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牙根吸收是指根管内发生的进行性病理性吸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X线检查时偶然发现.一般表现为膨出于根管的圆形或卵圆形透射影.有时是根管影像的整体性增宽,严重的牙根吸收可导致牙齿丧失。

  • 标签: 牙根内吸收 根管内出血 外伤牙
  • 简介:摘要牙根吸收是由破牙本质细胞活动引起的根管内牙本质缺失的病理性过程。由于其发病具有隐匿性,发现时往往已形成较大病损。前期牙本质层受损是始发因素,持续的牙髓炎症刺激是促进因素。牙外伤、牙髓的慢性炎症、活髓切断术和牙再植术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牙根吸收的发生。本文针对牙根吸收的病因和致病机制进行阐述,以期为牙根吸收的早期阻断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根吸收 牙根内吸收 破牙本质细胞 前期牙本质 牙外伤 牙髓炎
  • 简介:摘要牙根吸收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的牙根吸收不仅会影响牙体牙周组织,甚至影响牙齿稳定性和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介绍了临床上常用的有关牙根吸收的诊断测量方法以及文献报道的不同测量方法的准确性研究。

  • 标签: 正畸 牙根吸收 诊断 测量
  • 简介:目的应用锥体束计算机断层(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技术分析正畸牙移动早期牙根吸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08例正畸患者,432颗上切牙,治疗前及治疗5~9个月,平均(6.9±1.24)个月后分别拍摄上颌4个切牙CBCT。记录患者性别、初诊年龄、拔牙与否、安氏分类及追踪时间长短。对牙根吸收程度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将发生根吸收超过1mm定义为具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结果上切牙的平均根吸收量为(0.45±0.49)mm,13.8%的上切牙及27.8%的患者发生了有临床意义的根吸收,2%的上切牙及6.5%的患者发生了严重根吸收,其中最大根吸收量为4.58mm。以牙根吸收量为因变量,患者性别、初诊年龄等为自变量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与牙根吸收明显相关的危险因素。结论正畸治疗早期有临床意义的上切牙根吸收较为常见,但大多数较轻微。早期根吸收可能主要与患者的个体易感性有关。

  • 标签: CBCT 正畸牙移动 牙根吸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患者的牙根吸收发病率及严重程度,并对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50例仅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患者,分别使用曲面断层片及头颅侧位片测量其治疗前后的牙根吸收率及牙根移动量,并探讨影响牙根吸收程度的相关因素。结果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有一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平均每例患者有5.85±2.27颗牙发生牙根吸收。在1800颗观测牙中,有869颗牙齿(48.28%)发生牙根吸收。前后牙的牙根吸收率及严重程度没有统计学差异。上下前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下前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上前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下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上颌第一磨牙牙根吸收率在10%~20%组及>20%组的比例高于下颌第一磨牙,有统计学差异(P<0.05)。回归模型发现前牙的牙根吸收与疗程以及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有关。结论接受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治疗的正畸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牙位均有牙根吸收的发生,且下前牙及上颌磨牙发生严重牙根吸收的几率分别高于上前牙及下颌磨牙。影响前牙的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包括疗程及前牙牙根的垂直向移动量。

  • 标签: 元托槽隐形矫治技术 正畸矫治 牙根吸收 牙移动
  • 简介:摘要:根尖外吸收(EARR)是一种永久性/不可逆的牙根根尖部分的损失,是一个生理性或病理性的过程。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中常见的医源性并发症,是 "正畸引起的炎症性牙根吸收"(OIIRR)。本文就正畸治疗中易引起牙根吸收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治疗因素 个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正畸治疗结束后牙根吸收程度分为无牙根吸收(n=49)和牙根吸收组(n=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口腔正畸治疗后发生牙根吸收的影响因素。结果:60例口腔正畸治疗患者中,11例发生有临床意义的牙根吸收,占18.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牙根吸收组中存在减数拔牙、应用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的占比均高于无牙根吸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数拔牙、直丝弓矫治器以及牙齿压低移动在口腔正畸治疗中更易发生牙根吸收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根吸收 直丝弓矫治 牙齿压低 减数拔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畸治疗中牙根吸收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提高正畸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以来接受至少12个月固定正畸治疗的患者124例,通过回顾分析他们的临床病例资料,来研究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常见不良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年龄等基本身体特征在正畸治疗前后牙根吸收上无显著差别,拔牙与否对牙根吸收也无明显影响。结论正畸治疗这个长期过程中,牙根吸收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不包括本研究的性别、年龄、拔牙等因素,因此牙根吸收的不良临床病症无法准确预测。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牙根吸收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引起的不良反应受到许多人们的本文就与牙根吸收与临床治疗因素作出综述。

