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结核是人类最早认识的疾病之一,罗伯特·科霍首先发现它是由一种感染因子引起,随后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历经多年,免疫学家用纯化蛋白衍生物改进了结核菌素实验,微生物学家改进了分枝杆菌的染色和培养技术。尽管有了改进,但这些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还不理想。抗酸染色的灵敏度是22%~80%,平均为55%。其特异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设施。培养实验的灵敏度和特异性由于缺乏一个可靠的标准很难给出,其特异性还受实验污染造成假阳性的影响。

  • 标签: 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杆菌 纯化蛋白衍生物 抗酸染色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适合以红花cDNA为模板进行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RAP)扩增的体系,筛选最佳的SRAP-PCR反应条件。方法:提取红花RNA并反转录成cDNA,以此为模板,使用正交设计表设计PCR反应中的3个重要因素Taq酶、三磷酸脱氧核苷(dNTPs)、引物的反应浓度。随后设计Mg^2+的反应浓度以及模板含量,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本研究建立的红花cDNA-SRAP扩增条件为:25μL反应体系中含模板cDNA20ng,1×PCR缓冲液2.5mmol/L,Mg^2+2.0mmol/L,TaqDNA聚合酶0.04U/μL,dNTPs0.2mmol/L,引物0.2μmol/L。优化后扩增结果稳定性好,条带清晰,多态性好。结论:该体系为红花功能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红花 CDNA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分子标记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 简介:摘要等温扩增技术是在恒温条件下进行扩增的一类新型核酸扩增技术。基于该技术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在临床与科研等方面展现了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环介导等温扩增、交叉引物扩增、链替代扩增、依赖核酸序列的等温扩增和滚环扩增等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核酸扩增技术 重组酶类 DNA解旋酶类
  • 简介:摘要:PCR(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在现代分子生物学分析和遗传学中具有不可撼动的根本性基石地位。它与分子克隆和DNA序列分析几乎构成了整个分子生物学的基础部分。在现代生物科技中,它的应用领域涵盖了方方面面,包括农业、医学、法学与食品科学等。现有PCR扩增技术受限于空间与成本,无法真正流水线处理,现提出一种集自动清洗,扩增与检测于一体的流路装置。

  • 标签: PCR扩增 流路装置 自动清洗
  • 简介:目的研究人脐血来源的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killer,CIK)体外培养扩增,并检测其功能。方法应用Ficoll-Hypaque离心获得界面细胞,贴壁培养2h,获得悬浮单个核细胞,体外以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诱导培养15d。在CIK发育过程中,在光镜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表型。采用MTT法检测CIK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性。结果CIK前3d细胞扩增不明显,在培养4d后,细胞增殖,呈团,可观察到不规则形的细胞.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少、胞核大、圆.有时可观察到细胞分裂相。培养12d后CIK细胞高表达CD3^+CD56^+,CD3^+CD8^+细胞缓慢增长,CD3、CD4细胞有所增加,在d7之后有所下降,CD3^+细胞维持高水平且变化不明显。CIK细胞对2种来源于不同组织的肿瘤细胞均产生了明显的杀伤性。结论人脐血经重组人白介素-1、重组人白介素-2、γ-干扰素和CD3抗体体外诱导培养,能诱导出CIK,并对恶性肿瘤细胞有明显的杀伤活性。

  • 标签: CIK 脐血 细胞体外扩增培养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64岁男性的TFEB基因扩增性肾细胞癌的病例。TFEB基因扩增性肾细胞癌是一种极为罕见的高级别侵袭性肾细胞癌,其临床特征、生物学行为、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病理学特征均不同于TFEB基因重排性肾细胞癌,诊断时需要注意准确区分两者,避免误诊。

  • 标签:
  • 简介: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是一种核酸扩增技术,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能够在63℃~65℃的等温条件下扩增特定DNA序列,并在30~60min内可以观察到结果。LAMP已经成功用于许多病毒的检测,本文主要概述与LAMP技术相关的最新发展现状,以及国外应用该技术检测食物致病菌、动物病毒、临床微生物等方面进展。LAMP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特异,无需贵重检测设备而易普及的检测技术,在一些基层实验室、流行病学调查和检验检疫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环节异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链置换反应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既往临床诊断中主要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应用,但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而恒温扩增技术因为具有引物种类的多样性,所以检测方法相对多变,能够对传统PCR中存在的缺陷有效弥补,并在分子诊断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 标签: 恒温扩增技术 分子诊断 应用
  • 简介:结果以Mg2+2.0mmol/L、dNTP0.25mmol/L、引物0.3μmol/L、rTaq酶1U、模板1.5ng/μl、甲酰胺2%及退火温度(Tm-3)℃的ISSR反应体系最优,优化的ISSR-PCR反应体系对23份乌头种质DNA扩增结果(略),因此反应体系中模板浓度确定为1.5ng/μl

  • 标签: 乌头简单 区间扩增 序列重复
  • 简介:目的与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肺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myc基因的研究。结果:C-myc基因扩增与组织学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P<0.05),C-myc基因扩增者.分化程度较低,临床病理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多。同时还发现C-myc基因扩增与预后有明显关系(P<0.05),C-myc基因扩增者预后较差。结论;提示C-myc基因可以作为判断肺癌预后的检测指标之一。

