材料与方法同期检出的胃粘膜病变共302例,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96例;肠上皮化生(IM)51例;异型增生(DYS)23例.每例于胃窦大小弯侧,胃体大小弯则取粘膜组织4块,分别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和Hp染色的Warthin-starry染色.以镜下见到棕黑色典型Hp菌体为Hp阳性.

  • 标签: 胃癌前病变 幽门螺杆菌 肠上皮化生 HP阳性 胃体 胃粘膜病变
  • 简介:目的研究酪酸茵在幽门螺杆治疗中的价值。方法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酪酸茵(米雅BM)及三联疗法,对照组使用三联疗法,分别观察副反应发生率及幽门螺杆的根除率。结果治疗组的幽门螺杆根除率为93.6%,副反应发生率为12.8%;对照组的幽门螺杆根除率为88%,副反应发生率为30%,两组相比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酪酸茵能显著减少Hp根治中副反应的发生率,且能提高幽门螺杆的根治疗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酪酸菌 幽门螺杆菌 治疗 三联疗法
  • 简介:目的:评估幽门螺杆(Hpylori)粪便抗原(HpSA)试验诊断H.pylori感染的准确性.方法:应用酶免疫反应原理进行HpSA试验,在大样本、多中心研究中进行HpSA试验的评估.995例因消化不良症状接受胃镜检查者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以HpSA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和组织学(或培养)方法检测H.pylori.以RUT和组织学(或培养)联合检测作为"金标准",两项试验均阳性者定为H.pylori感染.结果:以光密度值≥0.16为阳性,HpSA检测诊断H.pylori感染的敏感性为93.5%(478/511),特异性为94.2%(456/484),阳性预测值为94.5%(478/506),阴性预测值为93.3%(456/489),总的检测准确性为93.9%(934/995).结论:HpSA试验是一种简便、准确的非侵入性H.pylori感染检测方法.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粪便抗原 多中心研究 酶联免疫反应
  • 简介:自从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以来,人们对幽门螺杆与胃部疾病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近年来,诸多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是胃、十二指肠疾病(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MALT淋巴瘤等)的主要病因或重要致病因子。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根据流行学资料,认为H.pylori是胃癌重要原因之一,但其确切的致病机理仍不清楚。1997年4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届幽门螺杆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知名的消化专家经过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有关问题达成了初步的共识:认为H.pylori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病原菌、活动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MALT淋巴瘤)重要致病因子.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

  • 标签: 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 H.PYLORI感染 细胞增殖 MALT淋巴瘤 慢性活动性胃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