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导致血液报废的原因,进而采取有效针对措施,减少血液的浪费,保证用血安全。方法对2013~2014年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主要的原因是ALT增高、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其后依次是离心破损等。结论为减少血液的浪费,必须做好献血前宣教及献血征询工作,严格按标准操作规程操作,确保血液的质量和输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在医院管理中的价值。方法分析医疗设备报废原因、设备报废管理措施和设备报废后的处理。结果设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结论规范医疗设备报废在医院管理中有重要意义,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医疗设备 报废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避免血液资源浪费,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通过血液采集、运输、制备、保存和使用中的操作不当或失误造成报废。结论严把体检,正确操作,降低血液报废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报废血液 报废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以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减少不必要的血液资源浪费。方法统计2005~2011年无偿献血血液报废原因。结果7年来血液总报废率4.93%,其中ALT报废率1.86%,脂肪血报废率1.62%,梅毒报废率0.53%,ALT、脂肪血和梅毒为主要不合格项。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积极告知献血前后注意事项,从低危人群中招募无偿献血者,采前筛检ALT、HBsAg和梅毒,以期降低血液的报废率。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因储备浓缩血小板而导致的报废。方法收集本血站近三年来的浓缩血小板报废资料采用统计方法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近三年来单采血小板利用率较高,手工浓缩血小板累计报废368个治疗量,报废率高达36.85%。

  • 标签: 单采血小板手工浓缩血小板成分血报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库管理中成分血报废的原因,并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对策。方法我院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成分血报废的防范管理对策,分析影响血库内成分血报废的因素后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分析实施防范管理后的效果。结果实施相应的防范管理措施进行血库成分血管理后成分血的报废率为0.00%。结论影响血库管理中成分血报废的原因为脂血浆、过期、非标量、絮状物、颜色异常、溶血、不规则抗体、热合渗漏、凝块等,实施相应的防范措施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库管理 成分血报废 影响因素 防范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细节管理对血站采血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6月-201

  • 标签:
  • 简介:从血站发往医院的临床用血中,偶而会发生血液不合格被退回的现象,为此,笔者对2005~2007年兰州市临床用血单位因外观不合格退回报废血情况做调查分析,探讨血站与医院之间的接口管理,以保证血液质量,减少血液浪费,保障输血安全。

  • 标签: 血液 接口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库存血液报废原因进行分析,探讨血液采集、制备、储存、运输工作流程中的控制措施,降低血液报废率。方法对本站2014年全年总报废血液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报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市全年报废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是血浆和红细胞悬液及冷沉淀为本站报废血液的主要原因。结论只有规范、科学地管理采供血工作,保证采供血工作质量,才能减少血液报废,合理利用血液资源。

  • 标签: 无偿献血 血液报废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珍惜宝贵血液资源,降低血液报废率,提升工作效益。方法整理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成分制备资料,统计成分制备数据,分析血液报废原因。结果本次制备血液19007袋,报废1187袋,报废率为6.2%,5类报废原因中脂血和非标量报废居多,分别占报废量的80.3%和12.8%。结论血液报废是可控的,加强工作人员责任心,提高操作技能,把握好各工作环节的关键点是降低血液报废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脂血 非标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报废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13-2014年间所有经检测不合格的机采血小板进行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统计分析。结果机采血小板ALT、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阳性率在2013年分别为61.87%、23.02%、11.51%、1.08%、2.52%;在2014年分别为58.87%、21.21%、9.09%、3.03%、7.7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宣传力度,改善试剂及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机采血小板的不合格率。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报废 原因
  • 简介:《血站管理办法》中强调要保证临床输血的及时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地理位置与采供血机构的距离不尽相同,为临床抢救急症病人赢得时间,满足临床输血的及时性,医院输血科(血库)必须贮存一定量的血液。临床使用贮存血液过程中也会有各种原因造成血液不适合使用于临床而退回,主要是乳糜血、絮状物、凝块、破袋及溶血。为了减少血液的浪费,笔者对本站2005~2006年临床医院退回的血液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临床用血 《血站管理办法》 贮存血液 报废 临床输血 采供血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非标示量血液的常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减少血液浪费,减少献血者不愉快的献血经历,促进献血者的保留。方法对非标示量的血液按年份、原因及献血类型进行统计。结果非标示量按年份统计呈增高趋势;非标量血液产生的原因献血反应占58.13%,血管细小占21.95%,穿刺技术占18.67%,其它原因占1.22%。结论做好献血宣传,让献血者全面了解献血知识,提高穿刺技术,提供良好的献血环境和服务,是减少非标示量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献血 非标示量 报废 献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制备环节报废原因分析及改进。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0年4月我血站血浆制备总量64400袋为研究对象,分析具体报废袋数和原因,并依据原因提出改正措施。结果 血液制备环节主要报废原因为:脂肪血0.13%、溶血0.07%、血袋破损0.06%。结论 血站在进行血液制备过程中需强化关键步骤控制、依据出现报废原因制定对应干预方式,方可减少血浆报废量。

  • 标签: 血液制备 报废原因 血站 溶血
  • 简介:摘要:血液成分制备是现代医学发展在技术层面的重要体现,于急救与临床治疗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且实际操作经验表明,制备质量直接影响用血者的安全以及治疗的效果。血液成分制备过程中常出现报废的现象,危险因素较多,包括采集、分离、制备在内的多个环节都容易出现问题,为此本文对这些问题先做了总结。而后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包括但不限于规范操作流程、引进先进基础等多项,希望以此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切实保障临床用血的充足与安全。

  • 标签: 血液成分制备 报废原因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原因回收各种因素引起的血201 8 - 2019年间由于处置水平非技术测试中的血液高于未经检验的,包括:测试类酶(ALT)高于国家标准上限,而未经证实的阶级大多血量不足。必须采取全面的管理措施,降低劣质血液的过时率,有效利用宝贵血液资源。

  • 标签: 血液报废 原因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称粉制备过程中血液报废的原因,以期降低血液报废率,充分利用血液资源。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血站采集的4000袋血,并将其作为研究的对象。分析正常报废和非正常报废血液各个环节中是否出现问题,并对所研究报废学样的原因进行分析、归类。结果分析结果显示,在抽取的4000袋血液报废样本中,合格报废袋数有3800袋,占研究对象的95%;不合格报废的袋数为1200袋,占研究地想的5%。其中不合格报废血液样本中,由于抗-HCV、血脂、抗-HIV等原因造成血液报废的数量有800袋,由于采集数量不足、血脂不足等原因导致血液样本报废的数量有400袋。结论在血液收集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收集措施,加强对手机血液的管理,控制血液保管的各项条件,提高血液成分制备的水平,可以有效降低血液报废率,节约血液资源。

  • 标签: 成分制备 血液报废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