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5年湖北省和江西省所有年龄段病毒性腹泻感染状况;腹泻病人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月分布及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5年12月湖北省和江西省各哨点医院的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检测诺如病毒、轮状病毒(A组、B组、C组)、肠道腺病毒、札如病毒、星状病毒,并对A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进行分型。结果1.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其在两省中的总阳性率为48.51%。抗原A组轮状病毒血清学G型和P型检测显示在两省中以G1型、G3型和P8型居多;B组轮状病毒和C组轮状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0.7%和0.3%。诺如病毒和腺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5.7%和5.23%,其中诺如病毒以GII型居多,高达97~98%。星状病毒的检出率为2.64%;札如病毒的检出率为0.32%。2.发生腹泻的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特别是不满周岁和1岁的儿童。3.在性别上,男性患者要多于女性;在季节分布上在5~11月份腹泻概率较高。结论在湖北省和江西省,引起腹泻的病毒主要是A组轮状病毒,特别是G1P8型和G3P8型A组轮状病毒。发病高峰期在夏季-秋季,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简介:目的了解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2005-2010年共粘捕蟑螂2045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3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69只/张,其中2007年蟑螂密度最高为2.27只/张;2008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8%;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占蟑螂总数的96.38%。总平均侵害率为11.53%,其中2007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8.72%。结论应用监测数据进行综合防治可有效降低蟑螂密度,更好控制蟑螂繁殖,减少蟑螂对居民生活环境侵害风险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2005~2014年贵州省梅毒疫情报告结果,分析贵州省梅毒发病率及疫情形势,为制定梅毒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05~2014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贵州省梅毒疫情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全省梅毒的发病率及社会人口学构成。结果贵州省梅毒报病数从2005年的814例增长到2014年的15542例,其中隐性梅毒发病数最多,呈逐年快速增长趋势,成为梅毒的主要流行类型;一期梅毒、二期梅毒比例为5.671;在全部报告病例中,男性低于女性,男女比例为0.78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之间,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4.05%,60岁以上组的发病率从2007年开始一直居于首位。结论贵州省梅毒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加强医疗机构梅毒规范化诊疗,普及性病防治知识,实施综合管理是当前贵州省梅毒防治工作的重点。
简介:目的揭示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的基层医疗机构门诊不合理用药现状,为促进基层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4月至5月,随机抽取陕西省3个地市27家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处方2340张,回顾性分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的平均用药品种数、平均用药金额、注射剂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2340张处方中,有效处方2319张,平均用药品种数为3.01种,平均用药金额为34.03元,注射剂使用率为28.76%,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4%;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别医疗机构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处方平均用药金额、注射剂使用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较低,抗菌药物和注射剂滥用情况较严重。应制订合理用药法规制度,加强对抗菌药物和注射剂使用的监管;定期培训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提升合理用药水平;积极开展居民健康教育,提升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
简介:目的分析2015年湖南省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手足口病流行规律,为制订防控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湖南省疾病监测报告系统报告的手足口病病例资料、病原学监测资料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聚集性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5年湖南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5628例,其中重症病例710例,死亡14例,发病率为201.32/10万;发病率较高的地区主要为湘中、湘东北和湘西地区;男女性别比为1.56∶1,5岁及以下年龄组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7.01%;病原学监测阳性率为54.02%,普通病例、重症病例、死亡病例的EV71检出率分别为9.62%、29.48%和88.89%。结论湖南省手足口病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高发人群是低龄儿童、散居儿童,不同血清型的毒株交替占主导地位,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有效处置疫情和开展针对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关键。
简介:目的分析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2012年食管癌的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年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城乡之间、不同性别之间的年龄别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以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为标准来计算标化调整率。结果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发病粗率为26.73/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20.80/10万,累积率(0~74岁)为2.64%;安徽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死亡率为17.77/10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为13.67/10万,累积死亡率(0~74岁)为1.60%。安徽省食管癌病理诊断比例为68.04%,只有死亡证明书比例为5.04%,死亡发病比为0.66。结论本研究反映出安徽省2012年城市和农村不同人群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安徽省食管癌发病和死亡水平与国家大致相当,应当加强男性及60岁以上人群上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工作,积极预防食管癌。
简介:目的了解当前浙江省麻风治愈者生活和健康现状。方法对浙江省登记在册的麻风治愈者进行入户调查,并填写统一的调查问卷。采用SPSS19.0软件,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4026例麻风治愈者中,男女比例为2.68∶1,平均年龄(69.90±10.65)岁。麻风治愈者以少菌型为主,2521例(62.62%);畸残1944例(48.29%)。生活能自理者3758例(93.34%),失去劳动能力者872例(21.66%),麻风畸残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低于非麻风畸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78、140.741,P=0.0001、0.000)。家庭人均年收入集中在5000~10000元,麻风畸残者中高收入者所占比例低于非麻风畸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412,P=0.000)。医疗保险以农保为主,慢性病患病率达59.89%。结论浙江省麻风治愈者生存状况堪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此弱势群体,尤其是对于麻风治愈畸残者,应从畸残康复、生活救助、消除歧视等方面入手,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