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锻炼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肌力的影响。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省直第一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予以盆底肌锻炼;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盆底肌肌力、盆底肌疲劳值及性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Ⅰ、Ⅱ类肌纤维盆底肌肌力、疲劳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力均高于治疗前,疲劳值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盆底肌肌力高于对照组,疲劳值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性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将盆底肌锻炼应用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盆底肌肌力,提高其性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 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 产后早期不同时段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对女性盆底肌力及盆底功能的价值评价。 方法:选取 2018 年 12 月至 2020 年 6 月 本院的 120例产后 早期进行康复 不同时段的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均≤3级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 以及康复前盆底疾病给身体造成的功能损伤的产妇为 研究对象, 并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 n=60 例 ) 和研究组( n=60 例) 。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手法,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盆底康复手法,治疗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康复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以及 Ⅱ类肌 纤维的收缩次数。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Ⅰ类肌纤维收缩持续时间高于对照组( 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Ⅱ类肌 纤维的收缩次数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在临床治疗女性盆底肌力以及盆底功能的治疗过程中,采用产后早期不同时段的个体化盆底康复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以及恢复盆底功能,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增强纤维收缩的持续时间以及持续次数,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盆底功能障碍疾病(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 PFD )的治疗中应用盆底康复治疗结合中医共振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两组 PFD 患者各 63 例,均在 2019 年 2 月指 2020 年 2 月入本院妇产科诊治,一般资料的组建差异不明显( p<0.05 ),仅开展盆底康复(电刺激 + 生物反馈)治疗的一组为参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共振治疗的一组为研究组,以盆底肌电位、盆底肌力两项指标评价盆底功能,观察疗效。结果 经过数据统计,在盆底肌电位方面,治疗后的二组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改善,且研究组比参照组指标更理想( p<0.05 )。将盆底肌力分为 I、 II类,每类分为 0-5 级,经治疗后研究组的盆底肌力分级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 p<0.05 )。结论 中医共振治疗有利于患者进一步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为无创治疗,痛苦小,可推广。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盆底康复对不同分娩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接收的 110 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剖宫产分娩)和观察组(经阴道顺产分娩)两组,每组各 55 例患者,两组均实施盆底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手测肌力评分。 结果: 观察组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 < 0.05 );观察组手测肌力评分大于参照组( P < 0.05 )。 结论: 盆底康复在不同分娩产妇中,均能够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其中对于经阴道顺产分娩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几率更小,临床价值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在改善产妇盆底功能 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1 月治疗的产妇患者共 100 例作为探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 例。当中对照组患者都予以惯例康复引导,观察组在对照组惯例康复的基本上予以产后先期盆底肌康复治疗,查看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功能的改良状况。 结论: 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 可以有效改良产妇盆底肌收缩能力,提升盆底功能改良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效果。方法:择取 40例孕产妇,将其随机分组研究,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 20例)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对照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从盆腔肌纤维改善评分来看,护理前组间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后研究组Ⅰ类肌纤维改善评分、Ⅱ类肌纤维改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率来看,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孕产妇实施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可以使肌纤维得到有效改善,避免盆底功能障碍现象的发生,对孕产妇产后恢复有利。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产妇在产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分娩的产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对照组产后实施常规产科护理;观察组产后在常规产科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盆地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产后住院总时间。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产后住院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在产后接受盆底康复训练结合护理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盆底功能和生活质量,缩短产后住院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本院2019年4月-2020年3月收治的产后盆底肌力减退患者共80例,根据不同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40名常规治疗纳入对照组,40名产后全面盆底康复治疗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康复治疗前后患者盆底肌纤维收缩力水平、PFDI-20评分、PISQ-12评分、性生活满意程度、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结果:在康复治疗后,观察组盆底肌纤维收缩力水平高于对照组,PFDI-20评分、PISQ-12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性生活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全面盆底康复治疗对产后盆底肌力减退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高其对性生活的满意度,并减少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