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两种分离方法体外获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比较细胞表型差异及生物学特性,为血管性疾病研究提供精确实验基础.方法分别采用组织块法及酶消化法获取SD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为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倒置显微镜、结晶紫染色观察形态学改变并定量分析;MTT比色法及TransweU细胞迁移实验分别检测分析细胞增殖与迁移活性;流式细胞周期测定细胞周期分布;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VSMCs并测定分析收缩型标记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以及合成型标记蛋白平滑肌胚胎型肌球蛋白重链(SMemb)、原肌球蛋白-4(TPM-4)表达量的变化.结果两组细胞SMA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率≥95%,细胞呈现谷峰状结构生长.组织块组与酶消化组两组细胞长径径值分别为(95.10±16.23)μm和(114.67±15.92)μm.与酶消化组相比,组织块组细胞增殖及迁移活性分别增加23.04%和1.54倍(P<0.05),S+G2期所占比例增加49.68%(P<0.05),SMA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SMemb及TPM-4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结论组织块法获取细胞多以合成表型为主,酶消化法则主要呈收缩表型.伴随细胞形态学、增殖及迁移活性、表型特异性蛋白表达等不同改变,两种细胞获取方法可为不同目的研究提供精确的体外模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的药理特性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进展。方法对20例消化道癌病人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其中10例每天分两次口服卡培他滨,每次剂量为2500mg/m2,连续使用14天;另外10例联合使用草酸铂进行治疗,使用剂量为130mg/m2,1个治疗周期均为3周,观察卡培他滨的药理特性及其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CT对病灶进行观察,根据病灶的大小来评定治疗的效果。其中3例完全缓解,占15%;7例部分缓解,占35%;8例病情稳定,占40%;2例病情恶化,占10%;总有效率为50%(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结论对晚期的消化道癌及其他实瘤体使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具有疗效良好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与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提高临床用药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瑞芬太尼临床用药的患者300例,对其临床用药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瑞芬太尼的药理学特性,并结合临床病历探究瑞芬太尼的临床效果,另选取300例常规麻醉患者进行对照比较,做好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通过临床分析,瑞芬太尼药理学特性属于三室模型,且对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中枢系统以及肝肾功能存在一定影响,且本组有20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常规组有29例不良反应,其中瑞芬太尼组呼吸抑制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但低血压发生率要低于常规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瑞芬太尼组手术成功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结论综合临床探究资料显示,瑞芬太尼作为新型的μ受体激动剂,具有起效迅速、消除快捷、作用时间短的优点,而且临床可控性显著优于其他激动剂,在临床输注用药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且临床应用范围广泛,在门诊手术、全身麻醉以及神经外科等手术麻醉上具有更高的实用效果,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念珠菌引起院内感染的临床种类与特点,分析其药敏状况与耐药趋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TTC沙保罗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TB-Expresion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ID32C鉴定试条以及ATBFungus药敏试条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在检出的158株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113株(71.5%),热带念珠菌16株(10.1%),光滑念珠菌和近平滑念珠菌均为10株(各6.3%);在临床送检标本中,痰的检出率最高,为44.9%,次为尿液、分泌物和胸腹液,分别为19.6%、12.0%和11.4%,血液也有4.4%的分离率;在送检的临床科室中,ICU的检出率最高,为53.8%,普外科、感染科和呼吸内科也有颇高的检出率,分别为12.7%、7.6%及5.1%;药敏试验显示,两性霉素B与5-氟胞嘧啶的平均敏感率最高,分别为100%利99.4%,氟康唑和伊曲康唑也有较高的平均敏感率,分别为97.5%和96.8%。结论广谱抗生素、抗肿瘤药物、激素、免疫抑制剂及各种介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增加了念珠茵的感染机会;加强对念珠菌的耐药性监测,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与治疗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术后随访2年,两组复发率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结论传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手术时间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