  • 标签: 口腔正畸 牙根吸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固定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正畸治疗前口腔内以完善根管治疗牙34例,利用正畸治疗前后的全口曲面断层片,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牙根形态变化,分析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后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⑴正畸治疗后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有所增加;⑵女性发生根吸收的风险大于男性。结论根管治疗牙在固定正畸治疗后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根吸收改变,但并不比活髓牙的风险更高。

  • 标签: 根管治疗 根吸收
  • 简介: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10w-intensitypulsedultrasound,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的作用。方法158只Wistar大鼠建立正畸牙移动根吸收的动物模型,100g初始力值加载于大鼠右侧上颌两中切牙与第一磨牙之间14d,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加力组、100MW/cm^2超声治疗组和150MW/cm^2超声治疗组。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牙根表面吸收状态,同时测量牙根吸收指数。结果LIPUS超声组降低了牙根吸收指数,100MW/cm^2超声治疗组(2.08±0.51)%与150MW/cm^2超声治疗组(2.78±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倍扫描电镜下可见修复性牙骨质形成。结论LIPUS对大鼠正畸性牙根吸收有修复作用。

  • 标签: 超声 牙根吸收 大鼠 正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对后牙牙根吸收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完成的42例病例,以正畸治疗前后患者曲面断层片的上下第二前磨牙为研究对象,根据牙根发育程度将样本牙齿分为两组,分别测量治疗前后曲面断层片第二双尖牙牙尖至根尖的长度。结果性别、拔牙与否与根吸收无明显关系。牙根发育未完成的牙齿经过正畸治疗未能达到正常长度,但两组治疗后根长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正畸后的后牙牙根吸收较为常见;大部分正畸过程中的牙根吸收是可接受的,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牙根吸收 正畸 后牙牙根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总结1例儿童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成功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术前多学科合作,团队成员讨论防治牙外伤导致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的可行性,评估用药风险,提出应对措施。术中采用四手操作,增加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儿童牙外伤,牙根吸收,防治策略,用药护理
  • 简介:摘 要 目的:评价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2021年02月至2023年02月为研究时间,选取此时段院内治疗的牙周炎患者56例进行分析。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比组以及实验组,实验组采用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治疗方法,对比组牙周基础治疗。比较不同情况下的患者的牙根吸收情况以及治疗有效性。结果:二组在治疗前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未见差异(P>0.05)。二组在治疗后的牙根吸收情况比较可见差异,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比组(P<0.05)。结论:在为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患者治疗时,选取正畸治疗可减少牙周吸收的情况,提高治疗有效性,值得借鉴。

  • 标签: 牙周炎致错位前牙正畸 牙根吸收 治疗有效性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12岁。主诉:牙不齐。二、临床检查1.面部:颜面不对称,下颌略右偏。直面型,上颌相对发育不足。见图1。2.口内检查情况:13、23、33未萌出,73滞留,重度拥挤,磨牙Ⅲ类关系,前牙对刃。见图1。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根吸收 上前牙 埋伏牙 多发 颜面不对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牙根吸收及其潜在的部分危险因素。方法选择12名使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的成人患者,以其自身对侧同名或同源磨牙作为对照,分为压低磨牙组(过长磨牙20颗)和未压低对照组(磨牙20颗),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治疗前后牙根长度,以牙根长度减少量占原始牙根长度的百分比评价牙根吸收,并分析性别、年龄、治疗时间、压低距离等是否可能是磨牙压低后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结果过长磨牙各牙根吸收分别为,腭根-0.10±0.11,近中颊根-0.07±0.12,远中颊根-0.07±0.13。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得到性别(P=0.531)、年龄(P=0.485)、治疗时间(P=0.132)和压低距离(P=0.180)与牙根吸收的关系没有统计显著性。压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牙根吸收差异并没有统计显著性(P=0.238)。结论使用种植体支抗压低过长磨牙后可能会出现牙根吸收。本次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年龄、治疗时间以及压低距离和磨牙牙根吸收严重程度的统计学关联,我们暂且不能认为其是磨牙牙根吸收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牙根吸收 磨牙 危险因素 种植体支抗 压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