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治疗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方法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的治疗有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为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关节面粉碎的尺骨鹰嘴骨折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过使用角稳定原则结合关节面下支撑的方法对患者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HFS)术中异常肌反应(AMR)稳定消失和AMR复现患者的疗效,探讨术中关闭硬脑膜后本已消失的AMR再次出现时的处理策略。方法选择国家卫健委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行MVD治疗且术中全程监测、手术结束时复查AMR的1705例HFS患者,根据患者术中AMR的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MR稳定消失组和AMR复现组。全部患者随访12~68个月,比较2组患者延迟治愈率和总治愈率的差异。结果AMR稳定消失组(1158例)患者中术后即刻治愈1086例,术后0.2~3个月治愈48例,无效24例。AMR复现组(547例)患者中术后即刻治愈301例,术后0.5~6个月治愈232例,无效14例。2组患者的总治愈率(97.9% vs. 9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MR复现组患者的延迟治愈率明显高于AMR稳定消失组(42.4% vs. 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时复查AMR显示,AMR复现组中294例患者在无颅内干预的情况下AMR再次消失,253例患者在手术结束时AMR仍持续存在。结论MVD治疗HFS患者术中彻底减压后,本已消失的AMR再次出现时不需要立即重新手术探查减压,仍可保证优良疗效,患者有较大概率获得延迟治愈,对其疗效评价应至少延长至术后1年。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胸腰段脊柱骨折伴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行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胸腰段脊柱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2组受试者均接受卧位以及坐位下的核心稳定性训练,每日30 min,每周5 d,连续8周。实验组在不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对照组在稳定支撑面上进行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仪对患者的步行能力进行评估,采用Active Balance EAB-100平衡检测仪对患者的立位静态平衡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步态参数中的跨步长为(0.54±0.18)m,舒适步速为(0.33±0.23)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立位静态平衡参数中的轨迹长-Romberg率、外周面积-Romberg率、矩形面积-Romberg率、有效值面积-Romberg率、X轴移动重心中心偏差-闭眼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胸腰段骨折并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行能力,疗效优于稳定支撑面训练,其机制可能是不稳定支撑面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提高患者不依赖视觉反馈的立位姿势控制能力。
简介:目的优选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温度对其成分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梓醇、桃叶珊瑚苷、地黄苷D、地黄苷A)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提取方法、提取时间、溶媒种类、温度、溶媒量对生地黄提取量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和Box-Behnken优化生地黄提取工艺参数;通过测定4种成分在不同温度下含量的变化,考察其热稳定性。结果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最适条件为:加10倍量20%乙醇,浸渍36h,浸渍温度35℃。验证试验结果显示该条件下提取的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总量均值为7.520mg·g~(-1),与预测值7.707mg·g~(-1)相比,RSD〈5%。热稳定性考察结果表明温度对生地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含量影响较大,4种环烯醚萜苷类成分在加热8h内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降解。结论优选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提取工艺条件稳定可行,在提取液浓缩干燥过程中,为防止生地黄中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降解,应采用低温方法,避免长时间高温受热。
简介:摘要本文从祖国医学、现代医学两方面阐述“面口合谷收”的机理,并列举临床案例说明合谷穴对面口部疾病的主治作用。祖国医学从经络理论、根结理论等方面阐述了合谷穴与面口部存在着密切联系。现代医学认为合谷区与面口部的联系可能是通过脊髓以及脑内的神经纤维投射实现的,这为“面口合谷收”提供了客观依据。探讨“面口合谷收”的机理,将更好地指导临床学习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