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筛查问卷与肺功能检测在粉尘作业农民工中筛查COPD的应用情况。方法于2019年5月,通过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下乡义诊选取149例粉尘作业农民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COPD问卷筛查与肺功能检测,分析其筛查出高危人群情况及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粉尘作业农民工中,问卷筛查结果阳性107人(71.8%),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73人(49.0%),最终诊断煤工尘肺75人(50.3%),有肺功能损伤者101人(67.8%)。筛查问卷结果阳性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结果阳性率明显高于筛查问卷结果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无尘肺病者比较,叁期尘肺病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风险增高(OR=16.462,95%CI:3.390~79.946;P<0.01);与不吸烟者比较,吸烟指数11~20包年和>20包年的粉尘作业农民工肺功能检查结果阳性的风险增高(OR=19.814,95%CI:3.854~101.883;OR=9.733,95%CI:2.310~41.008;P<0.01)。结论粉尘作业农民工COPD患病风险较高,应加强对尘肺病期别高和吸烟人群的早期检查,筛查问卷可较好地筛查出COPD高危人群,作为基层筛查工具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云南省昭通市农民工和某国有企业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并分析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8月,选取83例云南省昭通市农民工尘肺病患者和126例某国有煤矿企业尘肺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生命质量,并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农民工组患者家均年收入明显低于国有企业组,疾病治疗支出高于国有企业组(P<0.01)。农民工组患者WHOQOL-BREF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和环境4个领域的评分和总分均低于国有企业组(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家均年收入(b=0.000 15,95%CI:0.000 10~0.000 20)、农民工(b=-5.904,95%CI:-8.436~-3.372)、行动能力好(b=2.595,95%CI:0.706~4.483)和有并发症(b=-2.542,95%CI:-4.698~-0.387)是尘肺病患者WHOQOL-BREF总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农民工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低于国有企业尘肺病患者,家均年收入、行动能力好坏及有无并发症是尘肺病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大棚肺,即大棚作业农民肺的简称,是农民肺(FLD)的一种,隶属于职业性过敏性肺炎(HP)。大棚作业人群由于长期在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差以及土壤中菌落密集度较高的塑料大棚内工作,使其HP的的患病率较高。长时间以来,国内外关于“大棚肺”的防治报道不甚多见,以致对该疾病的认识度较差。近些年来,我国对大棚肺的关注度逐渐提高,对大棚肺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都有更深入的了解。本文主要对中国大棚肺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现状进行讨论。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木质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工人职业性噪声接触特征及其分布状况,为我国噪声源数据库建立和噪声危害防控提供基础依据。方法于2020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木质家具制造业和纺织业共653名工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一般情况问卷调查,测量噪声接触特征指标,分析不同行业和工种的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和峰度等变化。结果作业工人噪声接触LAeq,8 h为(91.2±6.9)dB(A),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分别为37.0、105.0。84.1%(549/653)的工人LAeq,8 h≥85 dB(A),49.0%(320/653)、68.5%(447/653)的工人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10。纺织业工人LAeq,8 h水平高于木质家具制造业,而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低于木质家具制造业(P<0.01);织布工和纺织工LAeq,8 h较高,枪钉工峰度指标较高(P<0.05)。作业工人峰度中位数与峰度均数呈正相关(r=0.80,P<0.01);木质家具制造业工人LAeq,8 h与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均呈正相关(r=0.33、0.35,P<0.01);纺织业工人噪声接触LAeq,8 h与峰度中位数和峰度均数均呈负相关(r=-0.45、-0.40,P<0.01)。结论LAeq,8 h和峰度等噪声接触特征指标的行业和工种分布差异较大,多指标联合测量有利于全面评估噪声接触及其健康效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7至2019年武汉市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职业噪声接触及其听力损失情况。方法于2020年5月,采用横断面方法选择2017至2019年在武汉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的部分汽车制造业工人3 948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并进行噪声检测和纯音听阈测试,而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调查对象中听力损失率为3.24%(128/3 948),其中高频听力损失有101人,诊断为职业性噪声聋有27人。既往有接触噪声工人听力损失患病率明显高于无既往接触噪声工人(12.10%、0.96%,P<0.05)。职业性噪声接触为<80 dB(A)、80~<85 dB(A)和≥85 dB(A)的工人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83%、2.69%和5.09%;高频听力损失率分别为1.60%、2.05%和3.71%;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分别为0.23%、0.64%和1.38%;不同职业噪声接触工人的高频听力损失和噪声聋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防护用品与不使用防护用品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率(2.88%、4.45%)和职业性噪声聋患病率(0.46%、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噪声接触<80 dB(A)的工人比较,职业噪声接触≥85 dB(A)工人发生听力损失的风险增加3.16倍(OR=3.16,95%CI:1.44~6.95,P<0.05)。与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比较,不使用听力防护用品的工人听力损失(OR=1.96,95%CI:1.25~3.06,P<0.05)和职业性噪声聋(OR=3.46,95%CI:1.51~7.96,P<0.05)的发病风险明显增加。结论汽车制造业工人听力损失发病风险与职业噪声接触和个体听力防护用品使用密切相关。良好的听力防护可以降低职业性噪声诱导听力损失和职业性噪声聋的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噪声接触对汽车制造业工人不同频率听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判断抽样方法,于2018年4至7月以广州市某大型汽车制造企业4 723名噪声作业工人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0.5、1.0、2.0、3.0、4.0和6.0 kHz的纯音听阈测试,分析不同频率听力损失特征及其与噪声作业工龄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工人总体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9.8%(1 406/4 723);其中,双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21.2%(999/4 723),单侧听力损失检出率为8.6%(407/4 723)。单侧听力损失中,右侧检出率高于左侧(P<0.05),尤其是6.0 kHz(P<0.001);语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1.9%(90/4 723),高频听阈提高检出率为28.9%(1 366/4 723)。左侧和右侧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频率的升高而增加(P<0.001),均以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最高。左侧0.5 kHz的听阈高于右侧相同频率听阈(P<0.05)。作业工人听力损失检出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且3.0、4.0和6.0 kHz听阈提高的检出率均随噪声作业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0.001)。结论噪声作业工人听阈提高以6.0 kHz较为明显,右侧较左侧易受损,噪声作业工龄与高频段听力损失存在剂量-效应关系。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用设备制造业非稳态噪声职业接触对工人听力损失的影响,探究峰度指标应用于评估非稳态噪声致听力损失的可行性。方法于2012至2018年,选择通用设备制造业6家企业的233名接触非稳态噪声的工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纺织和编织类4家企业的237名接触稳态噪声的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每名工人的8 h等效连续A声级(LAeq,8 h),结合接触噪声工龄计算累积噪声暴露量(CNE),并应用噪声峰度对CNE进行调整(调整后为CNE');对工人开展基本资料的问卷调查和听力测试。比较两组工人的CNE经峰度调整前后不同水平组内高频听力阈值变化和噪声导致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变化情况,同时分析比较经峰度调整前后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工人3 000~8 000 Hz听力阈值在不同CNE水平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NE是观察组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危险因素(OR=1.189,P<0.05);经趋势χ2检验,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随着CNE的增加而增加(χ2趋势=34.415,P<0.05)。在CNE 95~<110 dB(A)·年水平组内,观察组高频听力损失的检出率和高频听力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峰度调整后,在CNE'各水平组内,观察组与对照组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NE'与高频听力损失检出率的相关性优于CNE(R2调整后>R2调整前)。结论通用设备行业的非稳态噪声对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随着CNE的上升呈增加趋势,且较稳态噪声对工人高频听力损失的影响更大;CNE'可用于评估非稳态噪声导致的听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