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全(osteogenesisimperfecta)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骨骼发育障碍性疾病,又称脆骨病或脆骨一蓝巩膜一耳聋综合征。发病率约3/10万,男女比例大约相同。其特征为骨质脆弱、蓝巩膜、耳聋、关节松弛,是一种由于问充质组织发育不全,胶原形成障碍而造成的先天性遗传疼痛。其病变不仅限于骨骼,还常常累及其他结缔组织如眼、耳、皮肤、牙齿等。本病具有遗传和家族,但也有少数为单发病例。

  • 标签: 成骨不全 先天性遗传性 耳聋综合征 发育障碍性疾病 结缔组织 关节松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采用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骨髓缺损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2月到48个月,平均为30.5个月,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次进行了手术,其余患者局部未发作。且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结论对于肿瘤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复合自体骨髓抑制法临床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 骨复合 骨髓移植 肿瘤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颌面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28例颌面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的CT表现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恶性肿瘤5例,CT表现为不规则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物,其中磷癌3例,局部见骨质破坏,周围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粘液表皮样癌2例,局部有骨质破坏。良性肿瘤及类肿瘤病变23例,为边缘规则,未见钙化、瘤及骨膜反应。骨质膨胀破坏8例,广泛侵犯3例。结论各类颌面部肿瘤与类肿瘤病变有不同的影像学特点。

  • 标签: 颌面部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多能干细胞,通过诱导可分化成为、软骨、脂肪、肌腱等,其中影响其向脂肪分化的因素很多。机体老化会使整体内环境发生巨大改变,也使骨髓内微环境与复杂的细胞内、外信号调控发生改变。控制相关的影响因素有助于诱导分化而抑制成脂肪分化,进而提高骨质疏松、缺损和量丢失等相关疾病的治疗。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成骨分化 控制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小鼠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pluripotentstemcells,iPSCs)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并观察Osterix对iPSCs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和病毒转染的方法,结合定量RT-PCR以及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在诱导的条件下,iPSCs中骨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小鼠iPSCs经悬滴培养可以形成拟胚体,在诱导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分化。病毒转染并不影响iPSCs的多向分化潜能;与对照组相比,转染Osterix的iPSCs形成的矿化结节、碱性磷酸酶活性、骨相关基因的表达均有明显增加(P〈0.05)。结论:在诱导液培养条件下,小鼠iPSCs可以作为种子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并且过表达转录因子Osterix可以进一步促进iPSCs的分化。

  • 标签: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 OSTERIX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学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病灶内扩大刮除、同种异体或软骨下植水泥填充修复缺损治疗距良性肿瘤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应用可行。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2014年10月本科治疗的16例距骨病变的患者。男12例,女4例,平均年龄38岁(6~58岁)。其中软骨母细胞瘤2例,巨细胞瘤4例。邻关节囊肿7例,软骨母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囊肿1例,单纯囊肿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仔细评估确定病灶的完整,通过踝关节周围切口或者经内外踝截显露病变,术中仔细刮除病变组织,应用磨钻及电刀处理病灶腔壁,同种异体或软骨下植水泥填充修复缺损,截的内外踝使用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15个月,无局部复发及转移发生。复查X线片示所有患者均无软骨下骨折,截端愈合良好。结论对于距肿瘤肿瘤样病变可以选择内外踝截骨病灶扩大刮除、软骨下植水泥或同种异体填充修复缺损,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肢体功能恢复理想、近期复发率低、病人易于接受等优点。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距骨良性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内外踝截骨 扩大刮除术 软骨下植骨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牙/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牙髓干细胞,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比色法检测黄芩苷对人牙髓干细胞增殖的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及Westernblot等方法检测黄芩苷作用于人牙髓干细胞后,其牙/分化指标,包括核心结合因子(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牙本质涎蛋白(dentinsialoprotein,DSP)、Osterix(OS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钙素(osteocalcin,OCN)的变化。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0~20μmol/L黄芩苷作用于牙髓干细胞后其增殖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显示:0~20μmol/L黄芩苷各浓度组细胞ALP活性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μmol/L黄芩苷可增强牙髓干细胞RUNX2、DSP、OSX、OPN、OCN等牙/骨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黄芩苷对牙髓干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但可促进其牙/分化能力。