  • 标签: C-MYC基因 扩增 肺癌 预后 临床病理分期 临床意义
  • 简介: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ligation-dependentprobeamplification,MLPA)是一种高通量、针对待测核酸中靶序列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新技术。该技术仅需20ng/μlDNA,即可通过简单的杂合、连接、PCR扩增及电泳步骤,在同一反应管中对四十多个不同的靶基因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这一技术最先于2002年由荷兰的Schouten等[1]报道。如今短短几年中,该技术已被欧洲、亚洲等几十个实验室采用。迄今为止,已有150多篇不同领域采用该技术方法的报道在重要刊物上发表。

  • 标签: 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 基因缺失 基因重复 突变检测 甲基化
  • 简介:本文联合采用硬/软组织移植来扩增具有菲薄生物型特征的牙龈组织。一位26岁的女性,下前牙唇倾伴有MillerⅠ、Ⅲ型牙龈退缩,要求进行阻断性治疗。手术治疗包括翻起颊侧全厚瓣、穿孔暴露骨松质、骨移植和一期缝合。术后2周、4周和2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回访。二期手术为潜入式黏膜下结缔组织瓣移植术。术后2周、4周、6周、8周和1年进行回访。术后3年随访时,牙根间骨凹陷消失,菲薄的牙龈组织得到扩增。一期手术后6个月时仍有软组织退缩.二次翻瓣发现唇侧骨板增厚,侧切牙和左中切牙处增厚2mm.右侧尖牙处增厚3mm。左尖牙和右中切牙处未发现骨扩增.但右中切牙处的骨开裂有所减小。总体而言,下前牙唇侧骨板增厚、增高2~3mm。二期手术后2个月,几乎所有的根面都得到覆盖,左中切牙处仍有1mm的牙龈退缩。下前牙唇侧软组织增厚2mm.但肉眼未见角化龈高度增加。牙根间骨凹陷消除,软组织得到扩增,牙龈高度增加,牙龈生物型特征得以改变。牙间龈乳头缺损,邻面黑三角仍存在。软组织移植2个月时,左中切牙牙龈仍有部分退缩。结缔组织移植术后1年时,其根面几乎完全覆盖。软组织扩增使牙根间凹陷和牙间龈乳头缺损得以消除,临床可见膜龈联合重新形成。术后3年疗效稳定.患者进行咀嚼和常规口腔清洁时感觉舒服。唇侧骨板增厚、软组织扩增使治疗效果得以长期稳定,也减小了再次发生临床附着丧失的可能。

  • 标签: 软组织移植 临床报告 手术后 骨扩增 牙龈组织 正畸
  • 简介:生物活性玻璃(Bioglass,BG)是一种新型人工合成的骨替代材料,突出特点是具有成骨迅速,不仅可以和骨组织结合,还可以和软组织结合.在牙周病骨缺损、牙槽骨重建以及听骨链重建等临床应用方面获得很高的成功率,本文就BG的成骨作用、成骨机制、性能的改进及其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生物活性玻璃 实验 骨替代材料 研究进展 牙周病 骨缺损
  • 简介:摘要:基于法医学的物证鉴定活动中会遭遇各种由现场检材来源所导致的样品复杂性难题,即在实际物证鉴定工作中会出现混合检材降解进而导致鉴定疑难问题。本文中简单探讨了多重置换扩增技术在发法医物证鉴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主要是结合实验操作展开分析。

  • 标签: 法医物证鉴定 多重置换扩增 实验过程 检测结果
  • 简介:微信说法:'生鲜奶'没有经过工业加工,不含防腐添加剂。直接饮用更'新鲜'、更健康、营养更丰富。专家解读:国家食药总局表示,由于营养丰富等特点,纯奶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极易受到动物体以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生鲜奶'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其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生鲜奶'没有经过消毒处理,产品信息难以做

  • 标签: 生鲜奶 微生物污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 良好培养基 假单胞菌 工艺处理
  • 简介:输血传播疾病主要是指通过输血而将献血者体内的病原传给受血者,从而引起相应疾病.这些病原体主要有HBV、HCV、HIV、CMV、HTLV-I/Ⅱ、梅毒、西尼罗河病毒(MNV)等,其中危害较大的是HBV、HCV、HIV等,由于输血是临床最常见的治疗手段,所以防止输血传播病毒感染就成为输血安全最重要的内容.

  • 标签: 核酸扩增试验 献血者 血液检测 输血 传染病
  • 简介:摘要γδT在肿瘤的过继性免疫治疗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正常情况下,成年人体内γδT细胞只占外周血T细胞总数的0.5~5%,因此如何获得足够细胞数量且具有特异性杀伤功能的效应细胞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国内外γδT的扩增方法比较多,但是没有统一高效且特异性的扩增方法,来保证γδT的扩增效率和对肿瘤细胞的杀伤能力。本文对γδT细胞的发生、发育及目前国内外的γδT细胞扩增方法和在肿瘤方面的免疫治疗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γδT细胞 扩增 肿瘤 应用