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研究感染性创面接受臭氧消毒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时间在2021.12月至2022.12月,选取的对象为上述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感染性创面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进行分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有45例患者。对照组中患者予以常规消毒处理,实验组患者予以臭氧消毒技术,对患者伤口愈合效果以及伤口愈合天数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伤口愈合天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伤口愈合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d两组的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变化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6d、9d以及12d实验组的创面新生上皮组织面积变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臭氧消毒技术用于感染性创面治疗中,会加快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提高整体的创面愈合效果,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由于 Hp的抗性越来越强,目前常用的西医药物已经难以达到预期的疗效,因此必须寻找有效的药物来进行抗 Hp感染的药物。根据流行情况,目前出现的消化道疾病患者的病死率每年都在上升,而幽门螺旋菌是最重要的致病菌,因此,完全消灭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治疗感染性胃病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中医的治法,应当以清热活血,理气化瘀为主,与西医的疗法相比,中药具有较高的根除Hp概率,且毒副作用较少,不易产生抗性,与传统四联法相比,具有较高的疗效。为使病人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本文从相关概述入手,分析中医理论下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具体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药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病的方法,以期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简介:[摘要]在人工驯化、饲养繁育及研究实验过程中,由于非人灵长类生理及生活习性,导致出现较多的外伤情况,并且往往不配合治疗,最后导致预后不良甚至死亡。广东蓝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验室1只雄性恒河猴进行外科手术后伤口出现感染。经手术切除及3周的清创治疗,伤口逐步收窄、肉芽组织长出,血常规指标恢复正常,表明该实验猴基本痊愈。本病例的完成,为出现感染性外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手段。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创伤性检查前感染性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本院2021年02 月至2022年02 月到本院接受拟创伤性检查患者近 4000例,运用真空的采血管收集其窄腹静脉血剂量为3mL,对患者乙肝五项、抗HCV、抗TP、抗HlV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乙肝五 项血清标志物中,HBsAg阳性检出概率18.00%、抗-HCV阳性检出概率0.12%、抗-TP阳性检出概率2.51%、抗-HIV阳性检出概率0.1%。结论:
简介:摘要感染性骨缺损是指伴有感染或在骨感染治疗过程中产生的骨质缺损,需要外科干预,但治疗过程繁琐而复杂:既要控制骨感染又要修复骨缺损,有时还涉及复杂的软组织重建,任何环节未达到相应的目标都可能导致整体治疗失败。因此,感染性骨缺损一直是骨科领域的世界性难题。常规治疗方法主要为彻底清创、植骨或骨搬移、全身及局部抗生素应用。彻底外科清创是控制感染的重要基石,而清创范围、骨缺损重建时机和方式长期存在争议。随着膜诱导技术的临床应用,感染性骨缺损的治疗在有效感染控制和快速缺损修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越来越多的临床骨科医师开始关注膜诱导技术,但因忽略骨感染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技术细节,其疗效受到影响,甚至导致并发症。为此,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组织国内骨科领域相关专家,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临床循证指南(2023版)》,从感染性骨缺损的精准诊断、术前评估、手术过程及术后管理和康复等方面提出推荐建议,为膜诱导技术治疗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需行输血治疗的患者18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包括乙型肝炎5项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抗体及人类自身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分析检验结果阳性率,比较不同人群的输血前血液指标检出结果。结果:乙型肝炎5项感染指标例数最多,其中HBcAb的检出率最高。感染性指标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60以上人群的HBsAg、HBeAg检出率高于60岁以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前进行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能够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的放生,对医院以及患者均是一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