  • 标签: 牙髓干细胞 黄芩苷 增殖 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2009年9月—2015年1月采用PKP治疗椎体转移癌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5例,年龄48-74岁,共累及19节椎体(9节胸椎和10节腰椎),原发灶为乳腺癌5例、肺癌4例、前列腺癌4例、胃癌1例。在术前及术后第3天、1个月、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获得随访3个月-4年,平均(22±13)个月,所有患者主诉术后胸背部疼痛症状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前VAS评分为(8.4±0.5)分,术后随访VAS评分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分别为术后第3天(2.4±0.8)分,术后1个月(1.7±0.6)分,术后3个月(1.5±0.5)分,末次随访(1.4±0.6)分。术前ODI为75.0±10.7,术后第3天34.6±10.9,术后1个月25.9±8.5,术后3个月25.6±7.8,末次随访27.5±9.3。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和ODI相比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所有患者无术中水泥渗漏、术后邻近椎体骨折和椎体骨折不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KP可以明显缓解椎体转移癌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外科手术技术。

  • 标签: 椎体后凸成形术 成骨细胞瘤 转移瘤切除术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胸椎 腰椎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培养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ofposteriorlongitudinalligament,OPLL)患者韧带细胞的方法并检测其活性。方法2013年1~12月颈椎外伤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各15例行颈前路手术治疗。术中切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体外培养。取第3代细胞进行细胞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量2组细胞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差异。结果组织块培养法培养7~14d见细胞萌出,细胞呈梭形、纺锤形及多角的星形,细胞核大、卵圆形、细胞边界不清。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波形蛋白阳性表达,证实细胞培养成功。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提示韧带骨化组细胞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mRNA表达明显高于外伤组。结论组织块培养法可成功培养颈椎后纵韧带组织细胞,形态学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特点。体外培养的OPLL患者的韧带细胞具有明显的活性。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细胞培养技术 细胞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痛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筛选恶性肿瘤骨转移并伴有痛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42)和单药组(n=42),联合组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单药组单用唑来膦酸。复方苦参注射液30mL/d,d1~14;唑来膦酸4mg/d,d1;每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观察两周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痛缓解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采用EORTCQLQ-BM22量表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两周期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联合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单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33%vs.71.43%;P<0.05);两组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16.67%vs.14.29%,P>0.05),并且所有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1~2级),易处理。EORTCQLQ-BM22量表评分结果显示,除了社会心理方面,治疗后无论是疼痛位点、疼痛性质还是功能障碍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改善,和单药组相比,联合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能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痛,并且不良反应轻微,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体开放植疗法在胫骨感染缺损的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胫骨感染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自体开放植,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2例患者中,治疗后5周游离植皮的患者共计4例,且其创面均完全闭合,治疗后10周创面得以愈合的患者共计38例;本组中,愈合的患者共计41例,其愈合的平均时间为(7.3±1.5)个月,出现感染复发现象的患者共计1例,未良好愈合。结论在胫骨感染缺损的治疗中,自体开放植疗法的效果显著,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 标签: 胫骨感染性骨缺损 自体骨开放植骨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在建立小型猪下颌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电镜技术研究下颌放射骨坏死形成、发展的超微结构动态变化过程。方法:对6只小型猪右侧下颌进行25Gy和28Gy一次照射,建立小型猪右侧下颌放射骨坏死动物模型,分别于照射结束后3、4、5个月切取右侧下颌放射骨坏死部位死,制备标本,进行电镜检查分析。结果:照射后的早期骨胶原纤维即受到破坏,骨细胞先出现细胞膜破坏,随后胞质出现空泡,细胞器裂解,最后出现核变化。大剂量照射后骨细胞的破坏出现早而重,并且加速了骨细胞的裂解、死亡。结论:骨细胞细胞膜及细胞质较细胞核对放射线更为敏感,照射后骨细胞死亡过程首先发生在细胞膜及细胞质内,与以往认为细胞核损伤在先的观点不同。

