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直肠侧方结构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通用的称谓是直肠"侧韧带"。对其进行深入的认识,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并保护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控制排粪功能。目前围绕直肠侧方结构的争论点主要集中在:(1)直肠"侧韧带"是否存在。(2)直肠侧方结构的组成是什么,直肠中动脉是否存在。目前解剖上对直肠侧方结构的研究并未达成共识,但临床手术中发现,直肠"侧韧带"确实存在,并且是直肠癌发生侧方淋巴结转移的途径。直肠"侧韧带"内包含直肠中动脉、神经分支、淋巴管以及包裹的脂肪纤维组织。笔者总结临床经验认为,直肠中动脉在"侧韧带"中恒定出现,只是部分动脉血管直径较小,难以被观察到。从解剖学、胚胎学和外科手术的角度考虑,笔者建议,将直肠"侧韧带"这一与直肠系膜相通、并包含多种组织的结构称为直肠"侧系膜"可能更为合适,这也更加符合直肠癌发生侧方转移的解剖基础。本文结合既往文献和本团队临床经验,提出这一新命名供大家讨论。
简介:摘要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 NIID)是一种主要累及神经系统的罕见病,皮肤活组织检查作为筛查手段极大地提高了该病的诊断效能。最近国内外学者确定了NIID的致病突变为NOTCH2NLC基因的GGC重复扩展,同时发现该基因变异除了导致以发作性/进展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和自主神经病等为主要表现的经典型NIID外,在少数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综合征、多系统萎缩、特发性震颤等神经系统变性病患者中也检测到此基因变异。因此NIID疾病名称变更为NOTCH2NLC-相关重复扩展性疾病更为合适。我们对NIID的研究历程、病理改变特点、临床表型和辅助检查以及诊断和治疗新进展进行述评。
简介:【摘 要】目的:补阳还五汤是益气活血通经法的代表方剂。本研究采用补阳还五汤为基础方强化后,并结合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提出此方的模块化架构,结合“耗散结构理论”,阐释益气活血通经法作为治疗策略的科学性。方法:将6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31例;采用补阳还五汤强化方,急性期内,A组轻用黄芪(30克),B组重用黄芪(100-120克);亚急性期内,两组均统一重用黄芪,A组只进行日常下地活动,B组患者主动直腿抬高训练。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以及3-6个月随访各时间点的JOA下腰痛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同时,进行MRI检查,比较治疗前和3-6个月随访期间腰椎间盘突出物的重吸收情况。结果:共有57例患者完成了全部治疗和随访,治疗后各个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治疗前获得改善。急性期和亚急性期,B组JOA评分改善率与A组相比更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7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arden指数能否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方法取5具10侧健康股骨近端尸体标本,男3具,女2具;死亡年龄为45~70岁。于股骨头中心置入1枚直径为2.0 mm的克氏针,垂直于股骨颈中部截骨,在截骨处远端骨面标明旋转角度。在每侧标本上依次进行旋前及旋后0°、10°、20°、30°、40°、50°、70°、90°操作,并摄标本正、侧位X线片,利用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测量Garden指数,比较不同旋转角度下的正位、侧位Garden指数。同时观察在不同旋转角度下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规律。结果从0°至旋前30°或旋后30°的过程中,正位、侧位Garden指数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数值均>155°。从旋前40°至旋前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2.36°±1.41°、146.04°±1.64°、143.95°±0.60°、141.73°±0.60°,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54°±0.86°、168.57°±0.98°、157.18°±1.17°、156.47°±1.63°,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旋后40°至旋后90°的过程中,正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51.67°±1.06°、147.32°±1.82°、142.77°±0.75°、139.88°±1.48°,侧位Garden指数分别为172.28°±0.79°、166.76°±1.02°、155.67°±1.74°、154.16°±1.27°,不同旋转角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着旋前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减少;随着旋后角度的增大,股骨头小凹面积逐渐增大。结论在0°~30°的旋前或旋后范围内,Garden指数无法准确判断股骨颈骨折复位时的旋转移位。股骨头小凹面积的变化可以辅助判断股骨颈骨折的旋转移位。
简介:摘要细胞外间隙为细胞膜外相互连通的,充满组织液和基质的不规则特殊空间,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微环境。脑细胞外间隙影响着神经系统的活动,并参与各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但是,长期以来脑细胞外间隙在各种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缺乏重视和深入研究。本课题团队在国内外率先开展对细胞外间隙的磁跟踪技术。细胞外间隙占据高级别胶质瘤近一半的容积特性,本文重点介绍细胞外间隙在脑胶质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在脑胶质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为临床探索脑胶质瘤的诊疗新方法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侧支融合术或单源化治疗(unifocalization,UF)在室间隔缺损(VSD)及粗大体肺侧支(MAPCAs)的肺动脉闭锁(PA)患儿中的应用,并从组织病理学角度深入剖析不同解剖形态的MAPCAs。方法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6例合并粗大体肺侧支及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MAPCAs/VSD/PA)患儿实施选择性UF术加一期根治术,男4例,女2例;年龄6~96个月;体质量5.0~23.0 kg。术前均行心导管、选择性体肺侧支造影及心脏CTA检查,明确体肺侧支种类及解剖分布。对造影提示参与肺"气血交换"的粗大体肺侧支实行选择性UF,对不参与肺"血气交换"的功能性体肺侧支术中结扎或不处理。术中留取不同种类粗大体肺侧支的组织行病理检查,根据组织病理学结果明确侧支类型。结果围术期及随访期间无死亡。术前心导管、选择性侧支检查及术中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参与肺"血气交换"的功能性MAPCAs具有肺动脉壁结构,属于弹性动脉;不参与肺"血气交换"的非功能性MAPCAs为小动脉壁结构,属于肌型动脉。结论术前可通过选择性MAPCAs造影检查明确参与肺"血气交换"功能性侧支,功能性侧支属于弹性动脉,具有肺动脉壁结构,术中对功能性侧支进行UF术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