  • 标签: 放射性骨坏死 小型猪 电镜
  • 简介:目的:骨髓基质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在调节颅骨锁骨发育不全(cleidocranialdysplasia,CCD)患者结构中发挥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与正常BMSCs比较分析,探讨CCD患者BMSCs的体外增殖、分化、干性及衰老特征。方法:分离培养CCD患者及正常同龄人BMSCs;甲基噻唑基四唑(MTT)法及流式细胞周期分析其增殖能力;诱导后采用Westernblot及茜素红染色分析其能力;检测多潜能转录因子及克隆形成,分析其干性能力;检测衰老调控关键基因p16、p21表达及通过β-gal衰老染色分析其衰老特征。结果:与正常BMSCs相比,BMSCs-CCD增殖活性低,且细胞周期中处于S期、G2的细胞比例较低;两组细胞诱导1、3、7d后,BMSCs-CCD组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transcriptionfactor2,Runx2)、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水平较正常组低;诱导14d后,BMSCs-CCD组形成的钙化结节较正常组少;BMSCs-CCD组中多潜能转录因子Oct4、Nanog、Sox2表达及克隆形成率均较正常组低;相反,BMSCs-CCD组中p16、p21等衰老标记分子表达及衰老细胞阳性染色比例均较正常组高。结论:同正常BMSCs比较,CCD患者BMSCs的增殖能力、能力、干性强度均较差,且更易衰老。这些特征可能是CCD患者易发骨质疏松及骨折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颅骨锁骨发育不全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 干性 衰老
  • 简介:目前临床上修复缺损常用的治疗方法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组织工程学的兴起与快速发展为解决大面积缺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它通过将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的复合物,从而达到修复或重建缺损的目的。文章对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研究现状、种子细胞的研究现状、生长因子、血管化进行综述,并就其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 标签: 干细胞 成骨分化 组织工程 支架
  • 简介:目的:研究牵张力对骨髓基质细胞(BMSCs)与血管内皮细胞(VECs)共培养体系分化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大鼠原代BMSCs与VECs。应用Flexcell5000加力系统,分别对BMSCs与VECs共培养组、BMSCs单独培养组和VECs单独培养组施加6%等轴循环牵张力。加力6、12、24和48h后,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Runx2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碱性磷酸酶(ALP)半定量检测ALP活性。通过加入VEGF受体抑制剂Tivozanib,观察VEGF的旁分泌作用。采用SAS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加力6h时,共培养体系Runx2mRNA的表达量上调4.3倍(P〈0.05);加力48h时,ALP活性升高1.5倍(P〈0.05)。2加力12h时,共培养体系VEGFmRNA的表达量上调2倍(P〈0.05),上清液中VEGF的含量增加10倍(P〈0.05),BMSCs分泌大量VEGF,而VECs分泌极少量VEGF。3加入Tivozanib后,共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下调90%(P〈0.05),ALP活性下调48%(P〈0.05);而BMSCs单独培养组Runx2的表达量和ALP活性分别下降30%和18%。结论:牵张力促进BMSCs与VECs共培养体系中BMSCs的分化,这种作用可能通过牵张应力诱导BMSCs分泌的VEGF以旁分泌方式由VECs作用于BMSCs来实现。

  • 标签: 骨髓基质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 共培养 牵张应力 成骨分化 VEGF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64例,治疗组采用口服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双氯芬酸纳(10mg每日一次口服),双醋瑞英胶囊(安必定50mg每日三次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0.628g每日三次口服)。分别于一个月和治疗后12个月时按照林志雄等制定的综合评分表,从关节休息痛、运动痛、肿胀、压痛、活动度及行走情况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一个月后,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98、p=0.618);治疗12个月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648、p=0.008)。结论口服自拟痹汤结合肌注鲑鱼降钙素治疗膝关节炎疗效持久、稳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骨性关节炎 骨痹汤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中医肾主理论治疗膝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膝关节炎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美洛昔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补肾壮舒筋汤加针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膝关节炎患者而言,采用中西和西医进行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相对而言,阿奇霉素治疗效果更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患者 美洛昔康 补肾壮骨舒筋汤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